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萬

摘 要 水稻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在釀酒、制糖業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其經濟價值在不斷提升。但是水稻病蟲害問題會直接影響水稻的產量、質量及收益,因此在水稻種植過程中要更加重視水稻的病蟲害問題,針對水稻病蟲害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專業化防治,以確保水稻的品質與產量在正常范圍內?;诖?,針對水稻病蟲害成因進行分析,探討綠色防治技術在水稻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的實施與推廣,從而有助于提高現階段水稻病蟲害治理的技術水平。
關鍵詞 水稻病蟲害;推廣;專業化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8.007
水稻種植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由于水稻所處地區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均不同,所以種植水稻時所遇到的蟲害種類也各不相同。從整體來看,面對水稻病蟲害問題,多數地區依舊沿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但是這種傳統殺蟲方法雖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過度使用農藥和化肥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巨大的傷害。并且如果經常使用農藥化肥,水稻害蟲會對農藥化肥產生抗性,甚至對農藥化肥直接免疫,因此難以獲得預期的殺蟲效果[1-2]?;诖?,根據多年積累的一些經驗與體會,就本地區水稻病蟲害專業化防治進行簡要分析,旨在為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穩步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1 水稻常見病蟲害
灰飛虱、稻縱卷葉螟、褐飛虱、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等是種植水稻時比較常見的病蟲害類型。雖然白葉枯病、干尖線蟲病、惡苗病、細菌性基腐病、稻象甲、稻薊馬、大螟、稻葉蟬、二化螟和三化螟等并不頻發,但是也需要在日常做好防治工作。
2 水稻病蟲害頻發的原因
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飛速發展,農業技術水平也相繼提升,水稻種植技術較傳統方法已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因此領域內對于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在傳統水稻種植過程中,多數地區會使用農藥化肥來治理水稻病蟲害,雖然這種方法可以適當地減輕病蟲害癥狀,但是其對自然環境所造成的傷害也是不可估量的,并且長時間使用農藥化肥,會使害蟲產生免疫效果,同時使生產的水稻質量下降[3-4]。同時,我國氣候也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受到嚴重破壞,導致近年來不斷出現極端天氣,隨即會影響水稻病蟲害的發生規律,使常規的防蟲方法的效果也大大減弱。
3 提升水稻病蟲害防治水平的策略
3.1 農業防治
通常建議水稻種植戶使用抗病蟲水稻幼苗、實施專業殺蟲等措施,并且根據生物習性特點及一些專業生物理論在種植過程中改善水稻種植技術,或者將病蟲害扼殺在源頭,亦或是營造不利于病蟲害生存的環境。在收割水稻時,要盡量對齊莊稼地面進行割稻,或者采用人工、機器收割水稻,還可以將稻草全部放在一起使水稻樁被壓入深泥中,從而就可以減少水稻中的二化螟殘蟲和稻飛虱卵塊。另外,在移植水稻前應先清理水面的殘渣,防止滋生細菌。
3.2 生態防治
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種植人員可以結合生物的各種專業理論技術如“用蟲來治蟲”的理論,營造不適合害蟲生存的環境,或者提高水稻的抗病蟲害性能。例如,可以在水稻田間種一些大豆、綠肥作物等,還可以投放、吸引害蟲的天敵;在春季及夏季,不要完全清理田埂上的雜草,要將其存留下一些,使蜘蛛等一些水稻害蟲的天敵擁有健康生存的場所[5]。一般這種技術均被稱為生物技術,利用生物技術防治水稻病蟲害與其他技術相比的最大優勢是具有非常好的病蟲害害防治效果,并且對人畜和環境不會造成太大的危害。目前,這類技術中較常見的技術有釋放赤眼蜂、水稻與稻鴨共育等,還可以通過保護并利用水稻害蟲天敵,如青蛙、蜘蛛、寄生菌、線蟲、瓢蟲和隱翅蟲等控制甚至徹底消滅水稻害蟲。種植戶還可以人工創造有利于水稻害蟲天敵生存的生活場所,比如在田埂或田間種植豆類或其他作物,從而吸引水稻害蟲的天敵以達到殺蟲的目的。
3.3 物理防治
常見的物理防治技術主要包括頻振式殺蟲燈法和性誘劑誘控法。頻振式殺蟲燈法主要是在水稻田間安裝頻振式殺蟲燈,這種殺蟲燈可以引誘卷葉螟、稻飛虱等害蟲,進而將其滅殺。在實施過程中,這種方法要堅持5個月以上,每天19 : 00及之后的11 h內都要開燈以有效滅蟲。性誘劑誘控法則為在害蟲初發階段在水稻田間設置誘捕器(圖1),末尾階段收回誘捕器,謹記要30 d更換1次誘捕器。性誘捕器對于雄蛾的滅殺效果非常好,水稻田間大量缺失雄性蛾會導致雌雄蛾比例失衡,從而減少蛾的數量。
3.4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技術必須遵循的原則是堅持合理科學地使用農藥,盡量多使用效果好、對自然環境傷害小的農藥。一般在水稻播種前,為了盡量減少病蟲害發生的情況,都會先對種子進行消毒。在實施過程中,將水稻種子浸泡在咪鮮胺乳油和水的比例為1∶4 000的稀釋液中2~3 d,浸泡后的種子可以直接進行催芽,這樣可防止發生病蟲害。根據害蟲的不同種類,可選擇不同的藥物進行防治。
4 結語
水稻種植產量會直接影響我國的糧食生產情況,所以水稻種植戶和相關農業技術人員都要積極防治水稻病蟲害,深刻意識到防治水稻病蟲害的重要性。技術人員要不斷進行深入研究,在未來提出更加有效、成本更低的滅蟲方法進而快速進行治理,防止蟲害大規模爆發,為水稻增產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郁國芳,鄭莉,毛程亮,等.草莓灰霉病發生規律及無公害防治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06(1):122-123.
[2] 鄔若蘭.湖南省保護地草莓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的發生、防治情況調查及控制藥劑的篩選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3.
[3] 于紅梅,趙密珍,王靜,等.草莓枯萎病菌的分離、鑒定及生物學特性[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11):124-127.
[4] 曾富春.草莓枯萎病病原鑒定、生物學特性、病害循環及防治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06.
[5] 顧春波,史曉斌,姜莉莉,等.草莓枯萎病菌對多菌靈的抗性及其抗性菌株生物學特性[J].植物保護學報,2010,37(3):266-272.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