摘?要:漢語是我國的母語,也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初中語文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處于承上啟下的地位,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說初中語文是“普快列車”運行的話,那高中語文就是“特快列車”運行了,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不僅需要學生在初中階段就積累鞏固,更需要學生加深和拓展知識,使得知識體系更加明晰化和系統化。因此,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出了個人的建議和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存在問題;提高效率
一、 引言
語文教學效果的提高有賴于高效教室的建設,以及高效教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從而不斷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此外,結合當前國民教育的具體情況,要建立有效的課堂機制,就必須營造一種全面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正確地學習。態度上,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確保初中語文課堂質量達到良好水平。效果好,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中需要處理好的關系
處理好工具性與中國人本主義的關系。語言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首先,只有學好漢語,才能提高初中生的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第二,漢語蘊含著深刻的人文內涵,涵蓋了世界各地、任何時候的各種文學知識。它充滿了浪漫、悲傷或鼓舞人心的思想和感情。通過學習漢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綜合素質。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處理好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系,兼顧兩者。同時處理好學生自主性與教師主導性的關系。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向導。要想實現高效課堂,就要先明確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首先,學習本身就是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尤為重要。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獨立思考和討論來探索知識。第二,讓學生自主學習并不意味著他們應該完全被允許離開學生。教師也應該組織和引導好他們,以確保學生在自由交流時間真正討論與課堂學習內容有關的問題,而不是過于自由地談論其他事情。第三,處理基礎知識傳授與應用能力培養的關系。語言是一門強調知識和應用的學科。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而且是教學生用課本上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處理好基礎知識傳授與應用能力培養的關系。在向學生傳授漢語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和現實,使學生體驗生活,感知現實,實現學習的應用。
三、 初中語文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 教學思想的問題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之中,很多教師都被傳統的教學模式潛移默化的干擾,這些教師的教學思路以及教學方法等,都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這類教師受著傳統教學影響,在課前準備時往往會偏向于個人主義,在教案中,對于學生的認真能力以及在相關問題的實際分析中,并沒有利用好學生的個體差異,單純利用傳統的教學思想按部就班,導致了我國一定程度上偏向于灌輸式的教育形式,對學生的教育也出現了盲目性以及缺乏人性化的教學模式,使得我國的教育達不到良好的效果,針對語文課程來說,文學性科目,卻沒有生動形象以及有利于學生相關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方法,初中語文往往在課堂中充滿了壓抑的氣氛,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打壓得所剩無幾,學習情緒普遍低迷,由于教師在教學的選擇上,枯燥乏味甚至單純為了灌輸知識點而進行教學,按照書上知識點重復閱讀,使學生上課溜號、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非常普遍。
(二) 教學方式的問題
教師與學生之間及學生與學生之間要有良好的互動,形成一個活躍的課堂。然而,根據我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大多數課堂缺乏課堂互動。首先,師生之間沒有很好的互動。教師不明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要地位,也不理清自己“導游”的身份,在課堂上唱“獨白”。其次,學生之間沒有良好的互動。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討論和分享他們的學習經驗。目前在教學中沒有應用到多媒體教學,教師不能結合現代科學進行教育。因此,它使初中語文教學課堂顯得單調乏味,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缺乏主觀能動性。理解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問題。自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許多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精神,以充分理解和落實新政策的要求。然而,他們的理解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解上,一些教師出現了偏差。他們盲目地給學生留下了太多的課堂時間來思考,試圖減少自己的教學內容。這種錯誤的理解導致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不足,最終導致整體教學低水平。
(三) 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
在教學中,課堂的主體應是學生而非教師,教師起到的是引導作用為學生指引迷津,而學生才應該是課堂教學中,占據主體地位的。這也是“新課改”的重點要求之一。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潛意識中不愿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部分,而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強制性的學習知識,甚至一些教師不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都是自顧自的教學模式,“講評書”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屢見不鮮,利用“填鴨式”的方式講述知識,并不與學生進行互動,在教學中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在課堂中缺乏良好的學習狀態,促使其養成開小差,溜號等不良習慣。同時也使得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沒有思考的空間,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習效率,也干擾了最終的教學質量。教學評價,作為一個課堂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學評價可以使學生了解在學習中的欠缺進而及時改進。與此同時,在教學評價實施中,很多教師會只關注學生的最終成績,并不在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相關評價,疏忽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能存在的困難以及誤區,這就嚴重的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一個清晰的學習方法以及途徑,對自己的方法方式不知對錯,更加不懂得如何完善自己的學習效果。
四、 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 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角色扮演,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
學生在課堂教育中是務必要在主體地位的。只要學生在主導地位,才有動力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之中,只有這樣才能從實際角度出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學習質量,要增加初中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那就要試圖去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想要讓學生在課堂主導地位中收獲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就要試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意識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提高學習的能力以及思考思維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有自主的學習積極性是現代化教育中重要的一點,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適當地讓學生扮演相應的角色,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積極的學習中吸取知識,老師也可以在批改作業中,找出學生的學習問題或者學習優點,適當地鼓勵學生,讓學生對于初中語文產生自信心,同時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想法,通過自信心的養成以及課堂角色的扮演,讓初中語文教學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二) 初中語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景,展現語文教學的魅力度
在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創造一些問題和情境,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回答。教師只需在這一環節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通過不斷的訓練,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師也應在學生心中樹立一個平易近人的形象,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從而提高教學的整體質量以及學生學習的整體效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初中語文教師在為學生提問后,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在討論中提高自己的觀點,而且可以在同一問題上得到他人的不同意見和觀點。同時,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學生的知識和理解。教師應對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評分和分析。如果學生的觀點是錯誤的,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改正,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此外,教師應給予表現良好的群體適當的鼓勵和獎勵,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初中語文教師在創造問題情境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四點:1. 要激活課堂氣氛,教學情境必須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學習的熱情和激情。2. 由于班級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在創造問題情境時應體現整體性。初中語文教師也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模式,確保所創建的問題情境適合所有學生,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語文教學過程。3. 初中語文課堂創設問題情境時,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4.
在語文課堂教學情境中,教師應注意情感輸入,使學生能夠創造情境,而語文作品產生情感共鳴,致力于課堂學習。
(三)
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興趣,才能在學習中擁有一個最佳的學習狀態。從根源之中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初中語文產生一個良好的心態以及良好的學習興趣。所以說在課堂中,課程的內容一定要根據學生個人的性格特點,教師總結出一個能夠讓學生激起興趣的課堂內容以及興趣點,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心態以及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應該總結梳理學生的興趣方面,通過精細的規劃讓課堂充滿活力,所以在課堂中,如果將學生的興趣點激發出來,自然而然就會對學生產生一個積極學習的影響。從而提高教學的整體質量以及學生學習的整體效果。其次就是課堂的節奏,課堂節奏是一個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老師在課堂節奏的把握中,要有條理,針對整個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課堂節奏的相對操控,在一個良好的課堂節奏的操控下,學生不會對課堂產生逆反心理或是厭煩的狀態。最后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改”中明確指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通過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學生展開教學,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中的重要性以及地位性,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展開自我思考以及自我發現以及自我認識,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到最大。針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學習的興趣提升,同時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促使初中語文教學穩步提升。
五、 結語
總之,初中語文是語文整體教學的基礎,抓好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有力保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以新課程改革思想為指導,大膽采用先進的課堂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經過精心訓練,認真完成讀寫實踐,使學生了解了有關寫作的基本知識,掌握了表情達意的基本規律,從而把從課文中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寫作基石,促使學生由讀向寫遷移,最終達到提高讀寫能力的目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相信長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多閱讀、多思考、多練筆,一定能培養出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和作文興趣,用心閱讀,用心思考,用我筆寫我心,抒我情。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實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適培訓叢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張水龍.淺議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J].文理導航,2014(13).
[4]范紅濤.關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2).
[5]雷艷儀.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討[J].語文學刊,2012(5).
作者簡介:
高國凱,福建省寧德市,福建省寧德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