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蘭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法醫這個職業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同時認識到法醫臨床鑒定在處理法律案件、司法鑒定中的重要性。但是,在法醫臨床鑒定工作中,卻存在著諸多細節問題有待于法醫臨床鑒定人員給予高度關注,使案件處理工作早日找到突破口。本文首先對法醫臨床鑒定進行概述,之后分析了關注法醫臨床鑒定細節問題的必要性,隨后針對如何提高相關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開展了相關探究,希望可以有效促進法醫臨床鑒定水平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法醫臨床;鑒定細節問題;解決措施
法醫在遵循法律法規以及相關行業規范的前提下,通過一系列專業技術手段對案件經過進行調查、取證,為最終形成司法鑒定結果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因此,法醫這項工作同時集成了多項現代化科學技術體系于一身,對法醫臨床鑒定人員的專業技能及職業素養具有極高的要求。正是因為法醫工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及綜合性,而且法醫臨床鑒定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細節問題,需要相關從業人員具備較強的細節意識及探索精神,以此來維護司法公證,為社會環境的穩定和諧創造有利條件。因此,有必要對法醫臨床鑒定的細節問題及其解決措施進行探索與研究,促進我國法醫臨床鑒定水平的整體提升。
1法醫臨床鑒定概述
要想對法醫臨床鑒定的細節問題進行研究,首先要弄明白兩個概念:其一是法醫的概念。據相關史料記載,我國古代時期就已經有法醫這一職業,最初的法醫還被稱之為“仵作”?,F如今將法醫定義為:在國家指定司法機關中,有專業技術的法學人員利用自身的臨床醫學知識及醫學設備對于案件有關的人或物進行相關的鑒定,并將所鑒定出的內容總結成報告送達相關需要部門或人員。在我國當前的司法體制中,法醫鑒定人員多是司法部門、公安機關部門相關的人員。不僅如此,還包括臨床水平較高的醫師、高校中的醫學專業教授也可以成為法醫鑒定人員,但需要獲得司法機關的受職。但是,其不得與案件當事人存在某種利害關系或者矛盾沖突。其二是臨床鑒定的概念。法醫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借助各類醫學儀器設備,對被害人的人身損傷、造成的損傷程度、殘疾、勞動能力等進行鑒定被稱之為臨床鑒定。除此之外,臨床醫學還可對精神疾病以及心理疾病進行鑒定,通過權威的法醫臨床鑒定,可以為案件判決結果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因此,法醫臨床鑒定在公安機關、司法機關辦案中發揮著極大的輔助作用。
2研究法醫臨床鑒定細節問題的必要性
法醫臨床鑒定對于案件偵破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法醫鑒定中,任何一點“蛛絲馬跡”都要影響到案件的最終結果。因此,如果法醫臨床鑒定中存在著一些沒被人們所發現的細節問題,不僅會影響到案情偵破工作的正常進行,甚至會影響到司法的公證性與公平性,在社會上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鑒定損傷程度是法醫臨床鑒定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但是鑒定損傷程度非常復雜繁瑣,要求鑒定人員不但要具備較強的專業水平及職業素養,同時還要具備較強的耐心與責任心,根據當事人的損傷情況一步步推斷出案件的發生時間、地點以及致傷“兇器”,從法醫臨床鑒定角度為案件偵破工作提供有力證據,在司法機關做出判罪量刑以及制定賠償方案時發揮出輔助作用。例如在交通事故致人重傷的案件當中,同時涉及到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這兩個概念,而案件本身究竟屬于哪一種犯罪在判罪量刑和賠償方面存在著天壤之別。在本案例中,涉事司機說事發當時為酒駕,處于一種神志不清的狀態。因此,應將此案件歸為過失犯罪這一范疇當中;但是,公安機關不能憑借涉事司機一面之詞就排除掉故意犯罪的可能性,除了要了解司機是否存在故意犯罪的動機以外,還可以由法醫從案件的細節方面入手,進行法醫臨床鑒定。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涉事司機屬于生理性醉酒還是病理性醉酒。因為前者屬于單純性醉酒,在刑法中,明確規定不予以從輕處罰;后者屬于精神上的問題,可能在涉事司機精神不正常的情況下引發事故,在刑法中,可根據犯罪者的事故責任及賠償能力酌情減輕處罰。除了通過尿檢結果、觀察精神狀態等途徑進行鑒定以外,法醫還需要對細節問題給予高度重視,避免發生生物指標檢測錯誤、抄寫錯誤或鑒定儀器、藥物使用錯誤等人為失誤,以免對案情的最終判斷造成干擾。
3法醫臨床鑒定需要注意的細節問題
針對法醫臨床鑒定細節問題進行探討與研究,其目的是想從根本上避免各類細節問題的發生,同時指導法醫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相關問題,該如何進行正確處理。曾經有這樣一句至理名言:“細節決定成敗”,在法醫臨床鑒定工作中,可將其理解成為“細節決定案情”,從這句話中便可以看出臨床鑒定必須對各種細節問題給予高度關注。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注意時間問題。乍一看,時間和法醫臨床鑒定之間的關聯不夠密切,但是臨床鑒定各類細節問題與時間之間的關聯非常密切。在我國的部分法律法規中,對法醫臨床鑒定的時間具有非常明確的規定,而且有一些鑒定時間非常短,法醫如何在短時間內拿出一份客觀正確的鑒定結果報告,無疑對法醫的工作水平及專業能力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因為法醫臨床鑒定不能因為時間上的緊迫而省略掉一些鑒定程序,或者忽略掉一些細節問題的處理。大量事實及經驗證明,越是時間緊迫的臨床鑒定,其細節問題則需要更為重視。例如根據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指出,鑒定機構應在接到委托的時間開始算起,24小時內給出相關的鑒定意見,3天內出具相關鑒定報告。在一起惡意傷人案件中,傷者的傷情分為內傷和外傷兩種,而不論是內傷還是外傷都包括很多種類。以外傷為例,是由單純的用身體攻擊造成還是使用刀槍棍棒等器具造成,這些問題都需要法醫鑒定人員進行判斷。在鑒定的過程中,先憑借著肉眼對傷勢進行仔細觀察,再使用藥物、儀器進行更進一步的判斷,從而得到準確的鑒定結果。雖然鑒定時間非常有限,但是整個鑒定過程卻不能草草了事,必須嚴格按照法醫臨床鑒定程序,并且不忽略掉任何一個細節問題,方可得出客觀公正的鑒定結果。如果鑒定的對象是一具尸體,法醫臨床鑒定就更要注重時間因素和相關細節問題了。因為在鑒定的過程中,通過測量尸體的肝溫,可以推斷出死者的死亡時間。但是,并不是在任何時間內通過測量肝溫,都可以推斷出一個準確的死亡時間。如果法醫在臨床鑒定中錯過了最佳時間,或者不注重細節問題的話,則無法通過測量尸體肝溫推斷出其死亡時間。例如死者在死亡前吃了感冒藥,藥物還停留在胃部就發生了意外,導致其死亡。此時死者的肝溫一定會比正常人要略高一些。因此,在法醫臨床鑒定解剖的過程中,如果工作人員發現在死者胃的液當中含有感冒藥的成分,卻忽略了感冒藥會導致肝溫上升這一細節問題,依然依據肝溫判斷其死亡時間,最終得出的結論顯然是錯誤的。通過這樣一個錯誤的法醫臨床鑒定結果,該起案件自然不會得到了一個公平、公證的判決結果。除了需要注意時間、藥物等細節以外,需要法醫臨床鑒定人員注意的細節問題還有很多,例如證據是否與作案者吻合,嫌疑人員的血型融合程度,環境變化對尸體所造成的影響等等。
4法醫臨床鑒定細節問題的改進措施
4.1培養法醫臨床鑒定者細節意識
較強的細節意識是法醫臨床鑒定人員必須具備的職業素質,只有具備了這一素質,才能在鑒定工作中更加小心翼翼,更加耐心細致的去發現細節,關注細節,從細節中找到案件處理的突破口。例如在一起案件當中,一雙鞋是作案工具,法醫在對這雙鞋子進行鑒定時,如果缺少足夠的細節意識, (上接第頁)就只能單純的根據鞋子的大小來判斷犯罪嫌疑人的身高體重,但事實上很有可能是身高矮小的人穿著大碼鞋或者身形高大的人穿著小碼鞋,這樣就錯過了一個重要的破案線索。正確的作法是,鑒定人員需要根據鞋子在作案場地留下的蛛絲馬跡,做出一個與之相配套的模板,在實驗室中進行比對,最終才能找到正確答案,為案件偵破工作提供重要信息。因此,必須培養法醫臨床鑒定人員的細節意識,提高其觀察能力,客觀冷靜的思考問題,才能在細節之處發現大問題。另外,雖然從事法醫臨床鑒定工作的人員都是經過篩選出來的,但是全體法醫在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方面或多或少存在著差異。因此,要想全面提高所有法醫的職業化水平,必須加強專業技能訓練,提高其職業修養,豐富其工作經驗值。這里所說的專業技能訓練并不是那單純的理論知識學習,還要融入多元化的學習方式。例如多觀看一些注重細節的電影或者關于臨床鑒定的電視劇。以一種觀眾的角度,了解他人是怎樣處理這些細節的,怎樣在工作中發現那些蛛絲馬跡的。使自身的工作受到啟迪,以一種全新態度和理念面對今后的法醫臨床鑒定工作,更好的注意和處理細節問題。
4.2注意鑒定報告中的細節問題
細節意識不僅僅針對鑒定過程而言,在出具鑒定報告這一環節中,也要對細節問題給予足夠的關注。因為鑒定報告是法醫臨床鑒定的最終環節,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鑒定報告中存在諸多細節問題,從表面上看雖然無傷大雅,但對于司法機關來說并沒有發揮最大化的作用價值,甚至讓當事人對于鑒定報告產生諸多怨言,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杜絕此類問題的發生。
5結束語
細節問題貫穿于法醫臨床鑒定工作的始末,而且細節問題涉及到案件處理過程中的方方面面。因此,法醫臨床鑒定人員必須對細節問題給予高度關注,注重提高自身的細節意識及職業素養,多向他人學習,以此來豐富自己的工作閱歷及工作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全面維護司法公正,使案件真相早日水落石出,使犯罪嫌疑人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希望通過對法醫臨床鑒定細節問題的討論,可以讓每一位法醫臨床鑒定人員深刻自省,不斷提高法醫臨床鑒定的影響力和公信力,為社會環境的和諧穩定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連永春,何鵬飛.法醫臨床鑒定細節問題的探討[J].職工法律天地,2018,(24):130.
[2]孫金武,范毓.探討法醫臨床鑒定的細節問題[J].法制博覽,2017, (25):172.
[3]何品,張茂星.針對法醫臨床鑒定細節問題的探討[J].醫學信息, 2015,(35):209-209.
[4]徐敏.法醫臨床鑒定中創口長度的應用分析[J].飲食保健,2016,3 (15):206-207.
[5]徐金野,劉丹.法醫鑒定外傷后顱內出血案例的臨床分析[J].楚天法治,2016,(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