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春友
摘 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當代大學生是中國的希望與未來,高校德育對社會主義現代化有著深遠重大的意義。高校德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將德育資料整合起來,使之成為德育合力。這不僅是德育所需要的內在發展,更是當今社會對德育的呼喚。本文就高校“三全育人”的含義、價值以及運作的具體方法對其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高校;三全育人;模式
當前,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中國的德育也隨著國家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隨著經濟一體化和科技高新化時代的到來,中國的德育工作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而“三全育人”是一個全面育人的指導原則和指導思想,是可以活化到具體工作與實踐中的機制與模式。本文就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及其運作方法進行了簡要的研究與分析。
1 “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的含義
“三全育人”德育模式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全面的育人指導思想與原則。從廣義上講,“三全育人”不僅僅局限在德育這個范疇之內,因為它的內容與德育要求非常貼切,所以將其應用于德育實踐更能發揮其成效。從狹義上講,“三全育人”強調從三方面調動德育各個方面的力量,第一方面“全員有人”,其主要是從育人主體上講,它強調每個人都應該有育人的意識,樹立有人的責任感,相互配合,交叉合作;第二方面“全程育人”,其強調大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要認真研究大學生從入學以來各個階段的特點、身心發展以及所面臨的問題。第三方面“全方位育人”,其主要強調大學生全面發展的環節,將顯性的德育與隱形的德育相結合,將德育滲透到大學生教學、服務各個方面。
2 “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的價值
“三全育人”德育模式提高了德育的實效性。社會的存在決定著社會意識,“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的產生并非憑空想象,而是基于當前社會德育實效性不足的背景之上的,所以“三全育人”德育模式能夠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其不僅是德育實踐的需要,更是德育發展的需要。在中國黨與政府的不斷重視與關懷下,中國高校德育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進步是對缺點彌補和完善的結果,而中國高校德育教育最大的不足就是杜宇的實效性不足,由此可以看出“三全育人”模式的提出對中國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三全育人”德育模式滿足了黨與政府對高校德育提出的要求。加強與改進大學生的德育教育是推動黨與國家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它能夠保證黨的執政能力的提高,能保證鞏固黨的執政基礎。黨中央深入研究國際與國內形勢,從中國整體的利益出發,召開了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了在新的歷史時期大學生德育教育的新方向。
3 “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的運作方法
建立黨委的統一領導,各部門一起穩抓隊伍機制。《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中明確規定:“高等學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確定了黨委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指導地位,對高校的工作統一領導。通過黨委的統一指導,各部門各司其職,共同協作,形成全員育人的格局。“三全育人”德育模式構建嚴謹科學的信息管理機制,全面的搜集和監測信息,以分析和診斷信息為側重點,及時反饋和調節信息。
完善“三全育人”的制度機制。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大學生的行為需要原則的規范與約束,但是對于一個系統來說,制度不只是起著約束的作用,還是鞏固系統的保證。一個成熟的德育模式除了要有一個有遠見的領導團隊、先進的理念和一套嚴謹科學的實時策略意外,還要有一套使德育體系井然有序,能夠有效運行的制度,其中包括激勵制度、優化環境制度等。
“三全育人”德育模式應強化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三全育人”德育模式應抓好課堂的教學質量,發揮課堂作為第一主陣地的作用,編寫優質的德育教育教材,改革德育教育的方法,做到及時更新、與時俱進,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多多開展課外活動,開辟第二個重要課堂基地,做到家庭、高校以及社會一體化,拓展第三課堂,發揮學生會、研究生會等學生組織的橋梁作用,并與“學長制”、班干部等協同配合,努力調動高校學生對德育教育的積極性,激發高校學生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意識。
4 結語
德育教育是貫穿教育活動全程的,需要各個部門相互配合全方位的開展德育教育,將德育教育貫穿教育工作的全部過程。要求整體的構建應該適應時代發展的德育模式,調動所有德育力量形成德育合力,增強高校德育的實效性。由此可以看出“三全育人”德育模式是最適應時代和社會德育發展要求的,有利于推動中國德育教育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梅麗娜.以立德樹人為根基的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機制建構研究[J].山西青年,2020,(11):180.
[2]陳錦子.淺析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機制[J].山西青年,2020,(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