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體在音樂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它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本文從多媒體有利于教師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zhì);運用多媒體有利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運用多媒體能轉(zhuǎn)變師生關系;動用多媒體能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五個方面談了多媒體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興趣;審美素質(zhì);教學質(zhì)量;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多媒體教學已在中學課堂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在音樂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極大地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改進了教學方法。突出表現(xiàn)為借助聲像作用于學生的感官,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化抽象為具體,融理論于實際,讓學生體驗、想象、表達和創(chuàng)造等綜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及教學效果。
一、 多媒體有利于教師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tǒng)的音樂過程中,學生對單一的教師唱,或聽錄音機講授知識時,往往很多學生都會感到課堂枯燥,單調(diào),這樣使得學生在課堂中顯得很被動,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教學效率也很低。這樣一貫的教學既達不到很好的效果,也激發(fā)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則在教學中大展身手,使教學具體、生動、形象,彌補了傳統(tǒng)方法的不足。
例如,我在介紹“民族打擊樂欣賞”中,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快地認識并熟悉這些樂器,我把每一個樂器的圖片和每一種樂器獨特的聲音播放給他們欣賞,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很快的掌握與辨別各種樂器和聲音。最后介紹延邊藝校6名演員在全國打擊樂比賽中的畫面給他們欣賞時,他們很容易掌握這些民族樂器的表現(xiàn)形式和朝鮮族打擊樂的獨特性。有的學生在底下一邊看一邊搖著頭模仿著長鼓的動作,還有的學生忍不住站起來想看得更清楚,迫不及待地舉手想要跟老師問清楚,小聲地和同學們討論起來。這種學習是高效的、自主的。
二、 運用多媒體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zhì)
在音樂教學中,情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還有傳情的功能,例如:我在教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時,教學中我采用多媒體把靜態(tài)變?yōu)閯討B(tài),首先應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段大海美麗富饒的風光畫面,配上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讓學生對大海有一個粗略的印象,激起他們對學習本課的好奇心,調(diào)動他們的視聽器官。隨著播放海灣、帆船、藍天的優(yōu)美畫面,浪花的拍打聲,漁民們釣到魚的喜悅,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他們忘了此刻是在課堂,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對大海的向往與企盼中,被大自然的美麗、海洋世界的神秘所傾倒。每個人都在自己幼小的心靈深處去悟、去思、去想自己心目中的大海。從而使學生真正地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欣賞美,寓美育于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審美素質(zhì)。學生們從認知入手,借助形象,引發(fā)感情,展開想象,啟動思維,從中感受,體會,理解這種知識。這種對大自然的向往,抓住了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提高了學生們的審美素質(zhì),引發(fā)了情感共鳴,產(chǎn)生了物我兩忘的境界。
三、 運用多媒體有利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
音樂教學同其他學科的教學一樣也有板書設計和適量的習題。我們?nèi)绻堰@些內(nèi)容在備課時寫在明膠片上,就可以減少課堂上板書的時間,增大教學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學任務。我在教《荊州花鼓戲四大主腔的欣賞與聽辨》時,由于先把四大主腔的音樂特點和情感特點分別制成了四張投影片,因此在課堂上為學生的欣賞與聽辨贏得了時間,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教師在使用電教媒體時,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的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靈活運用幻燈、投影和錄音錄像等。這些媒體的使用,或獨此一種,或二者兼有,或三者兼之,同時還要設計好使用媒體的時間、順序和次數(shù)。使用的時間合理,能與教學內(nèi)容銜接自然,不留痕跡,尤其是錄像的合理放映,能使學生獲得“人在畫中游”的效果,使用的順序合理,可使學生獲得層次分明、生動完整的印象,從而加深對教學內(nèi)容的記憶,能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
四、 運用多媒體能轉(zhuǎn)變師生關系
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模式中,讓學生們占據(jù)課堂的中心地位,根據(jù)他們的學習要求及進度來對他們進行不同的輔導。教師不再充當知識的傳授者,而是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合作者,成為學生建構(gòu)意義的幫促者,是學生良好情操的培養(yǎng)者。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方式發(fā)生了變化,更隨意、更方便、更直接、更靈活、更有針對性。同時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激發(fā)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五、 運用多媒體能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在中小學音樂教材中,音樂欣賞約占每學期總時數(shù)的25%,這是一個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器樂欣賞、戲曲欣賞和曲藝欣賞等內(nèi)容。在樂器欣賞中,又涉及民族管弦樂和西洋交響樂等;在民族樂器合奏中,又涉及絲竹樂和吹打樂等5個主要樂種,在樂曲中,還涉及古今中外幾十種樂器的音色等。如何獲得欣賞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學錄像帶。通過錄像,學生可以把樂隊演奏時的規(guī)模陣容,指揮的風格手勢,音樂的情感形象,樂器的音色特點以及演員的服裝道具,演唱時的動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聽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賞現(xiàn)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第五場中楊子榮的一段《迎來春色換人間》的唱腔和其他組合片斷的過程中,我緊隨畫面介紹了京劇人物的生、旦、凈、丑四大行當,使學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須生和不帶胡須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馬旦,什么是花臉、黑頭等。這樣既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又獲得了美的藝術享受。因此,教學錄像帶是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最有效的電教媒體。
正如《走進新課程》一書中談到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chuàng)造還給教師,讓教育充滿智慧挑戰(zhàn)。”這正是新課程標準所追求的。作為新時代的音樂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才能,和學生一同融入這個具有生命活力的同構(gòu)體,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引領學生親歷學習過程,開啟“師生平等對話,情境立體展示”的音樂教學新境界。
作者簡介:
王紅艷,河北省保定市,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qū)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