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楊 沈菱菱 李曉偉
摘 要:玉米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之一,應重視玉米栽培技術。著重探究提升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措施,加強玉米病蟲害防治,并提出相應的工作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玉米栽培;高產;病蟲害防治;策略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0-0117-01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435.13;S513 ? ? ? ?文獻標志碼:A
1 ?高產栽培技術探究
1.1 ?選地和整地
為了提高玉米種植的產量,在實際種植中,需要考慮到玉米根系、生存能力、根莖等諸多問題,選擇合適的種植土壤,為玉米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倘若種植的環境相對較干旱,可以通過定期灌溉和施肥等措施,為玉米的正常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在玉米種植之前,須精耕土壤,保證土壤濕潤。為了提高玉米的種植產量,需要全面加強溫度、土壤、光照等方面的工作,加強玉米生長基礎條件建設,選擇合適的種植地,以提高玉米產量。
1.2 ?選擇合適的品種
為了提高產量和質量,除保證玉米種植所需的養分和水分外,還要結合具體的種植環境,選擇合適的種植品種,以有效提高玉米產量。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玉米品種越來越多樣化,而不同品種的玉米抗旱性、抗病性、抗寒性、抗澇性都有很大差異,所以要選擇適合的品種。
1.3 ?合理密植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種植密度也會直接影響產量。玉米生長需要光照,倘若玉米種植密度過大,會造成田間陰郁,影響玉米生長,降低了玉米傳粉、授粉的效果,導致玉米減產。為了有效提高玉米產量,則需要結合具體的種植環境,合理密植,為玉米的正常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為了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式,結合間種或套種的模式,在提高玉米種植產量的同時,提高玉米的經濟效益。
1.4 ?加強田間管理
玉米的生長周期相對較長,而在種植過程中,應加強田間管理工作。玉米的生長周期分為播種、出苗、開花、灌漿、成熟等多個環節。而加強田間管理工作,能夠及時發現玉米在生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以提高玉米種子的出芽率和幼苗的成活率。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和施肥管理,減少使用化學藥劑,提高玉米的抗病性。同時,在田間管理過程中,一旦發現玉米植株死亡的現象,要及時做好補苗工作。
2 ?加強病蟲害防治的策略
2.1 ?化學防治
玉米大斑病將直接影響玉米葉鞘和苞葉正常生長,進而導致玉米植株出現病斑,嚴重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和授粉。在玉米生長過程中,容易受到玉米病毒的影響,使玉米植株很容易感染矮花葉病,進而出現綠色的條和點。這種病易擴散,導致玉米植株大量死亡,降低玉米產量。可以通過噴灑化學藥物的方式,及時控制玉米病蟲害,防止病毒和蟲害進一步蔓延。通過噴灑相應的除蟲劑、殺菌劑、殺毒劑等化學藥劑開展玉米病蟲害防治工作,能夠獲得較好成效,該方法也相對簡單,有很強的急救性,能有效避免地域和季節性的限制。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發現,長期使用化學農藥,會增加病蟲害的抗藥性,降低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同時還會對農產品、空氣、土壤和水域造成污染,嚴重危及生態環境。
2.2 ?生物防治
為了提高玉米的產量,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可以通過生物防治的方式,全面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為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通過間種和套種的方式,合理密植,借助相應的生物來降低有害生物種群密度,同時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而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可以通過微生物防治、寄生性天敵防治和捕食性天敵防治等多種生物防治方式,全面加強玉米種植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同時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相對于化學防治來說,生物防治能夠有效提高玉米病蟲害防治的效果,同時減少化學農藥的用量。但生物防治的效果相對較緩慢,利用生物防治來加強病蟲害的控制工作,需要選擇合適的種植品種,以有效避免所選的品種與玉米植株發生競爭現象,通過互利共生的方式,為玉米植株提供充足的養分,同時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
3 ?結束語
玉米作為我國重要的農作物之一,提升玉米栽培技術,增加玉米的產量,能夠有效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因而在現階段玉米栽培過程中,需要全面加強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發,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為玉米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