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順菊
摘 要:在現代高中生物教學大背景,高中時期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關鍵的,是他們提高自身文化知識的關鍵時期,也是為邁入大學學府充能的重要時期,所以高中生物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堅持做到多與學生進行交談,教學要有耐心,多展開課堂活動這幾大方面,不斷提高學生的自身生物素養,使其養成良好的生物學習習慣,為未來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學生;生物學習;方法探究;興趣
一、多與學生進行交流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因為它會督促著學生進行學習,可以將學生低效的學習變成高效的學習,將無效的學習變為有效的學習。那么作為一名高中生物老師想要教好學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教學時,第一節課就顯得尤為的重要。因為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講,他們一般都沒有很強的學習意識,因此不可能主動地進行學習,而且與其他科目相比生物科目的分值所占值并不高,所以大多數學生都不會重視生物這門學科,學習對于他們來講往往是迫于無奈。在第一節生物課時,教師一定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消除與學生之間的隔閡,讓學生喜歡上自己,從而喜歡上這門學科。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講他們對課程學習和考試有著更多的煩惱。雖然他們不會主動去和教師進行交流,但是作為教師一定要主動去關心學生,多與他們進行交流,去傾聽他們的心聲,這樣他們就會感覺到自己是被教師重視的,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也會積極主動的與教師進行溝通。
例如,在第一節課上教師不用太過著急地去講解課本,可以先給學生講一些有關生物的小故事,利用這些小故事來激發學生對于生物課程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生物的學習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嚴肅,減少他們心中的緊張感和畏懼感。
二、要有耐心
對于少數民族學生而言,在語言交流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所以在面對以文字為主的生物課時他們就更加難以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生學習生物時需要更多的耐心,在講解時多強調重難點,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上的內容。教師在給學生講課時,需要反復講解,因為大多數學生在第一次聽到新知識時都是不能很快理解的,如果這個時候教師沒有選擇耐心的講解而是怒吼,就很容易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從而使學生對于學習生物失去興趣。不會再主動地進行學習,使得問題越堆越多,到最后不得不放棄學習生物。那么為了使學生對生物這門課程一直保持興趣,就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中進行耐心的講解,只有不厭其煩的講解,才能深得學生的心。在日常講課中,教師還要多鼓勵學生用漢語回答問題,幫助學生學會用漢語去描述生物現象。
例如,在第一節課上,如果任課教師不是少數民族,就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如在課前學一些少數民族的話,或者是在課堂上讓學生教一些當地語言,通過這種交流使學生對教師產生好感,縮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使教師在接下來的課堂講解中變得更加輕松。教師還可以將那些字體書寫工整的作業拿出來表揚,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課堂上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動,并且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使每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多展開課堂活動
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他們往往是學有余力的,那么為了讓他們保持優異的成績,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需要注重對他們的生物素養的培養。在教學時,教師要改變之前的教學方法,他們需要更快的教學節奏,如果反復講簡單的知識點,只會讓他們覺得課堂索然無味,所以教師應該縮短自己講課的時間,將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或者是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式的學習。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往往有很強的自制力,所以教師不需要再花更多的時間去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而是盡可能地拓展課堂使他們對生物這門學科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例如,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就可以選擇角色互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當一次教師,而教師作為學生在講臺下聽課。在課前教師可以先把下節課的內容布置下去,由課代表記錄想要上臺講課的同學,讓這些學生自己在課下進行準備。在課堂上給每一位同學10分鐘左右進行講解,講解完后其他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一節課最多安排3位同學進行講課,這樣的活動可以一周進行一次,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上臺講課。當學生提出的問題無法得到解決時,可以先讓他們進行討論,最后教師再對這節課的內容進行補充和解答,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的鞏固。
綜上所述,在現當代教育模式的大背景下,高中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堅持做到以上幾個方面,不斷提高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興趣,在促進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同時,也讓學生的高中生物學習充實起來。
參考文獻:
[1]江巧明.基于核心素養的生物課堂教學策略[J].廣西教育(義務教育),2016(11).
[2]李復.高中生物課堂有效提高學生興趣策略探究[J].高中教育,2016(3).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