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 何睦 李雪松 湯柏贊 孫智睿


[摘要] 目的 通過觀察創新創業背景下中華傳統文化對醫學生職業素養的影響效果,探索在醫改背景下,提高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方法 選取2011級來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三院實習的臨床專業學生50名作實驗組,2011級婦產專業實習學生50名作對照組,兩組采取相同實習大綱進行帶教,實驗組在實習過程中給予職業道德培訓指導。應用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制定的《醫學生職業素養評估量表》并根據該院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分別由指導教師、患者對實習醫學生的實際表現進行評價打分。結果 從指導教師、患者而言,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的專業能力、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意識、職業行為與總分均提高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創新創業背景下對醫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可較好地提高醫學生職業素養。
[關鍵詞] 醫學生;創新創業;職業素養;中華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5(a)-0152-02
目前衛生行業正處于醫療改革的浪潮中,醫院的生存與發展也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容易產生執業道德敗壞和腐敗現象[1],而我國對醫學生的醫德教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教育的方法和途徑還過于單一刻板,很多醫學院校普遍存在“重專業,輕道德,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方向[2],醫學院校亦不例外,因此,在創新創業背景下探討如何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而改善職業道德建設的方法和途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1級來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三院實習的臨床專業學生50名作實驗組,2011級婦產專業實習學生50名作對照組,兩組采取相同實習大綱進行帶教,實驗組在實習過程中給予職業道德培訓指導。兩組未見明顯差異,具有較好可比性(P>0.05)。見表1。
1.2? 職業道德培訓模式
予以傳統文化為切入點的,首先通過文獻閱讀、調研實習醫學生日常醫療活動,分析在目前醫療改革背景形式下,醫學生醫德教育的現狀和存在問題。其次組織醫學生直接參與臨床醫療工作,親身接觸患者,指導教師從“工作態度、責任心、技術規范、廉潔自律、團結合作、跟蹤隨訪”等方面進行指導[3],對臨床實習學生進行直接現場教育。同時,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醫學生正確的職業價值取向,借助網絡與微信平臺的多元載體傳播,促使醫學生理解、認同、內化、踐行傳統美德,弘揚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4]。在實習期間,選拔具有堅實傳統文化功底的帶教老師每周固定舉行1~2次傳統文化講座,不僅深入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學生辯證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強化學生文化主體意識和文化創新意識。而且帶教老師應參照當前學生關注的社會現實,講傳統文化轉換成學生易接受的語言與價值觀念,如“和合”思想和“仁者愛人”的理念向“和諧”和“友善”價值觀念轉換[5];繼而結合真實醫療案例,組織開展醫德案例研討會,讓實習醫學生自己主持、分析、討論、處理解決,然后指導教師提出修整意見。以及組織醫學生參觀科普教育基地、參加醫德先進事跡報告會、開展公益社區“義診”等活動,評價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感情況。
1.3? 觀察指標
該研究應用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制定的《醫學生職業素養評估量表》[6]并根據該院情況進行調查分析,該量表包括5個一級指標,即:專業能力、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意識和職業行為,一級指標下設14個二級指標和80個觀測點,采用程度量表標記法,7分制,每級遞增1分,滿分560分。對該量表進行內容效度檢驗,效度值0.931 4,問卷重測信度0.965 8。分別由指導教師、患者對實習醫學生的實際表現進行評價打分。
1.4? 統計方法
數據由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指導教師對醫學生職業素養評估量表比較
從指導教師而言,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的專業能力、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意識、職業行為與總分均提高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2.2? 患者對醫學生職業素養評估量表比較?從患者而言,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的專業能力、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意識、職業行為與總分均提高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3。
3? 討論
我國自古就重視醫學道德文化的培養和傳承,形成了以“醫乃仁術,救死扶傷”為核心的醫學文化,但目前我國的大部分醫學院校在醫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以培養學生高超的醫學技術為中心,而忽視了職業精神和道德教育[7];而且教育形式單一,教師常采用講授法,很少有分組討論、社會調查、案例分析等,將教學與實踐割裂開來,缺乏教育的現實性和針對性;再有教學過程中,醫學倫理學、道德醫學等課程大多安排在基礎學習階段,學生進入實習以后,這些課程便不再開設,導致理論和實踐脫節,出現了重技能,輕道德,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這樣醫學生在學習和職業生涯中逐漸對醫德淡漠,忽視了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出現了醫生職業道德水準的下降[8]。
有鑒于此,該院針對如何提高臨床醫學實習生的職業素養為題,在帶教工作中引入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以期探索適合其學科特點的職業素養培養模式。研究結果顯示:從指導教師、患者而言,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的專業能力、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意識、職業行為與總分均提高明顯(P<0.05)。可見,創新創業背景下對醫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可較好地提高醫學生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 邵茜,李芳.“雙創”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高專醫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路徑探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8, 36(12):7-9.
[2]? 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EB/OL].(2014-11-27)[2015-06-30].
[3]? 羅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創新創業文化構建[J].高校輔導員,2017(2):32-36.
[4]? 朱尉.高校輔導員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中的現代意識與職業能力[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8):140-143.
[5]? 吳麗,葉澤明,高慶春.基于多種教學模式培養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及人文素養的探討[J].廣州醫藥,2018,49(4):105-106.
[6]? 趙雁,王云峰,李楊,等.不同年級八年制醫學生職業素養自我評價的比較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21(5):1-3.
[7]? 陳婷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提高醫學生隱性職業素養的作用研究—以齊齊哈爾醫學院為例[J].中國衛生產業,2018(16):135-136.
[8]? 張紅萍.淺談衛生類高職院素質教育的階梯培養—以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為例[J].文教資料,2017(13):121-123.
(收稿日期:2019-02-14)
[作者簡介] 張程(1974-),女,黑龍江克山人,本科,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臨床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