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它體現為知識面全,覆蓋面廣,與各學科的緊密融合度強,對學生聽、說、度、寫等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能夠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并加以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在這過程中培養學生自助、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且有一定的創新意識。進而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個人綜合素質。
關鍵詞: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策略
近年來,綜合性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命題,受到越來越多的名譯者的青睞。它考察的內容寬泛,形式多樣,對考察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有獨到之處。命題者能夠通過這種檢測方式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創新意識。是中考試卷中一道集信息量和知識量為一體的重量級題型。
一、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涵及意義
語文綜合性學習包含四方面的意義:1. 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結合;2. 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3. 語文知識的融會貫通和聽說讀寫能力的整合;4.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合作意識、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核心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整合及靈活運用,是語文知識的內化及外化的過程,是對所學知識科學系統地實踐運用過程。
二、
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
(一) 綜合性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溝通、課堂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從學習內容上看,綜合性學習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強調知識之間的聯系,對各學科的知識進行加工、整合,使之成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優秀資源,為更好地學習儲備能量。從學習功能上看,綜合性學習注重多元目標的有機融合,學生學習興趣、創新意識的培養。從方法途徑上看,強調利用各種現代科技手段,有助于各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使之成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課程資源。
(二) 實踐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的是學生的親身經歷,直接體驗。各學科的知識龐雜、無序,學生如何更好地將知識運用,并且能將相關聯的知識能實現遷移。老師要敢于“放手”,著重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增強創新意識。老師只是實踐活動的參與者、指導者。還學生一片自由的天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學會一些東西,了解各學科之間的關系,體悟到學習的快樂。
(三) 個體主動性、整體互動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要求學生將各學科之間,理論與實踐,都需要緊密結合,主動探究,研究其內部千絲萬縷的聯系,將龐大的信息量融匯為幾個知識體系,既要有知識體系,獨立鉆研精神,更需要集體思想的碰撞。可見,綜合性學習既要突出學生個體的探究和鉆研精神,又要有團隊的團結合作,集思廣益。
(四) 探究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這就要求學生有探究興趣和問題意識,能提出學習的專題;自主實踐,親身體驗,有所感悟,嘗試解決問題;與人合作,共同探究,使研究的問題或拓寬或深入。
三、
中考試題中的語文綜合性學習
(一) 難度高、分值大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發展,中考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斷加大。能力重于知識的命題要求是各地考試的原則。題型的特點呈現出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新穎獨特。內容涉及學習交流、采訪、主題班會、重大節日、愛國、提建議、公益廣告等豐富多彩,覆蓋面廣,難度高,分值大。
(二) 試題的主要特點
通過分析近幾年來的中考試題,綜合性學習的考試評價主要以材料或事件為背景,通過對問題的探究來實現;主要考查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題型多以主觀表達型為主。從命題方式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1. 任務型表達。
(1)勸說語、安慰語
勸說類方法指導:①要有針對性;②以尊重對方為前提;答題格式:稱呼+表明自己的觀點+解決辦法+鼓勵或象征性的征詢。
安慰語方法指導:①觀點正確;②言辭親和、委婉、有針對性;③站在對方角度,給予理解。
(2)贊美詞、致歉信
方法指導:抓住人物事跡+彰顯人物精神+表達贊美之情
(3)開場白、結束語
方法指導:稱謂、問候語+開展活動時間、目的或意義(鼓動語)+導入語
(4)介紹語、推薦語
方法指導:人物(名著、名勝)+事跡(特點)+贊美
(5)宣傳語、廣告詞
方法指導:抓主題,句整齊,用修辭
(6)擬寫短信、感言
方法指導:贊美事跡+表達欽佩之情
2. 材料探究類。
(1)表觀點、談啟示
(2)方法指導:表觀點類:態度(觀點、看法等)+充分的理由
(3)談啟示:明方向,提信息,談做法,提建議
(4)方法指導:明題意,提建議,切實際,重創新
3. 仿寫對聯。
(1)仿寫的方法指導:審題+組句+驗證
(2)對聯的方法指導:字數相同;句式一致;詞性相對;內容相關
四、 應對策略
要讓學生能夠很好地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求學生平日里多積累,多讀書,并將聽說讀寫落到實處。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每年讀2~3部名著,以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其次要認真審題,明確題意,把握要求,認真分析,探尋規律,合理解答。最后把握語言,準確凝練,前后貫通。
當然還要求學生多參與實踐活動,注重各學科知識的銜接,并把自己在活動中的設計、體驗和收獲,用文字總結出來。多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也需要關注科學、人文和自然、社會、人生以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道德藝術各個領域的綜合性知識表述。
總之,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學形態,它包羅萬象,形式多樣,它以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見長,是我們非常值得研究和探索的一個課題。它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新世紀的語文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社會需求,勇于實踐,積極探索,不斷總結,讓語文綜合性學習大放光彩。
參考文獻:
[1]李瑛.中學語文教學論[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0(6).
作者簡介:
王麗英,中教一級,遼寧省本溪市,本溪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