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的學習相對于其他科目有著其獨特的地方,但是開展數學教學的出發點在于為學生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打好基礎,保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發揮自身的主體性。計算是小學數學最為基本的內容,而學生對于小學數學的計算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以后的計算狀態和水平。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
計算是數學學習的起步階段,是對學生開展一定的思維訓練的關鍵時期,毫無疑問,計算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其對學生以后的成長和發展是起著重要性作用的。計算是小學數學的基礎,貫穿在整個小學數學、初中數學、高中數學、大學數學以及整個跟計算有關的科目中,而有良好的計算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精神。所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計算能力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積極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從而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帶著充沛的熱情,進而對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索。在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背景下,教師也要重視在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會數學的魅力,從而提高計算能力。
一、 普及算法技巧,關注學生的掌握情況
在開展小學數學的教學時,教師要重視進行教學反饋,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優化和創新,做到對學生負責,從而為小學數學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做好鋪墊,保證課堂中良好的參與度,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比如:一根5.2米的木條,要做成0.5米一根的小木條,請問能做出多少根?還剩多少米?很多學生通過計算,也能得出正確答案10根木條,并且還剩余0.2米,但是還會存在一部分不能忽略的學生不會正確運算,有的學生填5條,有的學生也根本不能理解怎么計算還剩多少米?算式為5.2-(5.2÷0.5)=????。他們通過豎式既然得出商為10,余數為0.2,但是卻不能理解商、除數、被除數、余數真正意義,遇到不同的說法也不知道該如何計算,怎么一一對應。此時,教師就要教會學生,當除數和被除數發生變化時,其數位就可以決定余數的大小,同時也理解到余數的真正含義。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就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對于計算過程中的難點所在,積極根據學生的認知程度和個性愛好等開展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式,充分活躍課堂的氛圍,同時促進學生在輕松、快樂的課堂中帶著積極的情緒開展學習,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及時去觀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且解決問題。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該創新教學方式,更新教學思路,堅持平等的原則,對學生開展多元化的評價標準,體貼和關心計算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引導學生將自身的困難向教師傾訴,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二、 提高專業修養,教師及時地延伸知識
要想進行科學合理的培養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教學,與教師本身的專業素養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教師要及時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擁有足夠的知識去教授學生。此外,教師也要重視備課的過程,針對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來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對每個教學過程仔細斟酌,理清其中的數學計算思緒,疏通其中的數學知識本質脈絡,創設一個宏觀知識框架,清晰學生的計算思路。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需要循序漸進地開展相關的教學,拿捏好分寸,由淺入深地為學生普及計算的知識和相關技巧,不能夠一味追求教學進度,也不能長時間局限于相同的數學知識點的教學中。學生的計算能力與學生是否對計算過程形成清晰的認識有很大的關系,從而熟練地采用多種計算方式,構建整個計算知識的體系,提高學生的小學數學計算能力。
三、 加強算理能力,培養良好的審題習慣
培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就要重視到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并且根據學生的情況,有機結合教材內容,針對性地對學生提出問題,并且讓學生有意識的自己去解決問題。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運算定律和相關計算公式的推導方式,提高學生的簡算意識。為了讓整個教學的開展過程更加順利,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多和學生進行互動,重視師生關系的調節,只有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帶著輕松的心情,接受教師的教學過程,從而達到計算能力的提高。其次,在提出相關問題后,讓學生自己進行解決,并且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列式?是怎么計算的。通過一定的自主思考,積極和教師、同學進行交流,從而總結出其中的規律來。
比如在教學“平均數”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游戲“棒球隊”來加深學生對平均數的認識,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并且不同小組的人數不同。教師要引導學生看出小組人數的不同,然后意識到小組人數少的組不公平,那要怎樣才公平呢?于是,平均數的概念出現,教師再讓學生根據全班人數進行計算,怎樣才能讓比賽公平進行。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最后,小學數學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習來說是比較困難的科目,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能力和抽象能力,從而才能促進學生對計算式子的本質認識,提高計算的能力。比如在計算864÷8這道題目時,就需要學生仔細審題,從而判斷出得出的結果應該是三位數。這樣才能在進行豎式計算時,不會漏掉中間的0,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總的來說,計算能力是學生數學中最基礎的能力,是學習數學和以后的物理、化學的重要基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重中之重,教師要積極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充分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從而提高計算能力,完善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佟翠英.計算能力,提升數學核心素養的突破口——談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7(10):53-54.
[2]薛淑艷.淺談提高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有效措施[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35):169-171.
[3]高玉文.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分層培養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7):30-36.
作者簡介:
侯會玲,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三里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