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瑩 王龍焱
摘?要:傳統文化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研究問題,通過傳統文化的學習,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傳統文化;素質教育;語文素養
語文學習貫穿一個人的終身,弘揚傳統文化思想在平時的教學中也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傳授基礎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并且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一、 傳統文化面臨的現狀
在高中的語文教學中,關于傳統文化的知識涉獵較廣,但是,學生對于文化的理解,尚有欠缺,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借助文化的熏陶提升語文的素養,正是高中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 傳統文化的內涵
傳統文化,是以儒家經典為中心,以“史”“子”“集”為拱衛,從而形成一種文化體系。在這個文化體系中,“經”處于中心地帶,因為其要宣示“仁義禮智信”的重要意義,因此,它占據重要地位;“史”以人類故事詮釋“仁義禮智信”,大多記錄歷史事件和古代名人,通過他們的真實事理,讓后人“以史為鑒”;“子”以思辨姿態詮釋“仁義禮智信”;“集”以文學方式詮釋“仁義禮智信”,在闡述傳統文化意義的同時,融入了文學鑒賞,不僅悟出真理,更是要品味其中的美感。
(二) 傳統文化的地位
中華文明在傳統文化中生存,也造就了幾千年的文化存在其中,“六經”在古代文明中居于核心地位,三綱和八目成為古代教育的重中之重,明乎古代科舉取士時為何必考“經義”,可以說,傳統文化在中華民族的興衰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三) 傳統文化的危機
傳統文化在當前教學中存在很大的危機,面對紛至沓來的文化沖擊,高中生該如何應對這種“波浪”的侵襲,是值得參考借鑒的,隨處可見的“衣依不舍”“E往情深”“咳不容緩”,文字的亂用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影響著學生們的學習。
二、 提升傳統文化的途徑和方法
提升傳統文化的方式和途徑,一直都是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追求和探索的,在這漫漫的教學之路上,在課上循循善誘的引導和課后鼓勵學生閱讀的機制,沒有一個不是作為語文老師的教學設想。因此,在探尋之路上,有以下方法值得探究:
(一) 典籍的積累,學生的領悟
鼓勵學生多讀多背,是為了加強學生在閱讀上的積累,學生平時的閱讀量,是要以“一定數量”為基礎的,如果是感性的語言的作用,其實它就是以這種模塊作為整體的儲存。支持學生大量閱讀古代詩歌和文章,既為我們創設了古人生活的情境,同時,也幫助我們搜集大量的素材,這些素材蘊含古人的思想和情感,隨著這些鮮活的文學形象的積累,他們會慢慢貯存在學生的大腦里,經過認知結構和情感經驗的融合,最終汲取其中的營養,貫穿自己的終身,也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和語文素養的重要構成。學生讀的書越多,積累的素材越廣,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一旦被激活,就將產生復雜的效應,既有利于“立人”,又有利于“學文”。著名古代文學專家程千帆先生說過:“背誦名家名篇,至關重要。這種方法似笨拙,實巧妙。它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風格、節奏等銘刻在自己的腦海中,一輩子也磨洗不掉。因此,才可能由于對它們非常熟悉而懂得非常深透。”面對紛至沓來的古典作品,我們要讀得透,理得精,品得多,感悟深,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進行古代典籍的閱讀,才能領悟到詩詞中的優美,文章中的精髓。
(二) 教師的魅力,學生的動力
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師自身的素養,決定了語文課的高度和深度,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以知識儲備的多少作為基本的能力,在語文課上,既要展現教師的風姿,也要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一節活潑的并且有樂趣、有內涵的課,相比古板、生澀的語文課,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關于語文的素質教育,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創新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入手,更利于為學生創造充分的自由發展空間。
在日常教學方法中,教師要改革目前的方式,摒棄以前的“教”為主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注重探究和討論,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習獨立的思考能力。愛因斯坦曾說,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鼓勵學生們在課上自由表達,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保護和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在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的同時,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以活動帶動學生,鼓勵學生想象和創新,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培養學生應用和實踐的能力,在學生的個性發展上,為其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 總結與反思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大地上,它用自己博大的胸襟,承載萬物。作為傳承傳統文化的語文教師,肩負著培養學生的重任,不僅要提升教師自身的基本素養,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思想,使語文教育發揮出其育人的功能和時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楊海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6(4).
[2]陳瑞珍.探析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快樂閱讀,2015(18).
[3]祁晶焱.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學習(上),2015(4).
作者簡介:
崔瑩,遼寧省大連市,大連渤海高級中學;
王龍焱,遼寧省大連市,大連市輕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