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芬劉莉
摘要:立德樹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為真正實現我們培養的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就要在大學教學中全程貫徹思想政治教育。大學英語教師要利用好大學英語課程這個平臺,融入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該文探索了大學英語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的現象,提出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大學英語;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4-0235-01
一、概述
根據《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現在高等學校培育出來的學生,他們的思想道德如何,直接關系到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能否實現”。《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亦明確提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傳統的思想政治課都是由專職的思政教師開授,但是以學科交叉為切入點,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專業學科相結合己引起了很多專家學者的關注。事實上,在語言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首先,在大學英語課程匯總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必要性。在語言學習過程中,一定會涉及西方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長期的學習過程中,思想還不成熟的青少年學生們會被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所影響,進而讓學生對本民族的價值觀和思想信念產生動搖,甚至懷疑。因此,在英語課程中及時糾正同學們的錯誤思想,進行適當的思想教育是必須的。其次,英語課程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第一,在英語課堂講解西方文化的時候引入中國文化進行對比是自然而然的事。既然是自然的,就不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抗,不僅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還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第二,大學英語課覆蓋范圍廣、上課學生多、課時量大,使它在大學課程里具有獨特的優勢,那就是長期的,不問斷的滲透,這對于思想教育來說是絕佳的優勢。
三、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現象
1.英語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識不高。目前的現實情況是,由于教學任務的要求,大部分英語教師更關注與專業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情況考慮較少,對怎樣在英語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就更缺乏研究和實踐了。此外,很多英語教師主觀上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專職思想政治教師和輔導員的工作,與自己無關,不能有意識地開展思想教育。
2.傳統文化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缺乏。一直以來,為了追求語言教育的極度歡迎的效果,大學英語教材中的材料基本上都來源于用原版的英語報刊、雜志、書籍等。文章所體現出來的英美文化固然原汁原味,而直接結果就是中國文化比例極低。這就導致學生對西方的文化很熟悉,自己的文化反而一知半解。
四、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1.教師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大學英語教師要意識到,英語課程不僅僅是“傳道、受業、解惑”,更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陣地。同時,為了把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入英語課堂,老師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修養,培養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
2.重新修訂教學目標。為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順利的融入思想教育,首先要制定包含明確的思想教育目標的大綱。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要事先吃透教材,從中挖掘出恰當地德育內容,把與其有關的英語知識融入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習的特點改變教學方法,盡量讓教學內容和方法變得豐富多彩,讓學生樂于接受。真正實現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自然滲透德育內容,實現思想教育的目的。
3.注重中國文化的傳播。針對教材中的西方文化,教師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其中的現象,辯證地看待其反映的問題。不能只片面地介紹西方文化中的優勢,也要結合中國文化的特點,引導學習全面地看待問題。同時,要指導學生用英語弘揚和傳播中國文化,比較并體會中國文化的精華和力量。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且可行的,它在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充分體現了大學英語教書育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