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紅
【關鍵詞】 教師角色;學習策略;轉換
【中圖分類號】 G6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7—0103—01
學習策略是伴隨著學習者的學習過程而發生的一種心理活動,這種心理活動是一種對學習過程的安排,這種安排不是僵死的固定的程序,而是根據影響學習過程的各種因素即時生成的一種不穩定的認知圖式,這種圖式可以被學習者接受而成為經驗,也可以因學習者的忽略而消失。因此,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在完成特定學習任務時選擇、使用和調控學習程序、規則、方法、技巧、資源等的思維模式,這種模式是影響學習進程的各種因素間相對穩定的聯系,其與學習者的特質、學習任務的性質以及學習發生的時空均密切相關,是一個有特定指向的認知場函數。根據這個界定,一個較高水平的學習策略應具有以下特征:主動性、有效性、過程性、程序性等。
新課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使傳統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這就要求教師角色也要隨之發生根本性的轉換,教師應該從施教者轉換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學習環境的創設者、學習資源的開發者、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學習評價的參與者、學習反饋的矯正者。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學生在學習目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評價等方面分享了選擇權、決策權。
一、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自主學習雖然具有獨立性的特點,但是師生之間仍需要通過平等對話和真誠合作,實現個體與個體之間彼此碰撞的合作性學習。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教師本身也將從學生身上得到收益,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在教育著教師,他們結成了學習共同體,共同成長。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自主學習,必須具有民主平等的教學作風,要將自己定位于學生學習的伙伴、意見的傾聽者、成果的分享者,為學生創造一個合作、互助、民主、開放的學習環境,倡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協商,從而促進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養成。通過合作,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師生間可以互相接納、贊賞、爭辯,并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不斷地進行反思和批判。
二、學習環境的創設者
自主學習離不開學習環境的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是開放的,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進程、學習方法、合作伙伴,教師不應干涉,更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強加于學生。教師應為學生創設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各種教育活動,讓他們能夠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進行認識和實踐活動,使他們能夠進行有效的學習和生活。
三、學習資源的開發者
教材、練習冊過去曾是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的唯一資料,但由于教材和練習冊存在著內容相對陳舊和更新慢的缺陷,因而不能及時將最新的教育成果展示給學生,對拓展學生知識非常不利。現在很多學校都非常重視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很多學校都加強了多媒體教學的硬件配置和軟件開發。為此,教師可以利用校園多媒體網絡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開發適合學生學習的聲形兼具、圖文并茂的數字化教材,滿足學生多種感官對知識的獲取能力。
四、學習活動的指導者
“指導”一詞,《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指點、引導”。過去所謂的“學習指導”是學生圍繞教師轉,教師發現學生掌握知識的問題和癥結后對癥下藥,通過解惑、解難,把學生引導到教師預先確立的標準答案上來,師生思維形態是求同思維,這種學習方式雖然利于學生接受知識,但是卻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自主學習方式賦予“指點、引導”以新的內涵,這就意味著教師的作用并不是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適時點撥。學生在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對自身知識的積極主動建構,以此來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學習評價的參與者
學生的學習要進行階段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評價的方式有多種:可以是個人自評,可以是小組互評,還可以是小組、個人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無論采取哪一種評價方式,都要體現公平、公正的評價原則。教師作為參與者進行評價,第一,要向學生講清評價的目的、評價的方法、評價的原則;第二,要監控整個評價過程;第三,積極做好后進生的學習評價,對后進生的進步應及時鼓勵;第四,作為學習評價的參與者,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傾聽學生的學習要求,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分享學生的學習快樂,促進彼此間的情感交流;第五,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可以隨時發現和掌握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的指導。
六、學習反饋的矯正者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反饋是使學生發現自身學習的不足并促使其及時矯正的學習過程。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往往不清楚自己的學習究竟處于哪個層次,也不知道自己的學習策略是否正確,這樣就嚴重地影響了學習者的學習質量。及時的學習反饋可以使教師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策略,及時修正錯誤,避免學習的盲目性,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