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華
摘 ?要:對高校而言,實行思想政治教育,最終的目的在于,確保每一個大學生具備高品質道德,對社會主義信仰堅定不移,同時具備綜合能力優勢。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應該與時俱進,順應時代潮流,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新定位,切合實際,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渠道和措施等方面進行改革,創建出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制定不一樣的工作措施,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暢實施下去。基于此,該文闡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改革創新方法,提出可行性建議及優化渠道。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 ?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6(a)-0238-02
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必要性
1.1 高校大學生個體區別,觀念轉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勢在必行
20世紀90年代開始,因為中國社會轉型,社會主義市場機制也逐步確定,不管是社會的價值理念,大學生的政治觀念、經濟觀念、思想觀念、文化觀念,都會有所轉變,同時對于高校的大學生而言,不同省份人匯集在一起,地區不同,他們的思想、政治、經濟、文化存在差異性,導致價值觀有所不同。也就是說,大學生的思想類別與其所處環境有直接關系。特別是在思想、政治、經濟上的觀念存在很大偏差,進而逐步形成的價值觀和思想理念,個體間存在巨大差異,是地域性導致的結果差異。與之相對應的是,因為家庭環境的不一樣,大學生個體也存在區別,尤其是家庭環境、友愛度以及父母的言行舉止等,對大學生的影響非常巨大。基于此,因為受教育對象、地域架構以及個體環境觀念存在的偏差可能很大,這樣也直接導致實現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諸多障礙,困難重重。這樣一來,我們必須規避一些教育過程中形式化、守舊、空想的弊端,應主動、積極改革,立足于現實,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實到位。
1.2 國際與國內社會形勢嚴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迫在眉睫
現階段國際以及國內社會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該與時俱進:一方面,國際形勢風云變化,對大學生實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重阻礙。在西方,尤其一部分歐美國家,一直有敵對勢力存在,采用各種陰謀分化、離間中國,這樣一來,我們的主觀理念,尤其是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等,面臨著重重考驗。互聯網是一個便捷的溝通交流工具,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為互聯網變得親密無間,但是對于西方消極錯誤的文化而言,其也是一個強有力的入侵工具,使得少數的大學生,會對一些西方消極信息有了盲從心理,導致其沒有堅定不移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持懷疑甚至否定看法,癡迷于腐敗糜爛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方式,崇尚拜金、享樂自我主義思想,會影響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使得教育難度加深。另外,國內社會形勢發生了改革優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應該與時俱進,方法上做出應對改進。
1.3 完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方法不得當,理念不平等,方式無新意、過于武斷、缺乏個性化等問題
現階段針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諸多弊端,如:沒有平等的觀點;重視群體教育,不注重個體教育;方法過于枯燥無趣;過于獨裁等。(1)沒有平等的觀點。以往采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往往是老師授課,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一直處于被動方,沒辦法發揮出其主觀特性,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大打折扣。(2)重視群體教育,不注重個體教育。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傾倒式,并沒有注重傳遞功用,這樣可能導致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把好的壞的思想通通傳遞給學生的問題。(3)過于獨裁。完成思想政治教育階段,教育工作者,往往是命令式,以他傳授為主導,以他發號施令為主導,對方只要被動接受,聽話照做就可以了。這樣一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能處于不平等,甚至對立的狀態,直接導致受教育者被動接受,自主性被扼殺。
2 ?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點
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意識
從本質上說,實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應該以人為本,把大學生放在第一位,滿足時代發展需求的大前提下,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學生的整體進步與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兩者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大學生在受教育中,不知不覺樹立正確的三觀,基于新理念、新思維基礎上,達成思想政治教育優化的目的。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方法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以引導為主,采用科學合理的手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從社會層面、心理層面出發,采用現代管理方式,更好地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創新
現階段實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應把網絡功能納為自己所用,借助于平臺,采用科學技術和管理措施,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充實,讓其更有趣味性,教育更有效。
3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途徑探析
3.1 重視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等“隱性課程”的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隱性課程也是一種卓有成效的教育手段。一方面在學生教育和管理中,學生社團的作用越來越來越強大,是大學生常規的第二課堂,也是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基于此,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而言,在實行教育整體規劃過程中,應把社團活動歸納其中,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通過舉辦社團活動,達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通過社會實踐的實現教育,一是大范圍進行社會調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從實際形式出發,設定課題,進行調研;二是呼吁參與社區服務活動,大學生通過完成社區服務工作,對責任感、道德意識能夠感同身受,在服務中取得的成就,也能讓思想更充實,獲得滿足感和價值感。
3.2 對大學生現階段的思想狀況精準把握,立足實際,有目的性地達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對學生輔導員而言,在針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功用。就學生輔導員身份上看,他是倡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他不僅僅要肩負起宣傳黨的政策法規、宗旨的作用,同時也是思想實踐者;而就從成長歷程上看,學生輔導員也曾經是大學生身份,無論是求學經歷還是身處環境,都與大學生類似,因此能夠減少代溝,達成共識。基于此,通過學生輔導員的調查研究,能夠找到更合乎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和措施,能夠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也能確保教育成效。
3.3 注重校園文化建設
馬克思曾經提出這樣的觀點,人是環境的制造者,環境也同樣是人的創造者。對人的思想品德培養而言,從明面上看,其具有約束效果;從隱形層面,其具有影響作用。校園文化建設,一直以來都是國外高校注重的點。基于此,應該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有限的資源,更多地用在創設校園環境上面。基于此,除了環境建設,還應該注重文化建設,從多渠道改善風氣、完備制度等方面,完成校園文化建設,把教育與管理同步實施,保持一致性。以思想引導為主,行為規范為輔,兩者同步進行,創設校園精神文化,并且不斷深入。
4 ?結語
只有對大學生實行思想政治教育,才有確保其綜合素質的提升。也只有這樣,才能磨練出更好的思想政治素質,確保思想道德水準更高,使得其與社會的穩定發展遙相呼應。通過創新改革,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鮮血液,確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步發展,進入到高級階段。現階段處在全社會注重創新、注重高等教育的大環境下,針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應該對其進行重新架構定位,從意識、方式、方法、渠道以及介質等方面,完成改革創新,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根本上做出改變,滿足當代大學生所需,進而實現培養大學生的目的,提升其綜合素質,推進大學生進步,使其更完全、更全面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汪媛媛.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舉措[J].科技創新導報,2009(2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