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祥麗 王濤
摘 要:隨著社會及科技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對教育領域而言,網絡時代下使教學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小學生心智不成熟、辨別能力欠佳,在正、負面信息裹挾之下,易導致自我認知、價值觀迷失;同時,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也為德育教學帶來了諸多便利。故此,筆者立足于網絡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所面臨的問題,進行相應的對策探討,以期為提高小學班主任的德育教學效率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網絡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教學;問題
一、網絡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
1、德育觀念落后
新課程理念中,倡導以多元化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網絡時代下,對于鑒別能力有限的小學生而言,確實給班主任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1]。并且,由于德育觀念落后,很多小學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育工作時運用傳統的說教方式,一味的命令學生接受并服從自己傳輸的道德價值觀,讓其遠離網絡,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難以發揮學生的德育學習主體地位,使德育教育缺乏有效性。
2、網絡管理制度不完善
網絡的言論并非完全“自由”。但由于網絡的虛擬性以及其復雜多樣的思想意識,網絡道德標準無法統一[2]。雖然我國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對網絡行為進行約束,但是不良信息、病毒傳播、黑客入侵行為等依然在網絡上活躍。小學生缺乏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對網絡道德知之甚少,容易出現在網絡上發表極端言論,亦或者受到他人的欺騙、引誘等,嚴重扭曲了小學生的道德價值觀念。不完善的網絡管理制度,讓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難度加大。
3、德育內容不全面
小學生心智發育不成熟,其活潑好動、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特別是“小小一方電腦卻蘊含著大千世界”,恰好能夠滿足小學生的探索欲;網絡言論相較于現實更為“自由”,小學生可以在網上無所顧忌的發表觀點,其正好迎合了小學生表現自我的愿望。網絡的這些特點使得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內容不只局限在現實生活中,而且涉及網絡道德教育。另外,現實中的德育存在著理論與實際相脫離的現象。小學生的德育工作并不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一味地進行道德言論的說教。抽象的理論不僅使學生難以理解,而且無法正確解決現實生活中網絡道德的問題。脫離實踐的德育內容,常常使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甚至產生抗拒心理。
4、德育方式單一
小學生是獨特的個體。但是大多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經常采用給學生講大道理的一概而論式教學,例如:以高談闊論的方式,灌輸馬克思主義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對學生的錯誤行為進行批評指責。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無法消化高深的理論知識、概念性問題,造成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只存在課堂之中。因班主任缺乏對學生個體的認識,無法解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所出現的道德問題,由于學生缺乏思考和分析能力,致使整體德育教學效果欠佳。
二、網絡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對策
1、更新德育教學觀念
新課改的核心理念,便是“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3]”。在網絡時代下,小學班主任應在德育工作中充分發揮網絡對德育教學的輔助作用。例如:班主任可利用網絡圖文并茂、聲像并舉的優勢展開德育教學,打破時間、空間對課堂教學的局限性。讓學生觀看關于社會的典型網絡犯罪案例,提高學生的防范意識。并引導其展開積極討論,可以以互動式教學拉近師生、生生間的距離,進而實施針對性教學。由此可見,班主任不能一味否定網絡,應認識到網絡的積極作用,并指導學生能夠正確使用網絡,使其遠離不良主播、暴力游戲、低俗小說等負面影響,而是運用信息技術展開學習,擴展自身的知識視野。
2、健全網絡管理制度
無規矩不成方圓,網絡的健康發展亦需要制度的約束。因此,要健全網絡管理制度,加強網絡道德教育。使小學生在日常的網絡交流中形成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能夠明辨是非,提高道德修養。首先,相關督管部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為網絡道德建設提供法律保障;其次加強網絡技術建設,消除網絡上的不良信息,為小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網絡環境;最后,應注重對學生上網時間的限制,避免其沉溺于網絡。
3、完善德育教學內容
為了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應加強小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畢竟,網絡也是小學生進行交流,查閱資料的重要場所。因此,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學中,要使學生認識到網絡言論也需要“負責任”,讓小學生學會遵守網絡道德規范,正確使用網絡。例如:班主任可組織開展“‘鍵盤俠不是真正的俠士,網絡暴力卻是真正的犯罪”主題活動,在具體問題的分析中滲透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辨別意識。
4、探索科學德育方式
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班主任應積極探索科學德育方式。例如:班主任要積極學習網絡知識,掌握基本網絡技能,在德育工作中熟練運用網絡技術?;蛘?,學校可在學習通平臺中設立專門德育板塊,利用網絡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現狀進行了解并加以引導。
5、促進家校共育
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需要家長進行配合。很多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缺乏對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支持。網絡時代中,使教師和家長的交流變得更為便捷。例如:可在校園通上開設教師與家長的互動溝通渠道,向家長宣傳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引起家長的重視和配合。另外,班主任可以通過網絡加強和家長之間的聯系,反饋學生的情況,與家長一起商討教學對策。通過家校共育,能夠及時發現德育教學所存在的問題,施以針對性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
三、結語
總之,網絡時代下不僅為小學班主任的工作帶了了挑戰,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機遇。為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應注重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加強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和認識,具有運用網絡展開教學的能力,進而能夠走近學生、與其進行交流互動,使德育工作更具針對性。此外,班主任也應注重對德育工作開展的創新,以發揮德育教學的特點,使其能夠與小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相結合,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廖靜霞.網絡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11):28
[2]王佩文.網絡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的優化分析及討論[J],新課程(小學),2017(7):28.
[3]潘佳佳.淺析網絡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小學生(下旬刊),201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