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用題一直都是數學課程的難點所在,由于數學應用題對學生的知識綜合掌握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通常會感到十分困難,應用題在考試中的得分低下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如何提高應用題的教學成效是當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本文首先對小學高年級應用題教學的重要性作出簡要分析,再深入分析當前的教學現狀,最后提出一系列改進建議,以供廣大教育同仁參考。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現狀;方法
應用題主要考察的是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及系統知識掌握能力。基于教師及學生多方面的因素,長期以來,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效果都不夠理想,嚴重制約了小學生的學習成長及邏輯思維發展。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通過數學應用題教學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事物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素質。應用題在小學高年級教學內容中占據著較大的比重,也是該課程的重難點所在,盡管老師在應用題的教學方面投入了不少精力,但依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在于沒有采取正確的教學方式,未能讓學生對解答數學應用題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基于此,數學老師必須總結經驗教訓,創新教學方法。
一、 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重要價值
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集中體現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概括性特征,對學生的審題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知識轉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正確的解答應用題,學生必須確保充分掌握課堂所學知識,并具備嚴密的邏輯推理思維。小學高年級學生加強數學應用題教學是為了通過解答具有一定難度的數學題,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思維潛力,培養學生的事物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與實際問題解決能力,讓學生能夠將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更加靈活的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通過解答該類題型增強學生的學習榮譽感,培養他們的挑戰精神與勇于克服學習困難的決心。
二、 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現狀
(一) 題型設計比較固定,教學模式單一
縱觀小學高年級的諸多數學應用題,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題型的設計都比較固定,老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也比較單一。很多數學老師依舊沿用著傳統的灌輸式的應用題教學模式,學生的自主學習概念仍然未能形成,對于解題技巧也只是被動地進行記憶與學習,久而久之,逐漸喪失對數學應用題的解答學習興趣,限制了學生邏輯思維的養成與發展,還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降低。
(二) 教學語言相對枯燥,練習方式單一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抽象性較高的課程,教材中的很多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都十分難以理解,倘若老師一直照本宣科,在講解應用題的時候,無法用生動、形象或者充滿趣味性的語言進行表達,必然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起來就會感到枯燥乏味,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習困難重重。為了提高學生的應用題解題水平,很多老師往往喜歡采用“題海戰術”,布置大量的習題讓學生去練習。這樣只注重了量的積累,而忽略了質的提升,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成了一種做題的“機器”,學生只會解答此種類型的題目,而對應用題的概念一無所知,也無法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三) 解題模式固定,過程易被忽略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當中,較為普遍的一種現象便是老師更加注重解題結果,對于學生如何分析、思考與解答的過程卻不夠關注,老師教給學生的也都是傳統教育模式下的固定答題思路,缺乏多方面、多層次地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導致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難以擴散,創新性思維難以被激發。而老師在檢查作業時,一般都只會判斷答案是否正確,部分老師甚至為了節約時間盡快完成教學任務,跳過解題過程直接向學生講解解題思路,致使學生在碰到新的問題時,只會按照老思路去想問題。
三、 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改進方法
(一) 教學聯系實際生活
小學生自我認知能力有限,對于很多事物的理解都來源于事物的直觀形象。采用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方式進行應用題教學,十分契合學生的這一認知特點,能夠讓學生更加充分地理解題目,也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學以致用。比如,“教室與食堂之間距離900米,若學生A下課后去食堂走了400米,而學生B走了800米,那么他們分別還要走多少米?他們之間又相距多少米呢?”老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堂所學到的長度以及基礎加減法的知識去解答這道題,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式,迅速算出A和B各自離食堂的距離,同時,也能夠準確計算出A與B之間的距離。通過此種方法讓學生聯想到生活中的很多小問題,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培養學生的知識轉換能力與應用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與樂趣。
(二) 注重培養答題技巧
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應用題具有豐富多樣性特點,但在解題思路與方向方面也大都存在一些類似的地方。教學實踐當中,老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解題思路與技巧,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答題方法,提高學生的答題效率與水平。學生在面對應用題時,通常會產生很多無法理解的問題,此時,老師要耐心地向學生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去分析問題,弄懂各項已知條件,在學生頭腦中建立清晰的解題思路,而不能一味地采用枯燥的知識點讓學生進行反復閱讀與記憶,否則不僅會讓學生感到更加困惑,還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的解題興趣與信心。老師要善于對不同類型的題目進行歸類,總結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分類進行指導教學。
(三) 注重培養創新思維
應用題給出的每一個條件,關鍵文字、詞語,包括題目當中隱含的條件等都會對學生答題提供必要的幫助。在答題前,學生一定要仔細閱讀題目,觀察題目當中的每個細節,認真審題。盡管應用題對于小學生來講是比較難的一類題型,但只要弄懂了題目的各項已知條件與問題,就會認清思路,解答起來就會輕松得多。針對題目中比較難以被學生察覺的隱含條件,老師要指導學生進行搜集與歸納,切不可直接告知學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與觀察能力,指導學生學會排除干擾條件,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避免學生陷入思維僵局。
(四) 注重培養解題思路
首先,要提高對學生解題過程的重視,不可一味地只看學生的解題答案。解答應用題最關鍵的兩個部分就在于明確題意以及分析問題。與枯燥的文字內容相比,小學生往往對圖形的興趣與理解能力更高,老師在應用題教學的實踐中,可以采用數形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用更為直觀、形象的圖形代替單純的語言文字講解,并采用趣味性的教學語言適時進行點撥。如在教學分數類的應用題時,可以引導學生采用畫圖的方式將基本單位“1”的線段描繪出來,之后再根據題意進行移、補、截,逐步強化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同步培養學生的畫圖分析能力。要注重擴寬學生的解題思路,讓學生學會轉換思考。
(五) 注重培養解題興趣
應用題是數學課程的“老大難”。小學生通常對應用題存在一定的恐懼心理,老師必須注重對學生解題興趣的激發。一方面,在布置應用題練習時,要盡量采用生活素材作為題目內容,以便于學生進行理解,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另一方面,小學生對新鮮事物通常存在強烈的好奇心理與求知欲望,老師要不斷創新應用題的題型與提問方式,結合教學內容,采用圖文相結合的方式設計題目,在圖形中設置隱含條件讓學生進行查找等,增加學生對題目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索欲與求知欲。同時,還應當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針對比較難以理解的題目,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交流與動手實踐,找出解答方法,讓學生在參與討論與親身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到解答應用題的樂趣。給予積極答題的學生表揚與一定的獎勵,增強學生的學習榮譽感,幫助學生建立戰勝應用題的決心與信心。
四、 結語
數學一直是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重點與難點,應用題作為數學內容中比較復雜的部分,更是讓學生感到學習困難,為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應用題解答能力,數學老師有必要針對當前應用題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不斷總結經驗與改進方法,培養學生的答題技巧與邏輯思維。
參考文獻:
[1]王緩岳.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8(14):142-143.
[2]馮小春.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分析[J].新課程:中,2018(3):217.
[3]祁會.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有效教學策略[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8(1):90.
[4]朱艷琴.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2017(7):175.
[5]郭亞勇.淺議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7(46):109.
[6]李素萍.芻議如何做好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以及有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34):108.
作者簡介:
農春妮,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憑祥市竹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