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錦福
摘 要 從玉林市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現狀入手,對產業發展過程中顯現出來的突出問題進行了細致剖析,并依據玉林市食用菌產業發展實際,從政府扶持、科技創新、資金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發展規劃及建議。
關鍵詞 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廣西玉林市
中圖分類號:F326.1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8.051
食用菌產業有較強的擴張性,我國在食用菌產業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物種資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及出口國家。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玉林市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在近幾年有了較大的變化,通過不斷探索與發展形成了較高水平的規模化生產,生產量及出口量位居全國榜首,在農業現代化建設、引領健康風尚、出口創匯等方面有著積極的正面引導作用。
1 玉林市食用菌產業概況
截至2018年底,玉林市食用菌的種植面積為1 500萬平方米,產量達15.1萬噸,產值13.3億元,位居廣西全區食用菌產業前列。玉林市主要食用菌品種為秀珍菇、雙孢蘑菇、毛木耳、平菇等,占據產量的83%[1-2]。近10年,建成食用菌示范基地24個,其中效益較好的示范基地有11個,其中位于興業縣大平山鎮的玉林市秀珍菇生產示范基地占地面積13.3 hm2,總投資3 000萬元,建成現代化生產大棚16 000 m2,產品加工及冷庫包裝車間200 m2,實現標準化的環境控制系統,年栽培秀珍菇菌包200萬袋,年產鮮菇100萬千克,年產值1 000萬元。同時還樹立了“福興”“天原菌業”“精準牌”“益康牌”“綠康牌”“喜盈田”等11個食用菌品牌,進一步提高了食用菌市場競爭力,提高了產業效益。
2 玉林市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
2.1 政府重視程度不夠
雖然玉林市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并把食用菌產業列入政府五年發展規劃,但由于專業技術推廣機構、人員編制尚不健全,專項資金投入無法滿足食用菌產業實際生產需求,加之政府對食用菌產業發展概況不甚了解,無法有效解決菇農亟待解決的生產難題,導致政府對食用菌產業不夠重視。同時,由于停止征收農業特產稅,無法為政府財政創造效益,也影響了政府對玉林市食用菌產業的重視程度[3-4]。
2.2 相關創新研究薄弱
玉林市受科研經費、設備、設施條件的影響,對食用菌產業的創新研究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1)對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菌株新品種的篩選與引入、病蟲害防治等沒有進行深層次的技術研究。2)保鮮加工技術以及對優質菌種的深加工技術缺乏創新,不利于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3)產品市場調研工作開展力度不夠,無法掌握有益于食用菌市場發展與銷售的有利信息,交流渠道受阻。
2.3 產品深度開發不足
玉林市雖對食用菌生產與出口有著較大的貢獻,但高端鮮品的加工水平與消費市場后續力不足,單一的鮮菇銷售以及鹽漬品、罐頭等較初級的加工產品很難提升產業定位;無法利用食用菌的藥用成分等對諸如食品添加劑、保健食品的消費產品進行深度開發。同時,產業鏈較短,附加值高的產品深度開發不足,不利于玉林市食用菌產業參與市場競爭,對發揮產業優勢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3 新時期玉林市食用菌產業發展建議
3.1 政府應加大食用菌產業扶持力度
玉林市應倡導政府深入基層,認真開展一線調研,結合調研與生產實際情況,對玉林市食用菌產業進行科學規劃,并積極給出有建設性的指導意見,從稅收減免、低息貸款等方面入手,不斷在政策上下大力氣開展專項扶持工作。同時,玉林市應還要不斷完善政府激勵機制,落實稅收優惠、產品運輸優惠等政策,積極發揮政府職能,加大菌種監管力度,對非法經營、非法生產銷售行為進行嚴格查辦,不斷加強質量安全管理,由政府出面做好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控工作。
3.2 繼續加大食用菌科技創新力度
實踐證明,食用菌菌種選育改良、栽培原料本地化應用、專業化、規模化生產等一系列新品種新技術革命,對推動產業升級增效起到關鍵作用,是產業發展的源動力。玉林市應堅持產、學、研結合,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食用菌產業創新團隊、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及產業能人的作用,集成示范應用一批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同時,玉林市應加強與國內外院士專家的聯系溝通,整合力量組織攻關,力爭在技術裝備、良種良法、生態循環等方面進行科技改良與創新,以取得實用技術成果[5-6]。
3.3 開展食用菌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究開發
玉林市食用菌產品主要以粗加工或鮮銷為主,精深加工還是空白,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產業規模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因此,玉林市應不斷研發食用菌保鮮加工工藝和精深加工技術,并在保健、休閑食品、餐飲及特殊藥品領域等的產品開發制造方面進行拓展研究,努力提高加工制品的產品質量與經濟效益,通過加工工藝的深度研發,推動食用菌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3.4 積極培育食用菌龍頭企業
食用菌龍頭企業不僅能提升產業科技應用水平和生產效益,而且在基地建設、產品加工以及市場開拓、產品銷售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玉林市應積極培育食用菌龍頭企業,通過制種、發菌、包裝、運輸和銷售一條龍經營模式,幫助菇農降低市場風險,減少企業人工與管理的成本投入,不斷培育與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示范作用,樹立企業高端品牌形象,爭取銷售市場主動權,增加出口貿易。
3.5 繼續增加產業資金投入
資金投入不足是長期以來制約產業升級發展的主要因素,玉林市應多渠道籌集資金,重點保證基礎設施、良種繁育、示范基地建設以及企業技術改造等經費投入,確保食用菌產業投入穩定增長,引導該產業步入健康良性循環發展軌道。玉林市應加大對食用菌產業的財政資金投入力度,鼓勵民營資本、外資投資食用菌產業與加工、服務行業加強合作,使產業資金投入更加多元。
4 結語
食用菌產業是現代農業的基本體現,集高效、環保、可持續發展等特點為一體,是滿足經濟、生態效益平衡發展的新興戰略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種植發展,食用菌產品成功躋身六大農產品行列,一躍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但在生產技術創新與深加工、產品銷售等方面仍存在許多不足,為了食用菌產業的高效發展,必須在生產方式、品牌創設、技術推廣服務、知識產權等方面進行創新,努力為食用菌產業的不斷發展提供充足動力。
參考文獻:
[1] 李學艷,全勇,馬鵬等.平菇對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和生物轉化率研究[J].中國食用菌,2017,36(3):78-80.
[2] 湯倩倩,陸雪珍.2017年上海市食用菌產業發展調研報告[R].上海:上海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2017.
[3] 楊勇萍.從企業角度看2017年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現狀[J].食藥用菌,2018,26(1):13-14.
[4] 朱燕華,王倩,宋曉霞,等.基于稻、麥秸稈工廠化栽培雙孢蘑菇的理化性質變化研究[J].中國農業學報,2017,33(7):86-91.
[5] 孫占剛,湯倩倩.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上海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J].食用菌,2016,38(6):12-13.
[6] 曹栩瀅,孫占剛.上海食用菌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食用菌,2015,37(5):8-10.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