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芳
閱讀教學有效“預習方法”一直以來都是教師反復思考研究的一個話題,而創新預習方法更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執著探究、不斷改進的重要課題。
葉圣陶在《論中學國文課程的改訂》一文中指出:“指導預習的辦法實施了,上課的情形就將和現在完全兩樣。上課做什么呢?在學生是報告和討論,不再是一味聽講;在教師是指導和訂正,不再是一味講解。”課堂教學的整個進程,就成了由教師指導預習方法、提示預習項目、訂正或補充學生的預習缺失,學生報告各自的預習成績、討論彼此的預習成績這兩方面的工作有次序、有組織地進行的過程,成了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在這里,教師是預習的指導者,又是討論預習報告的主持者;學生是預習的實行者,又是討論預習報告的參與者。整個教學過程圍繞著“預習”展開。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有如下理念:以學定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鼓勵自主閱讀;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理念背景下,預習不再是單純為掌握知識和技能而設置的學習活動,而是為了讓每一個孩子發展得更好。重視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以及預習方法的指導是搞好語文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
因此,有效而創新的預習是上好語文閱讀課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以及核心素養的必要途徑,更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我一直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預習方法進行探索和研究,下面是我的一些嘗試和做法。
一、利用“預習卡”進行閱讀教學有效預習
首先,我嘗試用“預習卡”進行閱讀教學有效預習。“預習卡片”分為三個板塊:“我積累”“我理解”“我質疑”。
下面以《貓》為例呈現“預習卡”
每天在上新課前一天把“預習卡”發到學生手里,學生可以小組形式集體完成,也可獨立完成。上課時教師組織全班交流,根據預習情況隨時調整上課的重點和難點。“預習卡”的使用,讓學生在預習時針對字詞、作者背景、課文大意、精彩句段等做了充分的準備,課堂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及時了解和評價學生使用“預習卡片”的情況,我設計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預習評價量表》。通過《評價量表》,不僅及時反饋學生使用《預習卡片》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而且能幫助我們發現《預習卡片》設計上的優點和不足,并及時跟進調整,使“預習卡”的運用更得心應手。
二、利用“課本劇”進行閱讀教學有效預習
為了讓預習活動更有新意,我還嘗試運用“課本劇”進行有效預習。
例如,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皇帝的新裝》是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童話名篇,借神奇的布料展開想象,呈現了一出皇帝及大臣自欺欺人的鬧劇。聯想和想象是本單元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決定充分發揮七年級孩子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力,為預習和課堂教學服務。因此,預習任務我是這樣要求的:(1)自主閱讀課文后,請大家以六人小組的形式將故事內容改編成課本劇;(2)可以遵循原文內容,也可以發揮想象進行改編;(3)六人分工合作、協同完成。布置完預習任務后,我心里其實是有些忐忑不安的。以往教學都是在學完整個課文內容、領會中心主旨的基礎上大家再進行課本劇的改編。這次把這個任務放到課前預習,怕對課文內容不熟悉,怕對人物形象作品主題把握不夠到位,怕晚上其他作業多預習時間不充分,怕大家來不及準備道具……但轉念一想,凡事嘗試之后才知道結果。
上課鈴聲響過,我走上講臺。抬頭一看,哇,有一些孩子頭上臉上都有簡單的裝飾,個別同學穿的衣服好像也不一樣了。我心中暗自竊喜,看來還算靠譜!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接下來每個小組的表演讓我激動不已。第一小組六人一上臺,大家就抑制不住興奮的情緒了。劉××和秦××兩個小不點眼睛滴溜溜轉,活化了兩個騙子的狡猾;老實憨厚戴了一副眼鏡框的張×把老大臣小心翼翼、唯唯諾諾但心里還有自己的小九九的性格特點惟妙惟肖地展現了出來;胖嘟嘟的憨態可掬的王××,大家都以為他是皇帝的不二人選,沒想到他是扮演“鏡子”的(這是他們小組改編時創造性地加上去的情節);最富有表演天賦的石××全身都是戲,衣服背后用A4紙寫著“帥哥專用”,對著“鏡子”左扭右扭:“鏡子,鏡子,這個世界上誰最美?”“鏡子”討好地說:“皇帝,肯定是您最美啊!”“皇帝”聽了心花怒放,擺弄著優美的身姿旋轉了兩個360°,硬是把系在腰上的校服轉出了“裙子”的效果。第一組表演完美!
第二組登場了!老老實實的雷××扮演敘述者;內向的崔××和余××扮演兩個騙子,雖表情一般但說話的語氣很到位;張×扮演的小孩古怪精靈,“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沒有穿啊!”童稚的聲音,走心的表演!當然這個組最出彩的當屬扮演“皇帝”的曹××了。她一出場頭上戴著“皇冠”,手里拿著個大蘋果。只見她坐在凳子上蹺起二郎腿,大口大口地啃吃蘋果,還趾高氣揚地指揮這個指揮那個。“皇帝”來到“新衣”旁,剛舉到嘴邊的蘋果瞬間跌落在地,瞪著大眼睛吃驚地瞧著“新衣”大聲說著:“乖乖,我的新衣服好好漂亮哦!”看得大家笑得都合不攏嘴了。觀眾終于明白了,這個蘋果道具可不是為了證明皇帝是個“吃貨”,而是在關鍵時刻為劇情服務的。我從同學們“嘖嘖”的稱贊聲中感受到大家對他們表演的發自內心的佩服。后來才了解到,他們小組在接到預習任務后,在一起出謀劃策,余××集合大家意見連夜趕寫了劇本。真是用心的孩子們啊!
接下來的每個小組的表演都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在這里我就不一一列數了。課前的諸多擔憂已不存在,孩子們對內容的理解、人物性格的拿捏、主題思想的把握是基本到位的。雖然時間倉促,有些臺詞還不熟練,有些同學的表演還顯得稚嫩,但大家的表演已讓我很激動了!隨后,我還運用這種方法學習了其他幾課,效果都不錯!我覺得這次采用“課本劇”進行有效預習的方法是有效的。
縱觀這些年來的語文教學實踐,結合這段時間以來的對創新有效預習方法的研究,我對閱讀教學有效預習方法的研究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首先,基于教師層面。我們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包括預習在內其實是有很多程式化的東西在里面。新課程改革在很多老師那里也是穿新鞋走老路,當然我有些時候也不例外。如何創造性地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讓語文閱讀教學課前預習更靈活更有效,從而讓語文課堂教學更高效更生動,這是擺在我們教育者面前的既古老又鮮活的課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預習,在提倡學生自主探究、培養自學能力、張揚學生個性、表現自我等方面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把“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作為中國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作為教育者,必須緊跟時代和社會,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斷創新自己的包括課前預習方法在內的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才能游刃有余地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其次,基于學生層面。我們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行為的主要參與者。而且他們是典型的“零零后”,他們思維活躍、個性張揚,他們涉獵渠道多、知識面豐富,他們對于無論是傳統老課文還是新教材加進來的新內容都有自己不同的解讀。作為教育者我們適時放手給他們,給他們搭建更多展示自己的平臺,相信他們會給我們更多驚喜。
“預習卡”和“課本劇”這兩種創新預習方法的運用,就像平靜的水波中投下了一塊石頭,蕩起的層層漣漪是那么美麗而誘人。有效預習方法的改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預習的熱情,提高了課前預習的效率,也大大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真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后,我一定還會根據教材編排、學生特點、教學內容、重點難點,采用更科學合理、靈活多變的創新預習方法,使閱讀教學的課前預習更有效更高效。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