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洋洋
中圖分類號:D4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5-008-01
摘 要 在油田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基層工會組織發揮出來非常重要的作用,基層工會實現了油田企業勞務關系合理協調,為企業提供了穩定的發展環境不斷推動油田基層工會普惠服務,不僅能夠進一步提升職工合法權益維護的力度,而且能夠充分體現出工會組織全面服務于油田職工的理念,在新的發展時期,企業必須要不斷強化油田基層工會普惠服務頂層設計,全面推動普惠服務實現人性化、全員化,不斷創新工作方式,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油田基層工會會員的滿意度。
關鍵詞 油田企業 基層工會 普惠服務 創新
基層工會組織在油田企業的發展、勞務關系協調中發揮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斷深化油田企業工會會員普惠服務,不僅能夠進一步提升職工合法權益維護的力度,而且能夠充分體現出工會組織全面服務于油田職工的理念,同時也滿足新時代油田工會工作的實際需求。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整個社會矛盾的逐步轉變,油田基層工會普惠服務要不斷向著精準化、時代化、系統化的方向發展。
一、油田基層工會普惠服務面臨的新情況
(一)油田職工隊伍結構發生變化
為了進一步促進油田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讓我國油田企業成為世界一流的石油企業。就必須要堅持實現油田企業專業化發展,并嚴格落實市場化運營,在整個油田企業中構建全面的專業化服務隊伍,不斷提升油田技術服務的創新能力。而專業化發展必然會導致油田內部職工隊伍發生一定的變化,這就需要油田基層工會積極探索出新的會員普惠服務方式。
(二)互聯網時代對油田基層工會普惠服務提出更高要求
隨著現代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在各行各業中都已經實現了互聯網的普及應用。在整個社會生產生活中人們的學習、購物、社交等各個方面都離不開互聯網技術,鑒于油田工會提出的變革性、創新性普惠服務新要求,企業必須要加強網絡信息化建設,實現油田基層工會普惠服務網絡的全面覆蓋,而目前油田仍然面臨著網絡覆蓋面積小,服務手段單一,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
(三)職工隊伍需求多樣化
由于受到市場環境、文化程度、性格特點、經濟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油田企業職工隊伍個人需求也逐漸呈現出個性化、多樣化等新特點。而且隨著油田企業人力資源優化措施的不斷深入,以及各種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在油田的推廣,使得油田原有的崗位、區域界限被打破,傳統的工作模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這個關鍵的過渡時期,很多職工群眾會在心理上產生一些變化,更不適應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廣大職工群眾會對油田基層工會產生更大的依賴感和更強的歸屬感,油田基層工會需要做好職工群眾代言人的角色,積極開展職工群眾普惠服務。
二、深化油田基層工會普惠服務的對策
(一)加強工會普惠服務頂層推動
工會會員普惠服務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針對油田實際發展情況來制定出合理的普惠服務制度,要將每一名職工群體都作為普惠服務對象,企業要從政策、組織、資金等各個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在此基礎上構建出完善的油田基層工會普惠協同聯動機制,全面推動油田基層工會普惠服務實現個性化、全員化、社會化發展。全面促進油田企業職工服務中心的只能轉變,不斷強化全體會員的服務只能。對油田企業的區域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實現油田企業工會普惠服務區域性機構構建,根據實際情況全面落實普惠服務設計以及組織工作的有效落實。
(二)全面實施工會會員服務卡
目前,油田企業要以會員實際需求為基本導向,全面建立起實名制工會會員制度,充分利用會員服務卡作為載體,這樣就能夠讓廣大的公司會員能夠享受平等的普惠服務。在整個油田企業內部全面開展工會會員互助保險、職業介紹、運動各種免費服務項目。與此同時,辦工會服務卡具備身份識別、金融服務、商家特惠等一些功能,讓其成為整個油田基層工會全面普及普惠服務的重要平臺。
(三)以互聯網思維推動服務升級
油田企業要順應信息時代發展的實際需求,在整個基層工會服務推動過程中不斷強化互聯網建設,有效推動油田基層工會服務品質的提升。通過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實現油田基層工會網絡的高度完善。油田企業要嚴格按照基層工會組織建設的具體需求,對所有會員檔案進行分析整理,不斷完善會員信息,建立起高效的信息管理平臺,逐步實現油田基層工會會員信息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這樣才能夠為全面推進油田基層工會普惠服務奠定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多種信息手段,實現油田基層工會普惠服務網上網下深度融合。實現油田基層工會服務的不斷升級。
三、結語
綜上所述,油田基層工會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發揮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要采取各種手段全面推動工會普惠服務的發展,這樣才能為企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孫倩云.黑龍江省總工會宣傳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8.
[2] 宋旭平,彭斌,單亦勛,王勁松.進一步完善困難群體幫扶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的調研報告[J].山東工會論壇,2016.22(0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