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玲玲 李艷慧 劉保霞
[摘要] 自愿無償獻血是一種公益行為,指自愿將自己的部分血液貢獻給有需要的人們,且不收取任何費用。無償獻血最早是在1946年由國際紅十字組織所開展,經過多年發展后,在1975年,世界衛生組織也開始督促各國加入無償獻血的行列。此后又隨著無償獻血事業的不斷發展,目前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血液供應都已主要來自無償獻血。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化和臨床輸血事業的發展,臨床用血需求快速增長,血液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為了更好地建立一支有效的固定無償獻血者隊伍,進一步分析當前影響無償獻血的因素,以推動無償獻血事業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 無償獻血;影響因素;血站
[中圖分類號] R1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5(a)-0154-02
[Abstract]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refers to the voluntary donation of blood, plasma or other blood components without any cash or money substitutes as a remuneration. The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was first carried out by the International Red Cross in 1946.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in 1975,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also began to urge countries to join the ranks of unpaid blood donation. Since then,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the blood supply in most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s been mainly from unpaid blood donation.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medical system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the demand for clinical blood has increased rapidly,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blood and need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order to better establish an effective team of fixed unpaid blood donors, the factors affecting unpaid blood donation are analyzed again, so as to promote the cause of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Key words]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Blood station
無償獻血是指為拯救他人、自愿將自身血液無私奉獻給社會公益事業。獻血的血液多供臨床輸血之用,一個健康人血液總量占體重的8%,血液代謝活動非常旺盛,在獻血后身體會自動調節,使血流量很快恢復正常,同時還能夠刺激身體的造血功能,維持正常生理功能[1]。了解獻血者的心理狀況,培養健康獻血心理,營造良好獻血環境,是推動無償獻血事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該文主要探討了影響居民無償獻血率的相關因素,現將具體報道如下。
1? 影響因素
1.1? 知識缺乏
由于獻血者文化背景不同,對獻血知識的了解也個有不同,多數獻血者對獻血存在顧慮,擔心因獻血感染相關疾病、擔心因獻血造成血液流失對自身身體有損害,導致再次獻血率減低。
1.2? 血站工作人員缺乏職業溝通
隨著獻血知識的宣傳,無償獻血事業的發展,這對獻血站工作人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存在有諸多獻血者把自己放在高位上,勾畫出理想工作人員的職業形象,當獻血工作人員服務與其理想期望產生不一樣時,就會有很多不滿、抱怨等,從而對獻血工作人員失去信心,對獻血過程存在煩躁等不良心理狀況。
1.3? 獻血工作人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
作為獻血工作人員,其一言一行都會廣泛受到關注,時刻影響獻血者的心理變化。當獻血者由于穿刺引起的疼痛等表現時,會引起產生緊張等心理狀態,將會直接影響其兇獻血者出現不適感,出現頭暈、出冷汗等表現。
1.4? 獻血環境
由于臨床用血量的增加,獻血站轉變為獻血車、獻血站等,這些地方的設置多在人群嘈雜位置,都是些有限獻血環境,前來獻血者多會感到空氣差、聲音嘈雜等,這些客觀因素會直接導致獻血者產生焦慮、煩躁等情緒,從而導致獻血者出現獻血過程中發生不適感。
2? 解決方案
2.1? 優化無償獻血環境
對無償獻血場所進行合理分區,即將原本混雜在一起的抽血區和休息區分別設置一個單獨的空間,其中休息區內可以配備電視、音響等設備,以便通過播放音樂、文娛節目等保證獻血者在獻血前和獻血后都能夠有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同時還可為其供應飲水用具、牛奶、白糖、面包等食品,以消除獻血者的陌生感和緊張感,使其能夠以一個良好的身心狀態接受獻血,避免其發生獻血反應。每日對獻血車進行消毒處置,使用空氣消毒機對空氣進行消毒,獻血者在獻血后囑咐至少休息10 min后,無任何不良反應方可離開,并發放相關紀念品,向獻血者交代相關注意事項,發放獻血知識宣傳手冊等。
2.2? 加強服務意識,樹立良好形象
①保證衣著得體。獻血一線工作者衣著得體,保持服飾干凈、整潔、簡約、合理;熱情接待和服務獻血者,保持良好的精神風貌,保持和藹可親的服務態度,給前來獻血的居民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讓獻血者感到獻血時自身安全能夠得到有效保障,使獻血者意識到無償獻血是一項神圣的,有高度榮譽感的公益事業。
②保證微笑待人。在獻血者前來獻血時,全程保持微笑,利于拉近獻血者和獻血工作人員之間的距離,可以讓獻血者感到獻血工作者是親切和溫暖的,并可讓其意識到獻血過程并不可怕。若在保證微笑的同時能夠在獻血者前來獻血時主動向其問好,并在獻血者需要的時候能夠及時為其遞上一杯溫水、牛奶或一袋小吃,則更加能夠讓獻血者感覺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增加獻血者對無償獻血工作的信任感,打消其對無償獻血的顧慮,增加其參與無償獻血的積極性。
③規范服務用語[2]。對獻血工作人員進行服務用于的規范化訓練,保證獻血者在整個獻血過程中都能感受到獻血工作人員的良好服務精神,如“您好,歡迎您的光臨”“麻煩您積極配合我們的獻血工作”“很對不起,給您增加了痛苦”“這邊設置了休息區,您可以在這邊稍作休息”“謝謝,歡迎您再來”等,另外注意在應用這些服務用語時,要保持語速適中,盡量采用專業術語,以保證獻血者能夠感受到我們的專業性。同時,獻血工作人員還可根據獻血者的年齡、性格、文化程度等選擇相應的語言與其進行溝通,以進一步拉近與獻血者之間的距離,與之建立信任關系,甚至能夠讓獻血者自愿留下聯系方式,以便可以再次聯系其支持無償獻血工作。
采血工作者應調整心態及情緒,進入穩定獻血工作中,保持工作的熱情、情緒穩定、說話和藹,在獻血過程中做到手疾眼快,根據獻血者狀況給予開水或點心食用。在獻血過程中教會其放松方法,獻血前詢問飲食狀況、獻血經歷,并根據得到的信息評估患者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提前給予干預,確保患者獻血安全[3]。
2.3? 提升抽血者的操作技能
無償獻血是一個侵入性操作,難免會給獻血者帶來一定的痛苦,而抽血時的痛苦程度很多時候取決于抽血者的操作技術,因此對于無償獻血工作中的抽血人員,必須要求其具備扎實的操作技術水平,同時要求其能夠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對獻血過程中的細節性問題做好把關[4]。如可加強對抽血者的操作技能培訓和考核,在日常工作中向其強調獻血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努力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等。同時督促抽血者在抽血過程中要嚴密觀察獻血者的一般情況,積極預防獻血不良反應的發生,并且要求其能夠及時、準確處理獻血的獻血不良反應,以保證獻血過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在同一獻血位置上因徹底清理上一個獻血者的所以相關資料時,才能夠進入下一獻血者的采血工作[5]。根據患者具體狀況,選擇合適靜脈采血,在采血過程中,做到的每一項操作,都應向獻血者充分解釋。對獻血者的穿刺部位進行詳細評估,包括皮膚有無損害、炎癥、皮疹等。采血過程中與獻血者進行情感交談,分散其注意力,營造良好獻血氛圍,注意觀察獻血者的臉色、表情,一旦發生任何異常情況時,及時停止采血,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4? 加大無償獻血宣傳力度
以往在獻血過程中,我們僅僅在獻血場所放置無償獻血相關知識的宣傳欄或發放無償獻血宣傳手冊,而這還遠遠不夠。為了達到更好的無償獻血宣傳效果,相關工作人員還可將相關無償獻血知識和注意事項等印制在撲克牌、健身棒、雨傘等物品上,然后作為小禮物分發給獻血者和獻血咨詢者,以便在無形中增強居民的無償獻血意識,提高居民的獻血積極性[6]。加強無償獻血的宣傳力度,根據農村及城市各個特點,制定合理化傳播策劃,將傳統宣傳方式和現代宣傳方式向結合,向獻血者普及獻血知識。鼓勵已參加過的獻血者參與獻血服務中,從另外一個角度向周圍人權宣傳無償獻血知識,加大宣傳有效性,在日常服務工作中,采血車的工作人員應積極進行各項宣傳工作[7]。
通過以上措施,一方面可以提高無償獻血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促使相關工作人員端正工作態度,努力提升獻血服務水平和獻血工作質量。另一方面可以促使獻血者正確認識無償獻血,提高獻血者對獻血工作的信任度,利于獻血者構建良好心理狀態,消除獻血不良反應危險因素,避免獻血不良反應的發生,對推動無償獻血事業的持續發展,保證血液供應的充分性,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健,張靜航,劉晉洪,等.基于擴展計劃行為理論的無償獻血意愿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8,31(6):648-652.
[2]? 陳錦艷,歐陽劍,柯蓉蓉,等.獻血者行為特征及影響因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8,31(9):1013-1016.
[3]? 王淑榮,李蓬,韓京華,等.濟南市大學生無償獻血知識、態度、行為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8,31(7):785-788.
[4]? 胡艷文,于晶,徐傳國,等.濱海新區無償獻血人群結構特征及影響其再次獻血的因素分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7, 19(1):30-33.
[5]? 謝薇,王美容.某市初次無償獻血者再次獻血意愿及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7,35(10):1291-1293.
[6]? 譚姣,馬永紅,陶園,等.基于加權秩和比法調查西安地區高校中大學生無償獻血知信行現狀的綜合評價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7,30(12):1379-1382.
[7]? 劉羽,郭亞娟,劉葉,等.醫學生進入社會前后對無償獻血的認知分析調查[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z2):229-232.
(收稿日期:2019-02-15)
[作者簡介] 時玲玲(1980-),女,河南原陽人,本科,護師,主要從事輸血招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