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良
通過和家長的溝通我了解到,有的學生在家庭中受到溺愛,成為家庭成員的中心,稍不如意就不高興,就發脾氣,對家長脾氣大得很。學校里的各項活動,都有統一的要求,這樣的狀況往往與學生在家中的地位形成沖突,老師有一點批評,感到很不順心,加之個性內向,學生的心理就容易出問題。有的學生的家庭離異,對孩子的壓力很大,孩子缺乏溫暖和家庭的教育而感到自卑,在心理性格上慢慢變得內向而倔強。而離異的家庭又占到一定的比例。在和學生談心時,學生說:我們身上的缺點自己都知道,就是改不掉。有的學生早上遲到,自己也知道是因為賴在被窩里不想起來。這都是學生心理懦弱的表現。在現實的生活中,學生的心理矛盾因人而異。
學生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首先必須要有積極健康向上的、與人和諧相處的、勇于戰勝困難的心理素質。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青春期,青春期心理充滿著矛盾,這些矛盾,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心理現象。這些心理矛盾構成了向前發展的動力,但如果處理不好這些矛盾,也會成為阻礙發展的阻力。學校心理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和心理素質,要幫他們克服和消除心理障礙,通過各種方式,借助各種力量,調控好學生的心理矛盾,要教會他們克服青春期煩惱的方法,努力保持身心的協調發展,順利度過青春期。
一、學生的家庭教育方面
我們知道,生命是父母給予的,這種關系無可選擇、無法改變。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第—任老師,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教育,是親情自然流露,是傳統美德的彰顯和發揚,又是當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家長不但要及時關心孩子衣食,更要關心孩子的言行和思想品德,不僅對孩子要有言教,而且還要有身教。
家庭教育缺失,從家長的角度分析原因有:(1)家長文化水平較低,不知如何管教孩子。(2)家長工作太忙,沒有充足的時間教育孩子。(3)對孩子過分溺愛,養成孩子不好的個性和習慣。(4)父母對孩子教育方法不一致,教育效果不大。(5)單親家庭缺乏對孩子的關愛,使孩子慢慢形成冷淡、孤僻、內向的性格。
這些問題只能造成一種結果,就是學生難以有追求進步的愿望和發揮潛能的能力。這些問題的解決,除了家長要加強對孩子教育的責任感以外,學校、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一定要及時、細化,搭建溝通的平臺,發揮平臺的作用。例如,重大問題要親自家訪;一般問題電話聯系;緊急問題要及時告訴家長;共同問題召開家長會;疑難問題通過家長學校加以解決;老師不好說的問題可以通過家長委員會協助解決等。只有雙方主動聯系,才能保證孩子的問題在剛出苗頭時得到解決。特別是離異的家庭,家長因為種種原因,不愿意接聽老師的電話,不愿意與老師接頭商談,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出現自暴自棄的情緒和問題。
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孩子對家長應有禮貌、尊重、孝敬三個層次的要求。要記住,在情緒沖動時,要努力克制自己,努力克服消極的逆反心理,做法是從現實中架起與父母溝通的橋梁。要走近父母,親近父母,要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和家長商量。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在傾聽中能體會出父母的心情、期望和用意。要學會真誠、得體地贊賞父母,這是增進親情的有效方法。與父母不必太計較。即使父母錯了,也要多原諒。要知道,孝親敬長是我們的天職,是應盡的道德義務和法律義務,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愛戴父母。
學生在家中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花零錢太多。如果孩子從小就養成愛吃愛喝,大手大腳的習慣,缺乏一種正確的金錢觀,缺乏一種節儉的作風,長大工作了就不會聚財,沒錢時,就會感到生活的拮據和困難,有錢時,則大吃大喝。學生從小一定要養成有計劃地用錢的好作風,這就叫從小就懂事。
二、學生學習方面
學生在學習上的問題主要是:不太想學習和不會學習,這兩者之間沒有絕對的分界線,只是問題表現的側重面不同而已。解決好“不太想學習和不會學習”這兩大問題,是我們教師的根本任務。成功的人生經驗告訴我們,人因不愛學習而無知,人因無知而被淘汰,學習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概括起來說,應該從學生存在的問題出發。
不太想學習,只是一部分學生的問題,我們往往把這些學生稱為“問題學生”。他們缺乏學習目的性,對學習沒興趣,沒勁頭,學習主動性不夠或心思不在學習上,上學遲到,學習基礎差,上課聽不懂,又不想學,就會出現不聽不記,坐不住,亂插嘴,做小動作,下課抄作業,以應付檢查,或者根本就不做作業,課間哄鬧,大聲喧嘩,在校啰嗦事情多。男生湊到一起抽煙,女生愛打扮,喜好穿潮流衣服,理潮流發型。放學不回家,逛街吃喝,進網吧打游戲機等。這些學生人數不多,但影響大,影響也壞。其原因在于:這些學生各方面的基礎都比較差,小時候在家中,在小學,在初中都沒有抓住、抓緊,又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從小受到的批評就較多,心情壓抑,抵觸情緒重,在家頂嘴,在校軟抗,不明確學習目的,缺乏學習目標,學習基礎差,又不能正確對待學習中的苦與樂,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怕苦,因而沒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成績差,在學習評比中往往拖班級的后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受的批評多,容易被老師同學看不起,老師在教育這些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時,由于批評過重而傷害了這些學生的自尊心,又促使他們破罐子破摔。
對這樣學生的指導:(1)學校、老師、家長對學生要進行“綜合治理”,從學生的生活、家庭、人生進取,到學習目的、態度、意志、習慣、要求、紀律、作業、考試問題、條件等諸方面一一加以解決,應該以高度的責任感和負責精神,嚴格地、長期地、不間斷地、耐心地、逐步地堅持教育下去。要注意引導、批評、表揚相結合,不能僅僅用學習紀律來要求學生。功課上要個別輔導,手把手地教,只要下了功夫,金石可鏤。(2)在全班要營造一個團結、和諧、向上的學習環境,既保證不良風氣沒有市場,又保證具有學生進步的良好條件。
未來社會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不會學習問題在人數上面廣量大,這是正常現象,不然就不是學生了。(1)制訂學習目標,有目標的人,就有努力的方向。學習目標的制訂,可以有遠期目標、中期目標、近期目標,也可以有今天的目標。學習基礎較差,學習意志薄弱的學生,應以小目標為主,這樣便于操作和實現,有利于看到成績提升,鼓舞學習的志氣。(2)逐步學會自主學習。在老師的關愛和指導下,學會做自己學習的管理者,自省、自律,真正做到和落實學習的“五認真”,即認真預習、認真聽課、認真復習、認真作業、認真應試。做到這些,也就能發揮自己學習的潛能,會守時、惜時,會養成嚴謹的習慣。(3)下決心克服學習的困難。克服學習的困難,是正確對待學習壓力問題,有壓力就會有學習焦慮情緒,這時就要引導學生用功學習,當用功學習時,滋味是苦的;當學習有收獲,學習有進步時,滋味就是快樂的,這是學習中的苦與樂。(4)采納科學的學習方法。好的學習方法,學習起來更愉快、更有效率,是提高學習質量的可靠保證。學習方法,從低級到高級的排列,應該是:學習要求、學習方法、學習技巧和學習絕招。對不會學習的學生來說,要引導其從學習要求做起,在方法上逐步提高,不要心急,不要想一口吃成個胖子。還要注意,學習方法既有所有學科共有的學習方法,又有每個學科特有的學習方法。(5)提高上課的效率。上課是“五認真”的中心環節,也是學習的中心環節,上課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學習的質量。因此,要引導學生做到:思想專心,聽懂老師講課的思路和重點,記下課文的要點和疑問,老師分析問題的方法,不同的問題及時向老師請教。(6)做好學習的鞏固工作。及時記憶學習內容。中學的學習內容是基礎知識,學好基礎知識的要求是牢固記憶,準確回憶,一定要下功夫、花時間背好書。同時做好學習總結和歸納,這是深入理解,鞏固記憶的好方法。(7)認真參加考試。這是我們檢驗學習結果的重要一環。要認真是指認真審題、認真答題、認真書寫、認真復查、認真地遵守考場的紀律和規則。
三、拒絕網絡的誘惑
我們知道,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有利又有弊。但網絡中的聊天、游戲對學生傷害非常大,有的學生一到周六、周日就整夜泡在網吧里打游戲機,有的學生一放學回家,或是在游戲機上聊天,或是在家打游戲機,第二天,不是遲到就是請病假在家睡覺。這些學生,一般都是家長管不了的學生。如何避免“網毒”對學生的傷害,不能叫學生成為網絡的俘虜,而要做網絡的主人,是德育思想教育的又一重要問題。
學生的問題在于缺乏拒絕網絡的誘惑的能力,或者說缺乏自我保護能力。首先,要盡可能把學生業余生活控制住。例如,家中暫時不買電腦;家長對孩子上網聊天,到網吧的事一定要管起來;家長管不住孩子要及時與學校老師聯系,加大管教力度。在學校,我們要共負建設文明、健康的網絡環境的責任,教育學生正確認識網絡的兩面性,用其所長、避其所短,面對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不斷提高自己的辨別覺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誘惑能力,同時還要教育學生,網絡交往要遵守道德,上網更要遵守法律,發揮網絡交往對生活的積極作用,享受健康交往帶來的樂趣。
另外,男女同學之間交往問題,是學生處理好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問題。男女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有益于身心健康發展,可以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學生應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異性交往。男女同學之間的交往,需要慎重對待、理智處理。既需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愛。既要開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動熱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場合、時間和頻率。只要我們真誠待人,坦然大方地與異性同學交往,就一定能獲得異性同學的尊重和友情。在與異性相處時,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
參考文獻:
[1]賴玉華.淺談當前中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及對策[J].新課程(下),2013(6).
[2]張大明.對中學生心理障礙的幾點思考[J].教育革新,2009(9).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