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是學習生涯的基礎階段,對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影響甚大。同時,語文學科也是其他學科的基礎,是其他學科的載體。其中,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心,閱讀能力,也是新時代下中小學生的必備的基本能力。文章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問題,談幾點思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
語文是其他學科的主要載體。語文教學需要適應時代的變化,不斷推陳出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導下,語文課堂需要全面升華。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兩大塊,閱讀是先導、閱讀是基礎,因此,閱讀教學應充分關注,不斷創新閱讀課堂,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的問題,進行反思和探討,探討有效性閱讀教學的主要策略,以期共享。
一、 目標設計科學合理,為有效閱讀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的科學合理的制定,以及落實到教學實踐中,是有效課堂的關鍵,目標明確,教學才有針對性、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才能有章可循、有章可依。目標制定合理科學,首先應注重目標不能太大,也不能太低,目標太高,教學中目標難以實現,即使落實到教學實踐中,也會讓學生感到迷糊,不能真正深入領會。目標太低,不能引發學生的興趣,難以調動學生深入理解和體會的主動性。
如閱讀《要下雨了》時,考慮到是一年級的小學生的實際,教學目標可以設計為:
(一) 知識目標
(1)認識“腰、坡、沉、伸”等13個生字;(2)美觀地書寫“直、呀、邊、泥”等7個生字;(3)理解“陰沉沉、消息、連忙”等詞語的意思。
(二)
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讀出課文,鼓勵學生分角色朗讀;(2)能結合課文,說說小燕子、小魚、螞蟻在下雨前的表現。
(三)
情感目標
體會大自然的神奇,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奧秘。
這樣的教學目標的設計,依據課標對低段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要求,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也遵從學生發展的需要,從知識、能力和情感等三維目標進行合理分析、綜合制定,旨在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閱讀能力。
而如果對于“腰、濕、潮”等20個生字,都要求學生四會,正確、規范書寫、每一個生字能組幾個詞語,并且能知其義等,學生會倍感壓力,同樣的,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如果目標確定與學生的實際不相吻合,目標無助于教學,不切實際的實際的教學目標,是教學低效的主要元素,目標的準確定位,也可以避免教學重心的偏移,從而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 教學內容科學合理,有效激發閱讀欲望
教學目標的明確和合理,是有效課堂的關鍵,而閱讀內容呈現的方式,閱讀內容是否明確以及是否合理,也直接影響閱讀教學的效果。閱讀內容是閱讀教學的依據,教師應深入剖析教材,研究閱讀材料的研討方式,從而真正實現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傳統的閱讀教學,教師以講講生字、介紹作者、簡介寫作背景、然后逐段講讀,學生的閱讀“見樹木不見森林”,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倡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形成閱讀習慣,形成良好的閱讀技巧,促學生全面發展。因此,閱讀教學應采用“整體教學法”,也就是直接將整篇閱讀材料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縱觀全文,站在閱讀文本的整體的高度,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段落層次、了解寫作方法等。
如在進行《林沖棒打洪教頭》的閱讀時,改變傳統的閱讀方法,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整體閱讀,整體閱讀后,再針對部分章節引領學生分析、體會、感悟文章的寫作方法等。學生整體閱讀前,教師的有效的引導也是必要的。為了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可以提出易于誘發學生的好奇心的問題而導讀。如文章的題目是《林沖棒打洪教頭》,林沖和洪教頭是怎樣的人?林沖為什么要棒打洪教頭?閱讀后,你能講一講“棒打”的經過嗎?可以演一演“棒打”的過程嗎?這樣,學生會迫不及待走進文本中。如此的閱讀內容的有效呈現,以及巧妙的誘發閱讀的欲望,而為閱讀教學增值提效。
三、 運用開放閱讀模式,提高閱讀的有效性
開放性課堂模式的構建,也迎合新課改的要求,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開放性閱讀課堂的營建,可以通過設計一些閱讀游戲而激發學生興趣,設計一定的活動,促學生動起來。如設計一些與閱讀相關的知識的競賽活動,以競賽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如《林沖棒打洪教頭》的閱讀時,教師可以根據《水滸傳》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主要人物的綽號、書中的主要事件等設計知識競賽的活動,如:
(1)中國的四大名著是????。(2)《水滸傳》的作者是????。(3)智多星是《水滸傳》的主要人物????、黑旋風是????……(4)《林沖棒打洪教頭》中的主要人物有????,故事發生的背景是????,故事發生的地點是????,主要經過是????。
……
這些文學常識性的問題的設計,課堂上讓學生搶答,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主動性。
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主要策略,除了目標明確、內容確定、課堂開放等外,問題教學、任務教學、活動的開展等也是提升閱讀課堂有效性的主要方法。教學中,通過問題的設計,引領學生深入文本,幫助學生理解和感悟文本內容和主旨;通過任務的設計,促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優化課堂模式,任務成為閱讀教學的載體;活動的開展,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促學生真正動起來。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閱讀教學有效課堂的創建,也沒有固定的方法,只要教學心中有新課標、心中有學生,不斷創新閱讀課堂,閱讀教學將改變低效現狀,走向高效,邁向輝煌。
參考文獻:
[1]夏彩平.淺析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J].速讀(上旬),2018(12).
[2]蔡端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文存閱刊,2018(20).
作者簡介:
張會穎,江蘇省徐州市,江蘇省豐縣東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