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 朱晨鳴
[摘 要]智慧城市建設是重大技術革命與人類城市化進程融合的城市建設及管理重要方式,對城市、社會以及人類生活帶來較大沖擊,全球將之視為國家戰略予以推廣,我國各大城市也競相開展建設。然而由于智慧城市建設內在具有系統復雜性,科技需要與城市內在成長及發展規律相契合,使智慧城市在建設過程不斷創新,導致整體效果欠佳,因此,國家提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規范要求,本文結合實際對之進行分析,旨在更好地建設智慧城市。
[關鍵詞]新型智慧城市;過程分析;城市建設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2.057
[中圖分類號]F299.2;F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19)12-0-03
0? ? ?引 言
以計算機技術與現代通信技術普及應用的有機結合為標志的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使人類社會進入了數字化信息時代。隨著物聯網、云計算、互聯網、傳感網、廣電網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出現了新的城市建設形態,城市信息化從單純的手段轉變為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是信息化與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度融合、城市轉型發展的轉換器、城市治理模式創新的著力點、人們生活方式變革的突破口。智慧城市建設已經上升到全球國家發展和獲得新一輪發展優勢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戰略,隨著我國對智慧城市認識不斷深入,智慧城市建設有了長足發展,全國越來越多的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建設理念,2014年8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然而在現實中,由于認識、體制、技術等因素影響,造成了對智慧城市建設理解錯誤,存在智慧城市建設一哄而上、城市面貌千城一面、自主創新能力較弱、資源整合難度大、信息安全面臨嚴重挑戰等問題,阻礙了城市智慧化的進程。在此背景下,我國在以往智慧城市理論和實踐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建設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
1? ? ?文獻綜述
作為智慧地球的提出者,IBM認為智慧城市是能夠充分利用物質基礎設施、IT基礎設施、社會基礎設施和商業基礎設施互通互聯產生集體智慧的城市,他認為智慧城市強調的重點是“三融合、三實現”,即虛擬網絡與四大基礎設施深度融合,實現全面感知;四大基礎設施之間深度融合,實現互聯互通;實時數據之間深度融合,實現智慧化。歐洲智慧城市組織(SmartCities)在智慧城市領域更關注自然稟賦、自我決定活動、公民意識的融合。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強調以信息通信技術與城市基礎設施融合為手段,提高政治和經濟效率,實現城市環境的可持續發展。Hollands認為在城市背景下,智慧城市不僅是基于信息通信技術的創新活動,同時也可以包括“電子治理”“社區學習”“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甚至指“知識經濟”“創意城市”等。陳濤、馬敏、徐曉林以智慧城市信息資源共享概念框架為基礎,將智慧城市的本質抽象為人、技術和組織3種要素的有機結合體,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區塊鏈在改善信任、明確產權、提升政府智慧化水平等方面的應用,同時分析了區塊鏈在共識機制、加密算法、智能合約、匿名性和權限控制等方面對信息共享的安全保障作用。研究認為,區塊鏈技術能有效促進智慧城市信息共享與利用,同時,區塊鏈技術在保障智慧城市信息共享安全性方面具有諸多優勢。
2? ? ?智慧城市建設過程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提出“數字中國”和“智慧社會”,作為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以及智慧社會的終極體現,新型智慧城市承載了科教興國、創新驅動發展、人才強國、鄉村振興、軍民融合、區域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等眾多戰略要素。智慧城市建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很多問題,城市是人類生活的重要載體,也是多種資源集中匯聚的重要結合體,且處于相互的動態環境中。因此,如果建設出了問題,則負面影響會帶來乘數級擴散,目前的智慧城市存在缺乏體系化考慮,不重視協同思想,重技術輕管理、重大而全輕特色可用、重表面效果輕基礎打造等多種問題,給我國城市建設帶來了新的挑戰,如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政府簡政放權、城市普惠以及新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陸續成立的智慧辦、大數據局以及智慧城市投資公司等,華為、中興、中通服、IBM、埃森哲等眾多知名企業將之作為重要業務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已經初步形成了國家引導、市場化全面推廣的初步態勢,體系化、規范化以及高效化建設及科學發展更加需要引起各方重視。
3? ?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創新研究
新型智慧城市是在傳統智慧城市不斷探索、總結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提出,更深層次地將智慧城市建設與城市發展、社會治理以及人類未來發展等更好地結合起來,智慧城市有了更遠大和深層次的發展目標,但同時也帶來了較大挑戰,如表1所示。首先,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覆蓋領域逐步完善,范圍擴大對“統一”“共享”“標準”及“開放”的要求越來越高,是目前智慧城市推進的最大障礙。其次,新型智慧城市對傳統智慧城市進行全方位、多層級重構,將技術與城市長遠建設有效結合,對眾多參與對象進行有序管理以及進一步探索資源有效配置的辦法。再次,新型智慧城市的關鍵“數據”即資產,“城市或大眾”即客戶等眾多服務、管理以及運營涉及的對象,如何在整個智慧城市鏈接中實現各要素科學投入和價值合理分配是個難題。最后,新型智慧城市必須以先進的技術、創新的模式為支撐,保證智慧城市建設總體目標方向一致。
主要參考文獻
[1]陳濤,馬敏,徐曉林.區塊鏈在智慧城市信息共享與使用中的應用研究[J].電子政務,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