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華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第十八章“數學活動——折紙中的數學”.
[內容解析]
“折紙中的數學”是第十八章“平行四邊形”章節中的數學活動,本章是“圖形與幾何”的主要內容,在平行線、三角形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一些特殊四邊形的知識,探索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有關性質和常用判定方法,并對有關結論進行推理證明,進一步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論證能力.在此之前,課本上通過多個折紙活動來研究對稱、全等等常見數學圖形.學生也通過這些活動獲得了較為豐富的折紙活動經驗,為本節課奠定了基礎.
[目標和目標解析]
依據課程標準對“圖形與幾何”內容學習要求和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特確定如下目標:
1.通過折疊,加深對軸對稱、全等性質的認識;
2.能折出60°、30°、15°的角,能折出黃金矩形;
3.通過折疊,建立空間觀念,讓學生經歷折疊、觀察、猜想、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維過程,發展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認知能力、演繹推理能力;
4.讓學生積極而主動參與探索,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折紙是一門藝術,同學們小時候都玩過折紙,可能折過小動物、小花、小船等.我們知道,折紙往往用矩形紙片開始,今天我們用數學眼光來玩折紙,看看折疊矩形中蘊含的數學奧秘.(幻燈片出示美麗的折紙圖案)
(教師板書課題)數學活動:折紙中的數學
二、動手操作,實踐探究——折出60°、30°、15°的角
問題1:利用矩形紙片,你能折出哪些我們熟悉的三角形嗎?
(學生用事先準備好的矩形紙片動手操作)
生1:可以折出直角三角形.
師:你能折出等腰三角形嗎?看看哪組同學折得又快又好,并說明理由.
(學生動手操作)
生2:當我們把矩形紙對折,我們會發現折痕EF垂直平分AB和CD,由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可以知道,折痕上的點P(不與E、F重合)與A、B可以組成等腰三角形.
問題2:你能折出等邊三角形嗎?
師:首先我們把矩形紙對折,得到折痕EF,然后我們把△ABG沿BG翻折,使點A落到EF上,得到點N,則△ABN是等邊三角形,為什么?
生3:由對折可以知道EF垂直平分AB,所以AN=BN,由三角形翻折可以知道△ABG≌△NBG,所以AB=BN,從而AB=AN=BN,所以△ABN是等邊三角形.
師:學生3回答得很好,既可以根據折紙畫出圖形,又把道理講清楚了.
問題3:通過剛才的折紙活動,利用矩形紙片,你折出了哪些度數的角?
生4:90°、60°、45°和30°.
師:利用剛才得到的角,你還能折出了哪些度數的角?試做總結.
(學生分組進行熱烈的討論)
生5:對折30°,可以得到15°的角;繼續對折可以得到7.5°的角…;對折可以平分一個角,還可以把一個角分成2n等份.
生6:30°和45°可以拼出75°,15°和90°可以拼出105°的角.
生7:通過角的和與差得到相關的度數的角.
師:大家總結得非常好,集體的力量就是大,把這個問題的方方面面都想到了,這是你們小組合作成功的果實,老師為這份成果而歡喜,更為你們積極地參與叫好!
三、動手操作,繼續探究——神奇的矩形
如何通過折紙折出黃金矩形?我們試著進行如下操作:
第一步:在一張矩形紙片的一端,利用下圖的方法折出一個正方形,然后把紙片展平;
第二步:把這個正方形折成兩個相等的矩形,再把紙片展平;
第三步:折出內側矩形的對角線AB,并把AB折到下圖中所示AD處;
第四步:展平紙片,按照所得的點D折出DE,得到矩形BCDE就是黃金矩形.
師:同學們表現得非常出色,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了解了黃金矩形,我們發現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蘊含數學知識,我們的數學其實挺美的,美就在我們身邊,需要同學們用心去體驗、發現.
四、暢談感悟,反思成長
(1)利用矩形紙片,你能折出哪些特殊角?
(2)黃金矩形有哪些特點?如何判斷?
(3)你還能折出新作品并說明這樣折的道理嗎?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