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遠華
摘 要: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模式,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由學生策劃學習內容,執行學習任務,自我評估學習成果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執行策劃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目前研究性學習已經被運用到各階段教學中,旨在探索研究性學習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以期能夠提高研究性學習在中學數學中的實用性,提高學習效率,革新教學方式。
關鍵詞:中學數學;研究性學習;有效運用
研究性學習相比較傳統的講授式學習具有探究性、創新性、自主性、綜合性、交互性、過程性、開放性的特點。在研究性學習中“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都由學生自己選擇、設計和規定。研究性學習的實質和靈魂就是——知識的自主建構,這種方式的學習更扎實、更牢固,也更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去解決問題。這對老師和學生來說是一種創新、一種挑戰。
一、中學數學中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研究性學習提倡的教學方式中孕育的道理與“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行之”大同小異[1]。強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真知,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善于思索、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渴望求知的學習態度。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在于以下幾點:第一,獲得親身參與實踐探索的體驗;第二,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培養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第四,培養科學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品質。
二、中學數學教學研究性學習與傳統教學的不同
(一)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不是指學生學習的策略和方法,而是指學生在主動性、探索性、合作性方面的綜合特征。從人性角度來看,人具有能動性。傳統教學方式把學生建立在人的被動性、依賴性一面上。學生的能動性、獨立性被不斷侵蝕。從實踐上來看,學習觀的轉變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責任感;從教育心理學來看,研究性學習方式的學習學生的心理機制是順應,是知識的發現者。
(二)轉變評價體系
傳統的評價方式把學習成績看成是至高無上的唯一指標,“以分數論英雄”的評價體系讓學生學習充滿了功利性和強迫性,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性學習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讓教師和學生的付出重新產生了活力之源。
(三)轉變學習教材
傳統的教學以教材為中心,研究性學習是提出一個問題作為學習的載體,以提出的問題作為整個課堂的出發點來學習新知識,就像傳統式教學使用的教材要具有高度的科學性一樣。研究性學習要高度重視提出問題的質量、考究性、實效性[2]。要讓問題發揮出實際性作用,讓學生在動態、主動、多元的學習中,解除思想的束縛,放飛形象力。
三、在中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研究性學習的實施
(一)調整課堂結構,預留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
研究性學習需要給學生大量自主學習的時間,傳統式教學只要求學生在課前抽出三分鐘左右的時間去預習所學的內容,這對于研究性學習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老師應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在課堂安排上作出相應調整,要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減少老師授課時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起到引導、點化作用。現代教學觀念將學生的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作為教育的目的,開展研究性學習要注意從學生的興趣、愛好作為切入點,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人文主義思想。
(二)加強教學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研究性學習擺脫了單一的學科知識原有的知識序列,數學學科中涵蓋了社會、生活、科學等多個學習領域。學生學習數學不僅僅用理性思維,還要用感性思維,調動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學生不能從單一的書本里獲取答案。要解決知識,需要自己動手實驗,從實踐中尋求真知,通過體驗實際的過程,培養學生不怕難題、勇于求惑的探索精神,老師在實際課堂安排上要為學生提供實踐的空間和場地,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動手的機會[3]。
(三)改變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數學老師改變以往教學觀念中老師居高臨下、我講你聽的教學方式,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平等交流、共同探索、互幫互助的新型師生關系,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構造一個和諧統一、團結互助的班集體形象,讓學生在活躍、積極的班級氛圍內充分發揮自身特長,挖掘自身潛能,提高研究性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研究性學習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相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具有明顯的優勢,未來的課堂學習中需要老師、學生、家長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讓研究性教學在中學數學中充分發揮其實效性、實用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的高質量、高素質學生,符合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劉明,童正卿.依托研究性學習的數學探究資源庫建設研究[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版),2018(11):33-42.
[2]寧善宏.中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9(1):94.
[3]解麗艷,李素華,郭秋華,等.中學數學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魅力中國,2018(4):4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