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芳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世界環境的變化,我國對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重視。生態平衡是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做好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工作不僅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后續保障力量,而且關系到人類生存環境的維持與改善。基于此,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重點闡述當前國家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的現狀,并提出了對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的一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 可持續發展;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8.039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前提與基礎。近年來,為推動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及生活需要,森林資源消耗量極大,而國家在一定程度上疏忽了森林資源的管護工作,致使森林資源遭受了一定的破壞,生態失衡問題日益突出。為了改善生存環境,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必須采取一些措施對遭到破壞的森林進行補救,同時出臺一系列政策來保護我國的森林資源,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1 我國森林資源現狀
我國地域廣闊,自然氣候條件復雜,森林資源豐富,森林類型多樣,植物種類繁多,且具有明顯的地帶性分布。我國森林資源管理與保護主要面臨以下5方面問題。1)森林資源總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少。全國林分平均每公頃蓄積90 m2,但全國人均占有林地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數的19.8%。2)林業資源分布不均勻,結構不合理。我國大部分森林分布在東北林區、西南林區以及東南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各大林區的森林資源狀況不盡相同,大面積林地與原始森林面積少。在林種方面,用材林、防護林、薪材林、經濟林以及特種用途林的比重不合理,影響森林資源多種效益的充分利用。3)森林資源質量差、生產力低。我國可采資源少,林分衰退快,病蟲害嚴重。4)荒漠化、石漠化嚴重。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面積較大、分布較廣、危害較重的國家之一。嚴重的土地荒漠化、沙化威脅著我國生態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雖然近幾年這種情況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5)森林資源保護經費投入不足。雖然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但是很多政策和體系還亟待完善,仍有很多項目急需資金投入,機制仍需活化[1]。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如今,我國的森林資源管護工作應以保護自然、恢復生態平衡為主,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鞏固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等成果,推進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保護好濕地;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管理,增強森林的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能力,保護生物多樣性。
2 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的重要性及現狀分析
2.1 可持續發展觀念下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國經濟得到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伴隨而來的是對森林資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給我國生態環境產生了巨大壓力。如果不尋求可持續發展道路,那么我國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必將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直接影響人們的生存與發展。為了國家長期穩定的發展,為了給人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我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理念。
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對生態系統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采取科學的方法對森林資源進行保護和管理,不僅可以維持生態平衡、改善居住環境,還有利于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森林資源進行保護和管理是實現生態平衡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做好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才能實現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在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的今天,保護環境勢在必行。利用科學手段對森林資源進行管理和保護,實現我國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國林業相關部門開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把環境保護作為工作重點,才能保證人們的核心利益。
2.2 我國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現狀分析
從我國森林資源的現狀來看,原始森林較少,次生林是森林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森林資源不同于其他資源,是一種生長周期較長的資源,依靠次生林保護環境是不可行的,且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我國的森林資源總量不足,且國家在發展過程中沒有將森林資源作為重點保護項目,造成大量森林資源受到破壞,給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影響。目前,人們的森林資源保護意識比較淡薄,亂砍濫伐屢禁不止,嚴重威脅著我國的生態環境。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大致分為3點。
1)短期利益的誘惑。很多林區在采伐的時候沒有按照標準進行開發,有的林區甚至為了眼前的利益采伐幼中齡林,嚴重影響了森林資源的長遠發展,給生態環境造成了惡劣影響。2)城市化建設的需求。城鎮化建設需要大量的土地資源,建設過程中會占據森林資源的土地使用面積。相比于森林資源,房地產業產生的經濟效益更加快速。當地政府為了使當地經濟能夠短期快速發展,把林業用地強行變更為商業用地,對森林資源造成了極大破壞。3)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責任不明、產權不明確、監督機制不健全,也是我國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實際工作時必須將理想與實際相結合,采取更加有效、有力的措施,最終實現有效保護森林資源的目標[2]。
3 可持續發展下我國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的建議
3.1 加大宣傳,樹立保護森林資源意識
要想做好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單單靠某一個單位或部門的力量遠遠不夠。要采取各種形式讓人們了解森林資源對人類生存的意義,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意識,發動每一個人、每一份力量使全民參與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森林資源的宣傳方式也應多種多樣。除了通過宣傳單、電視、廣播等媒介,還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有獎問答、直播保護講座等形式宣傳。其中,對青少年的宣傳教育不容忽視,建議學校以召開座談會、宣傳板報、各種文藝會議或者知識競賽的方式,讓青少年學生認識到森林資源對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和森林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在青少年學生心中播撒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種子。
3.2 建立健全我國森林保護的相關政策法規
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離不開國家法律政策的支持。要想從源頭上杜絕亂砍濫伐現象,必須有完善的法律法規作為后盾。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大力完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的相關法律條例,用法律的力量約束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同時,制定相關的獎勵制度,對人們保護森林資源的行為給予相關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獎勵,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運用群眾的力量保護森林資源。此外,要運用產業政策和經濟杠桿,如金融、稅收、價格和投資等保證林業的穩定投入,調整利益結構,防止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亂砍濫伐森林資源。
3.3 及時推進林政管理改革
要加快林政管理工作的改革,簡化林木采伐審批程序,靈活安排森林采伐限額,強化林政部門對林業資源的管理。同時,加大林業行政執法力度,及時制止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有效保護和管理森林資源。
4 結語
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與人們息息相關,保護我國的森林資源就是保護人類生存的家園,是“功在千秋,利在當代”的事業。國家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森林資源的管理和保護,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完善森林管護工作,保障森林資源實現自身的生態價值。建設和管理森林資源關系每個公民的生存發展,因此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促進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袁再杰.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探析[J].綠色科技,2015(12):141-142.
[2] 寧曉峰.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的可持續發展探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9):261.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