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劉學峰 王宏

[摘要] 目的 評估瓷貼面及全瓷冠在前牙修復中的臨床療效。 方法 收集在我院進行前牙修復的患者120例共175顆患牙,依據患者修復方式不同分為瓷貼面組和全瓷冠組,按照Ryge標準觀察并比較兩種患者近期療效的差異,同時比較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及美觀效果,觀察并比較兩組遠期臨床效果的差異,包括不良反應發生率、修復體完好率。 結果 兩組術后敏感、齦緣密合性、齦邊緣變色、牙齦反應情況的發生率沒有顯著差異(均P>0.05);瓷貼面組術后美觀評分及疼痛評分顯著優于全瓷冠組(均P<0.05);瓷貼面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全瓷冠組(P<0.05);兩組修復體完好率無顯著差異(P>0.05)。 結論 瓷貼面和全瓷面臨床效果相近,但瓷貼面術后更加美觀,術后疼痛輕,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關鍵詞] 瓷貼面;全瓷冠;前牙修復;美觀評分
[中圖分類號] R783?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9)16-007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orcelain veneer and all-ceramic crown in anterior dental restor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anterior dental restoration(175 teeth) in our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porcelain veneer group and all-ceramic crow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repair methods. The difference in short-term effects of the two patient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according to the Ryge criteria. At the same time, the pain degree and aesthe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long-term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including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intact rate of the restoration.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sensitivity, gingival margin adhesion, gingival margin discoloration, and gingival re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postoperative aesthetic score and pain score of the porcelain venee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all-ceramic crown group(both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porcelain veneer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all-ceramic crown group(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tact rate of resto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orcelain veneer and all-ceramic crown is similar. But porcelain veneer is more beautiful after operation, which has light postoperative pain, and low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 Porcelain veneer; All-ceramic crown; Anterior restoration; Aesthetic score
前牙牙冠短小,可預備的牙體組織較少,因此該問題一直是臨床上固定修復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傳統金屬烤瓷冠修復由于瓷層厚度、透明度不夠、牙體預備量不足等問題,在前牙修復中逐漸被全瓷冠和瓷貼面修復技術取代[1]。全瓷冠和瓷貼面均具有較好的美學效果,在臨床上前牙修復中廣泛應用。究竟哪種方法更適合前牙修復,目前尚未明確。本研究從全瓷冠和瓷貼面的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兩個方面綜合評估兩種前牙修復方法的臨床療效,以期為臨床前牙修復方法的選擇提供數據支持。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3月~2016年1月期間就診于錦州市口腔醫院的前牙修復患者,共120例患者,175顆患牙。依據患者修復方式不同分為瓷貼面組和全瓷冠組。瓷貼面組:58例,男28例,女30例,共87顆患牙;年齡18~44歲,平均(30.2±7.9)歲;87顆患牙中,中切牙40顆、側切牙32顆、尖牙15顆,其中前牙缺損29顆,氟斑牙33顆,四環素牙18顆,前牙間小間隙7顆。全瓷冠組:62例,男30例,女32例,共88顆患牙;年齡19~45歲,平均(30.6±8.3)歲;88顆患牙中,中切牙41顆、側切牙33顆、尖牙14顆,其中前牙缺損30顆,氟斑牙34顆,四環素牙17顆,前牙間小間隙7顆。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前牙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批準,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納入標準:(1)患牙為上前牙;(2)患牙牙周組織健康,牙槽骨正常;(3)牙齒排列基本正常。排除標準:(1)牙周或牙體疾病;(2)牙槽骨吸收超過1/3;(3)重度磨牙癥、牙釉質發育不全;(4)前牙排列不整齊。
1.2 方法
瓷貼面組:患者采用鑄瓷貼面(IPS e.max,德國 Ivoclar公司)行前牙修復,根據患牙情況進行牙體準備,在局部麻醉下預備牙釉質,常規排齦、制備牙印模,標記邊緣線后進行牙齦端刮修,將烤瓷面打磨拋光后試戴,試戴舒服后沖洗晾干烤瓷面,最后使用涂抹干硅烷偶聯劑,將其與壓面貼合,使用固化樹脂進行粘合。
全瓷冠組:患者采用二氧化鋯全瓷冠(德國Cercon公司)行前牙修復,根據患牙情況進行牙體準備、排齦、取印模、灌注超硬石膏模型、制作義齒模型,最后患者試戴后,使用粘結樹脂進行粘結。
1.3 觀察指標
近期療效:按照Ryge標準[2]觀察并比較兩組術后敏感、齦緣密合性、齦邊緣變色、牙齦反應情況的差異;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及美觀效果的差異。長期療效:觀察并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修復體完好率的差異。
1.4 評估標準
1.4.1 評估指標? (1)術后敏感:A級為無敏感;B級為輕微敏感且在1周內癥狀消失;C級為持續性敏感。(2)齦緣密合性:A級為修復體與基牙吻合完好,尖銳探針無卡頓;B級為修復體與基牙吻合較好,尖銳探針卡頓但肉眼未見裂縫;C級牙本質或粘結劑暴露,存在可探的明顯裂縫。(3)齦邊緣變色:A級為修復體顏色與鄰牙顏色協調;B級為修復體顏色或透明度較鄰牙輕微改變;C級為修復體與鄰牙顏色差別較大。(4)牙齦反應情況:A級為健康牙齦;B級為牙齦輕微炎癥;C級為顯著的牙齦炎癥或牙齦萎縮[2]。
1.4.2 疼痛評估? 通過VAS量表評分,分值為0~10分,分數越高疼痛越強烈。
1.4.3 美觀效果評估? 使用尼康相機對患者修復前后拍照,選擇3名醫生根據患者牙體情況進行評分,分值為0~100分,分數越高越美觀[3-5]。
1.5 統計學分析
統計分析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計量數據比較采用兩個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α=0.05,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前牙修復近期臨床療效比較
瓷貼面組與全瓷冠組結果顯示,6個月術后敏感、齦緣密合性、齦邊緣變色、牙齦反應情況均以A級為主;12個月術后敏感、齦緣密合性、齦邊緣變色、牙齦反應情況均以A級為主。可以看出兩組術后6個月、12個月敏感、齦緣密合性、齦邊緣變色、牙齦反應情況的發生率無顯著差異(均P>0.05)。見表1。
2.2兩組前牙修復疼痛評分、整體美觀評分比較
瓷貼面組疼痛評分術后1周、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評分均低于全瓷冠組;整體美觀評分中瓷貼面組高于全瓷冠組,從以上結果顯示,瓷貼面組術后美觀評分及疼痛評分顯著優于全瓷冠組(P均<0.05),見表2。
2.3兩組前牙修復遠期臨床療效比較
術后2年,瓷貼面組1例發生齲齒、1例發生牙髓炎、1例發生牙周炎、1例修復體松動,7例修復體脫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8.97%,瓷貼面組7例發生齲齒、4例發生牙髓炎、4例發生牙周炎、8例修復體松動,7例修復體脫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8.39%,瓷貼面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全瓷冠組(P<0.05);兩組修復體完好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3。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面部美容學也逐漸受到推崇,尤其是牙齒美容學。其中前牙美容學通過修復達到自然色和理想顏色來提高美容效果,這必須將牙體形態恢復至自然協調對稱[4-6]。全瓷冠和瓷貼面均是臨床中常用的前牙修復手段,相對傳統金屬烤瓷冠具有美觀、耐用、牙體準備量少等優點。于立書[4]研究也表明患者對兩種前牙修復方法滿意度一致。因此,全瓷冠和瓷貼面在臨床前牙修復中均具有廣泛的應用,哪種方法臨床療效更優,尚未有明確統一的看法。余躍[5]研究表明,兩種方法療效相近,但瓷貼面在美觀上更有優勢。陳衍亮[7]研究認為,兩種方法療效均較為理想,但全瓷冠遠期修復體完整性更好。肖詩龍等[8]研究也表明,全瓷冠遠期修復體完整性更好。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面容美學的關注度也得到提升,特別是牙齒美容學。牙全瓷材料種類較多,以不同材料為依據可分為氧化鋯陶瓷、氧化硅陶瓷、氧化鋁陶瓷等,瓷貼面和全瓷冠修復方法是常用的牙體修復方法,生物相容性較好,耐磨損,顏色自然,而且還不易脫色[9],近年來不斷開發陶瓷材料,廣泛應用于牙齒美學修復中,具有顯著的效果[10-11]。面容美學逐漸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尤其是牙齒美容學[12-13]。過去人們對牙齒美容多為牙體缺損恢復和發音功能恢復,現如今要求牙齒修復能夠達到自然、逼真的美學修復層面[14-18]。
上述研究均未全面的在近期及遠期兩個時間段觀察全瓷冠和瓷貼面的臨床療效,受此啟發,本研究在近期、遠期兩個時間段持續隨訪患者,全面觀察并記錄患者患牙修復情況。本研究結果表明,全瓷冠和瓷貼面術后近期敏感、齦緣密合性、齦邊緣變色、牙齦反應情況較少,兩組遠期修復體完好率較理想,上述指標沒有顯著差異,但瓷貼面術后美觀性、疼痛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優于全瓷冠。相關研究表明,全瓷冠和瓷貼面抗折裂性能沒有顯著差異,這可能是兩組遠期修復體完好率一致的原因。Jadhav等[15]學者認為全瓷冠厚度較大,易受到粘結系統、基牙顏色及醫生操作因素的影響,從而降低了美學效果。瓷貼面具有較好的耐腐蝕性和生物相容性,有效減少修復體表面菌斑附著及對牙齦的刺激,付嶸等[16]認為瓷貼面應力分布優于全瓷冠,這可能是瓷貼面術后舒適性及不良反應發生優于全瓷冠的原因。在選擇修復前牙方法時,要依據患者實際情況,在保留前牙結構和功能的基礎上實現美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