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曉云
要想中班幼兒美工區域投放的繪本有效,首先要理解繪本投放的目的和意義,以及有效性:一是讓幼兒通過繪本對本次主題活動的內容有理解,讓繪本為主題活動服務;二是通過繪本上的描述,完成此次學習目標,并具體到對某件事物的認知。

有效性體現在幼兒能夠通過繪本的引導,完成學習目的,通過放置投放繪本的過程,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品質。從繪本本身來講,有效性體現在幼兒通過放置的繪本不但完成了學習目標,還在拿取和歸還繪本的過程中養成一些品質;從繪本放置過程來講,有效性體現在幼兒通過具體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發現繪本能夠在完成活動時給予幫助,從而培養幼兒的相關品質。只有理解“有效”的內涵,才能正確認知投放繪本的意義和目的,有了正確認知,才能提供具體合理的方法。
什么是區域活動,顧名思義就是根據幼兒的活動水平,有目的地投放活動材料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來操作這些材料,它可以讓幼兒自由地進出各個區域,開展游戲活動;它有著相對寬松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滿足幼兒發展的不同需要,促進每個幼兒個性的發展。作圖區域作為幼兒在進行美術活動時的重要場所,為幼兒的美術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撐。中班幼兒在活動上具有規律性和習慣性,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活動規律,在合適的地點放置繪本,使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注意繪本的存在,一些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會注意到經常活動的地方多出了一些東西,好奇心會驅使幼兒探究繪本的內容,從而使幼兒在繪本中發現屬于自己的體驗。讓幼兒在探究繪本的過程中意識到繪本在美術活動目標中起著服務的作用,幼兒才會注意使用繪本,體現繪本放置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進行美術活動“歡樂的中國年”中讓幼兒描繪想象中的過年場景,在幼兒實踐活動之前,教師在必經之路和其他地方放置一些繪本。有些幼兒進入美工區域的第一時間就發現了放置的繪本,這些幼兒會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探究繪本的內容,會發現繪本上描繪的也是過年的場景,這對于幼兒自身在完成描繪“年”的目標時起到了參考作用,一些幼兒喜歡一邊繪畫一邊到其他幼兒身邊,教師在其習慣性的活動路線上放置繪本,也能達到使幼兒發現繪本的目的,體現繪本投放的有效性。
教師在進行美術活動前,可以根據主體活動,設置相應的活動環節,以繪本為小節活動目標,通過合理的引導方式,讓幼兒主動尋找繪本,并利用繪本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也能體現繪本的價值。
例如在進行美術活動“春天”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將美術活動和游戲相結合,設計了以下活動(游戲過程),教師設計游戲“尋找春天”,游戲的最終目標是讓幼兒通過游戲指引發現放置在各處的繪本,具體實施方案為:教師在前進路線上設置方向和數字,通過歌謠隨機說出數字(保證游戲數字能夠達到繪本放置地點),幼兒根據教師說出的步數前進相應的距離,最終在“找一找這里有什么”的指引下找到繪本。
在此過程中,教師利用合理的方法引導幼兒主動尋找繪本,讓幼兒在今后的活動中注意到該區域有繪本出現,在下一次的活動中幼兒就會有印象,并在以后的活動中開始主動尋找繪本,也體現了繪本投放的有效性。不僅如此,這一活動還有效避免了幼兒在活動中出現“虎頭蛇尾”的情況,避免幼兒在進行自己的活動時被其他幼兒的活動打斷。
美工區域是幼兒在進行美術活動的重要場所,利用好美工區域,能夠為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提供有效的支持,使幼兒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繪本在幼兒活動中有著重要作用,有效合理的放置能夠為幼兒在游戲中更好地達成目標服務,不僅能夠幫助幼兒在活動上做參考,還能在使用繪本的過程中養成一些優良品質,以此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繪本在美工區域的有效投放,讓兩者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雙管齊下達到真正有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