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益昌
摘 要:隨著新課改教育理念的發展,高校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心理素質、思想品質,更加強調學生健康積極成長。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是高校培養學生的重要內容,對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疏導學生心理問題具有積極意義,也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的重要途徑。在此基礎上,本文將重點分析當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和心理咨詢工作現狀,為高校心理教學工作提供建議和幫助。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工作;問題和策略
當代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身子女,社會生活、學校生活與家庭生活等等都是影響學生心理的重要因素。但是,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由于心理問題發生了很多悲劇,這些悲劇不僅影響了大學生的人生軌跡,還對學生家庭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高校應該如何優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構建心理咨詢平臺,才能為大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保障呢?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的現狀問題
(一)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足
根據社會發展現狀來看,當代大學生的心理越來越敏感,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因而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應該不斷加強。但是,部分高校過度注重學生學科專業成績培訓,沒有正確認識心理咨詢和健康教育的價值,忽視了心理健康咨詢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導致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得不到關注,所以心理問題引發的事故率不斷上升。從當前高校課程安排來看,專業文化課仍然占據主要比例,部分高校即便開設了心理咨詢、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對課程教學要求不高,導致心理健康教育長期處于停滯狀態,甚至還有部分高校根本沒有開設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重此輕彼的現象
隨著新課改教學理念的深入,學生身心發展狀況才逐漸被高校重視,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教學實踐經驗不足,導致部分高校還沒有充分掌握學生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和原則,從而造成了重此輕彼的現象。例如,部分高校在開展心理教育時,過度重視學生思想意識教育,忽視了學生心理狀況;部分教師側重課堂教育而忽視了課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過于籠統,缺乏針對性等等,都會影響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無法解決學生心理需求和問題。
(三)教師資源和制度有待完善
由于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處于初期階段,在教育管理、咨詢工作方面的制度還不夠完善,如:心理咨詢機構名稱不規范、心理健康評測缺乏統一標準、缺少心理問題預警應對機制等等。[1]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無法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教育體系,影響了心理咨詢和教育的效果,不能從根本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高校心理咨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師資不足。部分在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缺乏專業培訓,大多都是依靠經驗進行心理教育輔導,對心理咨詢技術和心理輔導方法只是略知一二。同時,由于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低,大部分高校心理教育教師少,無法滿足高校學生的需求,從而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的優化策略
(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
為了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學校應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將學生心理引導、心理咨詢工作融入到日常教學中,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和意義,才能有效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例如,作為高校而言應該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重點強調人才培養的質量,全面認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才能切實做好新時代高校德育工作。此外,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需求一定的基礎條件,學校還應該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以及財力資源的支持,完善心理健康檢測設備,為心理健康教育營造良好的環境。
(二)豐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心理咨詢服務
在高校課程安排中,學校應該做好專業課程和心理課程的協調工作,在保障專業課程時間的基礎上,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課時,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為學生講解心理知識,不僅提升學生心理素養,增強學生心理承受能力,還可以避免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有利于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制定教學計劃、明確教學目標,這樣才能達到心理健康教學的真正目的,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心理。
(三)建設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學師資隊伍
師資團隊實力是影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途徑。因此,高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需要構建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如:提升心理教育專業教師的應聘標準、注重教學經驗等等,這樣才能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為學生提供師資保障。同時,加強新入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上崗培訓,應注意在理論與技術講授的基礎上增加實踐的內容,強化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優化教學行為規范,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資源質量。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資源實力,還可以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順利開展,可以為學生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四)健全心理咨詢制度
在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不僅需要做好心理知識理論教學,還需要開展心理咨詢工作,及時有效地解決學生心理問題,這樣才能改善學生心理問題。高校可以健全心理咨詢制度,確定心理咨詢開放時間、地點以及擔當教師,深入分析學生反映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學生采取針對性引導工作,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2]此外,為了保障心理咨詢工作質量,還應該規范教師的心理引導行為,盡量采取心理啟發、引導的形式,避免出現強硬說教或強加于人的行為。同時,在咨詢的工作中,還應該做好學生隱私保護工作,尊重學生個性差異,不能過度強調教師個人情緒和價值理念,這樣才能正確改善學生心理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規范心理咨詢工作行為,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心理咨詢平臺,對改善學生心理狀況具有積極意義。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校教學工作中,做好心理健康教學工作對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強化學生心理素質具有重要影響。同時,通過分析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現狀,制定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強化師資團隊以及健全心理咨詢制度等策略,為心理健康教學工作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孫璐.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對策研究[C].首屆國際信息化建設學術研討會.2016.
[2]琚長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倫理風險與對策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v.4(12):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