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雅 宋曼琳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院校的辦學規模日益擴大,提升內部管理水平是完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改革的前提。管理會計在高職院校的推廣和應用,將對高職院校的優化治理、高質量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管理會計在某高職院校中的應用為例,客觀梳理管理會計在高職院校的構建和應用現狀,從決策分析方法(NPV)、成本性態分析方法(CVP)、預算編制方法(RBL)以及績效管理(BSC)應用等微觀角度,探析管理會計在高職院校經濟管理和決策中的應用方向和方法,以期為高職院校科學決策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管理會計;高職院校;創新應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2.015
[中圖分類號]F234.3-4;G71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19)12-00-03
1? ? ?管理會計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現狀
管理會計起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西方國家,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引入管理會計思路和理念。進入21世紀,管理會計在我國逐步發展和豐富起來,行政事業單位也開始逐步嘗試應用管理會計。為進一步推進管理會計在我國應用和推廣,國家財政部分別于2014年、2016年、2017年連續頒布管理會計指導和指引性文件。高職業院校受治理結構缺乏活力、信息化建設滯后、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等因素影響,管理會計的應用水平普遍較低,具體應用過程存在諸多問題,亟待拓展和創新。
2? ? ?管理會計在高職院校中的創新應用
盡管管理會計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還處于起步和萌芽階段,但仍有一批高職院校走在前列,它們大膽運用管理會計工具解決管理中的實際問題,勇于拓展與創新,在教學管理、科研管理、財務管理以及績效評價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某高職院校為例:學校為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學校,現有教職工354人,全日制大專學生10 098人,學校下設8個教學系(部),擁有15個校企合作單位。學校的戰略目標為“卓越一流,強校升本”,目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有8個在建基建項目,資金主要來源為財政撥款、學費收入、貸款收入等。
2.1? ?應用凈現值法(NPV)進行決策
隨著高職院校辦學資金來源的多樣化以及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高職院校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的投融資活動也日益頻繁。在投融資活動中如何降低成本,實現合理投融資,可以借助管理會計的投資回收期(Payback)、凈現值法(NPV)、內含報酬率法(IRR)等方法,對各種投融資方式、規模、結構、成本以及風險等進行分析和評價,以尋求最佳的方案。例如,某高職院校為改善學生住宿條件,經學校領導集體決議,擬對3棟學生宿舍樓進行維修改造。該維修改造預算造價800萬元,使用壽命10年,每年預計取得住宿費收入150萬元。目前有兩種方案可供選擇:①選擇銀行貸款,貸款利率為8%;②由建筑公司代建,公司要求以1~8年的住宿費收入作為回報。在目前學校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可以利用管理會計的凈現值法(NPV)確定是選擇銀行貸款還是由建筑公司代建。具體方案如下表所示(見表1)。
2.2? ?應用成本性態分析方法(CVP)加強成本管理
高職院校在實現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的戰略目標過程中,加強高職院校成本管理,有利于提升單位內部治理能力,提高單位預算和財務管理水平,對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具有重要政策支撐作用。成本性態指成本與業務量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按照成本性態,可將成本劃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混合成本。目前,高職院校普遍實行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辦學模式,但在實際工作中,缺乏科學的成本核算體系,難以準確測量出培養成本,影響高職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門制定學費標準。因此,高職院校應借助管理會計中的成本性態分析方法,分析合作辦學的各項支出、學生數量與辦學成本的依存關系,將辦學成本分為變動成本、固定成本、混合成本,測算出合作辦學收支是否平衡以及項目的招生平衡點。
例如,某高職院校與某中醫院合作辦學,舉辦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制為3年(2+1),即學生在校學習理論知識2年,在醫院實習1年。2018年該項目開設4個班,在校學生為160人,財政生均撥款1.2萬元,生均學費0.8萬元,教職工工資福利支出、房屋構筑物折舊費、行政管理、物業管理等固定支出250萬元,水電氣費、專用材料、助學金等生均變動成本為0.65萬元。運用變動成本法判斷該項目是否可以達到收支平衡,同時確定該項目平衡點的招生人數。設招生人數為Q,P1表示財政生均撥款,P2表示生均學費,V表示生均變動成本,F表示固定成本,L表示項目結余。①計算項目結余(L)=(P1+P2-V)×Q-F,項目結余(L)=(1.2+0.8-0.65)×160-250=-34萬元;②計算盈虧平衡點(Q1)。令L為0,則(P1+P2-V)×Q-F=0,(1.2+0.8-0.65)×Q1-250=0,得出Q1=185人。招生人數需大于185人,該項目才能有結余。因此,在固定成本(F)不變的情況下,該高職院校應繼續擴大招生,使項目產生結余。
2.3? ?應用預算編制方法(RBL)落實全面預算管理
全面預算管理是管理會計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學校財務工作的核心,是一個全民參與、業務全面覆蓋、管理流程全程跟蹤的綜合管理系統。高職院校應采用全面預算管理,合理統籌學校資金來源和支出,加強預算執行約束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果,發揮管理會計在高職院校的決策和管理作用。高職院校在預算編制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學校戰略目標及當年的工作重點和計劃,區別對待需要保證的、重點的、維持的和壓縮的項目,選擇合適的預算編制方法,使預算與績效評價系統、學校戰略管理相一致。例如,某高職院校為實現教育戰略目標,經會議集體決議,從2018年開始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同時將戰略規劃和目標細化分解為各預算執行單位具體的工作目標和行動計劃。為加強成本管理、合理控制支出,學校決定對辦公經費、公務經費以及固定費用采用滾動預算法(RBL)進行預算編制,同時要求每個預算滾動年度內的費用分別不得超過680萬、2 200萬元、3 500萬元。該高職院校利用滾動預算編制法對2019年一季度預算數編制如表2所示。
2.4? ?運用平衡計分卡(BSC)落實績效管理
高職院校的戰略目標與業績評價體系緊密相關,平衡計分卡可以用于高職院校的戰略管理,將高職院校戰略轉換為一套條理清晰的業績評價體系,開展業績評價。平衡計分卡能夠幫助高職院校分析自己所處的內外部環境因素,發揮自身優勢,改進自身不足,從而實現高職院校的自身使命和愿景。例如,某高職院校為進一步規范專項資金管理,強化部門績效和責任意識,推進學校建設與發展,經充分調研和集體決議,采用平衡計分卡(BSC)開展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工作。該高職院校從財務維度、客戶維度、內部經營流程維度、學習與成長4個維度建立專項資金業績評價體系,如表3所示。
從財務維度設置指標,可考核高職院校對專項資金預算編制與執行效果以及資金使用效率;從客戶維度設置指標,可考核高職院校對該專項資金實施后的社會效益以及對社會的貢獻情況;從內部經營程度設置指標,可促使高職院校提高內部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服務水平;從學習和成長維度設置指標,可促使高職院校注重提升教職工的綜合素質,增強教職工的成就感與歸屬感。
3? ? 結 語
在構建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向的指引下,推進高職院校管理會計工作,促進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是當前高職院校會計工作的一項新任務和新挑戰。在高職院校中應用科學與創新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管理者樹立管理會計的理念和思想,努力創造管理會計的應用環境和體制;注重引進和培育管理會計人才,借助信息技術以及實踐經驗,提升高校治理服務水平,實現教育戰略目標。
主要參考文獻
[1]馬淑紅,徐璟.基于內涵式發展的高校管理會計創新應用研究[J].商業會計,2018(19).
[2]孫凌峰.高校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會計之友,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