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其君
“生意合為時而做”,一年一度的暑假“開學季”令線上線下的商家摩拳擦掌,認為賺錢的時機來了!但“火熱”背后卻也隱藏著一些憂慮。筆者認為,一些孩子的盲目攀比現象,如收入并不高家庭的孩子卻非常奢侈:手機電腦非蘋果不要,衣服鞋子至少要耐克阿迪。對于不諳世事的孩子而言,赤裸裸的虛榮攀比行為常常令人不安。對此,家長應多往正確的方向引導,在為孩子充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同時,必須教育孩子傳承節儉的好傳統,幫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其實,每學期開學前都是千載難逢的商機,線上線下的無數商家認為學生的錢最好賺,于是都樂此不疲地做著學習、生活用品等的促銷,給予的優惠很是吸引人前來駐足觀看。反正遲早都要買,買了也不會過期,因此,不少會當家理財的父母或孩子都會選擇在這個時機多買一些在今后學習生活中能派上用場的物品。但毋庸諱言的是,一些家長一味認為,只要有條件,就應該為孩子打造更好的學習讀書條件,片面認為孩子的學習也肯定會有更理想的結果。由此,盲目攀比,不顧家庭資源的差異,百般努力,傾盡所有,讓孩子用著最新的電子產品,穿著時興的大牌……寧肯窮了全家,也不能窮了孩子。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他(她),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錢,消費遠遠超出他的能力。這些孩子之間不是在比誰的學習成績好、比誰的學習更加努力等“軟件”,而是在學習文具中比誰的“硬件”堆得多。這已經偏離了消費的理性認知,不但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給家庭造成了額外的經濟支出,也不利于孩子正確消費觀念的習得,且很容易破壞追求知識和個人品德的自信心和注意力,如此“開學經濟”令人細思極恐。
筆者認為,學習生活用品無論是線上或是線下花錢購買,購買前,要貨比三家,做到知己知彼。尤其是在線上,要防范因低價陷阱而買到貨不真的產品;對于有較大折扣的促銷商品,購買時頭腦更應該在清醒狀態。
因此,裝備大采購當幫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既讓他們思慮豐富多彩物質生活的來之不易,習得節儉方得始終,也讓他們意識到精神世界的充實和人格的完美才是人生最大的追求。在學習和個人修養上應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念想,摒棄物質上比“面子”的心態。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