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沁
摘 ?要:雙創時代背景下,高校肩負著開展創新創業、培育創新創業人才的使命。武陵山片區地方院校立足武陵,服務武陵,是培養地方人才、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場所。由于地理位置、經濟發展等區域因素,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更為困難。以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索從以下3個方面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一是健全創業保障機制,優化培養方案,完善創新創業體系;二是豐富活動載體,營造校園創新創業氛圍,強化創新創業實踐;三是樹立創新創業典型,激發學生創業激情,推動創新創業工作開展。
關鍵詞:武陵山片區 ?大學生 ?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G647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5(b)-0091-02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飛速增長,經濟發展向創新驅動轉變。國家對創新創業教育越來越重視,出臺了一系列的鼓勵和扶持政策。高校作為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應該加快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還強調,全黨要關心和愛護青年,為他們實現人生出彩搭建舞臺。高校更是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幫助大學生實現人生夢想。
《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規劃》明確了武陵山片區包括湖南、湖北、貴州、重慶4個省市,該片區集革命老區、武陵山片區、貧困地區于一體,是跨省交界面積大、少數民族聚集多、貧困人口分布廣的連片特困地區[1]。人才和技術支持成為制約地方經濟發展的瓶頸,大批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成為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的重要保障。因此,武陵山片區高校肩負著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使命。
1 ?武陵山片區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努力方向
武陵山片區高校地處偏遠地區,消息閉塞、信息不暢、觀念不新、創新創業教師隊伍水平不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不盡如人意、產學合作深度不夠等現狀制約著學校的發展。所以,武陵山片區高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和加強。
1.1 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武陵山片區高校一般相對來說,地理位置偏僻,距離中心城市遙遠,屬教育水平欠發達地區。地理位置的偏僻、經濟、教育的欠發達,很多高校引進的師資水平偏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教師團隊大多由招生就業處招生就業專干、系部輔導員、班主任等老師組成。教師水平良莠不齊,創新創業實踐幾乎空白。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涉及經濟、市場營銷、企業管理、市場投資、風險評估、品牌推廣、法律法規等知識內容,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追求內涵式發展的背景下,加強具有創新創業素養的師資隊伍建設是非常必要的。高校應完善創新創業教育專兼職教師的聘用與管理機制。從企業、事業單位聘用具有工作實踐經驗和扎實的理論基礎的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擔任創新創業兼職教師[2]。一方面,他們能針對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專業化的解答;另一方面,學生有機會到企業參與實踐,了解企業運營模式,為今后的創新創業打下基礎。同時,從校內聘用一些專業知識深厚的名師擔任創新創業兼職教師。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將創新創業內容融入專業教育,得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
1.2 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近年來,隨著經濟轉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國家政策的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呈現強有力的發展趨勢。但不可否認,武陵山片區高校大學生創業現狀不盡如人意。無論是在創業意識、創新能力、創業技能、創新成果轉化率方面都有待加強。學校應建立學生、學校、社會共同組成的“三位一體”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以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功率[3]。對學生來說,要對創新創業形成正確的認識,樹立正確的觀念,保持良好的心態,在創新創業前充分了解市場,做好創業計劃和風險評估,提高抗壓能力和水平。對學校來說,充分發揮全員育人作用,在創新創業課程開設上下足功夫,合理建設課程體系和培養方案,打牢學生的創新創業知識結構;在創新創業教育氛圍營造上,從實際出發,聯合學工部、團委、創業指導中心多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來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必要時,學校要取得和學生父母的聯系,做好父母的工作,在家庭經濟許可的范圍內為子女的創業活動提供一定的經濟支持和幫助。
1.3 推進產學合作,打造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
一是學校要充分利用各項實踐教學環節,例如實習實訓、畢業設計、下廠見習等,要將創新創業教育內容有機融合進來,充分發揮實踐教學活動的載體作用。二是充分借助“黃炎培”創新創業大賽、“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契機,大力推進大學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將典型創業案例應用在實際教學當中。這樣教學既能從操作層面指導學生,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部分方法、技巧和謀略。三是高校應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創新模式,促進產學深度融合,進一步加強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建設,使之成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實踐平臺[4]。
2 ?構建武陵山片區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張家界航院)是湖南省就業創業示范校、全國就業工作50強高校,國防科技工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培訓基地、湖南省國防科技工業職業教育集團牽頭單位。學院開設34個專業,其中,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旅游管理、電氣自動化技術4個專業為湖南省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數控技術專業為湖南省精品專業。模具設計與制造、數控技術專業為全國機械行業特色專業。旅游管理專業是湖南省中高職銜接試點專業、省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和省師資培訓基地。學院立足航空,服務地方,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助推大學生創新創業。該文以張家界航院為例,對武陵山片區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進行探索。
2.1 健全創業保障機制,優化培養方案,完善創新創業體系
學院始終把創新創業工作作為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和特色專業建設的重要抓手,并納入學院事業發展規劃綱要。先后制定《中層干部考核辦法》《學院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管理辦法》等文件,進一步明確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目標、政策措施、保障辦法和獎懲制度,確保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規范健康有序進行。多渠道籌措大學生創業基金,用于扶持重點創業項目,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從而夯實工作基礎,健全創業保障機制。
學院通過一系列舉措優化培養方案,完善創新創業體系。一是成立創新創業指導中心,聘請了省內外專家對學院創新創業工作進行專業指導,并組織制定、完善相關工作體系;二是通過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做好創新創業的宣傳,營造樂于創業的校園文化氛圍;三是構建合理的創業培養體系,形成以創業課程為基礎的理論教育、SIYB和GYB為依托的創新培訓、創業項目孵化為核心的創業培養體系,引導學生將創業精神提升到自我價值實現的高度;四是培養具有創業意識和素質的師資隊伍,采取“外聘內培”的方式,創業教師完成了到省內外企、行業進行實踐鍛煉,促進了教師實踐技能水平的提升;五是組建院級測評組,對各系部創新創業工作針對性培訓定期開展專項檢查測評,并對測評情況及時進行通報,專門劃撥資金,對檢查測評優秀的系部進行獎勵;六是校企合作取得一定進展,目前有產學合作單位58個,聘請行業企業10余位能工巧匠做兼職教師,校企合作開發課程。
2.2 豐富活動載體,營造校園創新創業氛圍,強化創新創業實踐
“實踐出真知”,學院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目標,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積極開展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一是通過競賽“精技”。支持廣大學生參加全國、全省各項技能比賽,開闊視野,增強創新意識。二是通過項目“強能”。探索開展“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訓練計劃項目”,共有20多個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訓練計劃項目初步成型。三是通過社團“練手”。鼓勵學生自發成立創新創業社團,并撥專項經費對表現突出和有潛質的社團予以獎勵和資金支持。自2014年起,學院一直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教育部和湖南省舉辦的“黃炎培”和“互聯網+”創業創新大賽。《微商盟文化有限公司》創業計劃項目榮獲2014年湖南省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創業規劃大賽總決賽一等獎。
2.3 樹立創新創業典型,激發學生創業激情,推動創新創業工作開展
近3年,該院已在旅游、教育培訓、家政服務等行業成立近20個公司,參加創業實踐活動學生達600余人。學院畢業生賀鴻富、楊宇、吳米香、李基亮、葉佑群、楊濤等校友成立了上海愛數軟件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金1.5億,近3年創造了平均增速達100%的奇跡。畢業生李要求創辦的“湖南省湖湘天下旅行社有限公司”、劉果創辦的培訓機構“起航教育”、許斌創辦的“張家界美家家政服務有限公司”、張威創辦的“愛派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鄧巖創辦的“張家界市永定區華巖苗木花卉基地”作為創業的典型代表,在張家界全市范圍內被推廣。學院定期聘請企業專家、成功校友來校做專題講座,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活動,成功案例指導學生創新創業;通過發揮榜樣示范作用,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激情,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率;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立足武陵,服務武陵,開創武陵地區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熊文斌.關于武陵山片區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幾點思考[J].教育理論研究,2015(7):138-139.
[2] 丁濤,鄭斌.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探索者,2018(2):45-46.
[3] 陳潔茹.“三位一體”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體系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8(6):61-62.
[4] 符繁榮.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推進機制的構建[J].職業與教育,2018(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