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力

【摘 要】:目的:探討替羅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聯抗血小板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效果及對主要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影響。方法:將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比采取氯吡格雷治療(對照組,25例)與采用替羅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聯抗血小板治療(觀察組,27例)在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計數、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等方面的差異。結果:觀察組治療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主要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上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采取替羅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聯抗血小板治療可有效減小血小板聚集率,降低主要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替羅非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心臟不良事件
【中圖分類號】R54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8-03--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狀動脈出現急性且持續性的缺血缺氧癥狀,而導致心肌壞死。此類患者多發病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基礎之上,受到相關誘導性因素影響而使得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損,致使心肌出現缺血性壞死[1]。有研究指出采用替羅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聯抗血小板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方面效果顯著,能夠大幅度降低主要心臟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對此本文將展開具體探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5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所有入選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診斷標準均完全一致。觀察組共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齡41~68(52.3±4.5)歲。對照組共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齡41~69(53.4±5.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均未顯示出典型性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1.2 治療方法
對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常規檢查措施,及時掌握患者實際病情狀況,病灶位置及類型,并結合結果制定治療方案,對患者均實施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照組:給予患者氯吡格雷治療,初始劑量300mg/次,維持劑量75mg/次,1次/d。觀察組:采取替羅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聯抗血小板治療。替羅非班初始與濃度含量為0.9%的氯化鈉溶液混合為250mL,行靜脈滴注1.5d;阿司匹林初始劑量300mg/次,維持劑量100mg/次,1次/d,以持續給藥治療4周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前與治療后1個月內的血小板聚集率與血小板計數情況,并展開組間對比分析。②統計兩組患者在給藥治療后主要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主要包括:心絞痛復發、心力衰竭、呼吸困難、輕中度出血等。
1.4 統計學方法
將本組研究所選取的各項數據資料均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展開分析處理,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與計數對比
治療前:觀察組血小板聚集率為(61.55±6.57)%,血小板計數為(264.55±44.64)×109/L;對照組血小板聚集率為(60.84±5.95)%,血小板計數為(262.51±41.72)×109/L。治療后:觀察組血小板聚集率為(57.02±6.24)%,血小板計數為(261.36±45.73)×109/L;對照組血小板聚集率為(42.87±6.11)%,血小板計數為(259.02±42.87)×109/L。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與計數情況,兩組治療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所下降,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的血小板計數比較在治療前后均無明顯差異(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主要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經臨床治療后,觀察組的心臟不良事件總發生率7.41%,明顯低于對照組32.00%,且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χ2=5.054,P<0.05)。見表1
3 討論
隨著當前人們生活質量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生活方式所發生的改變,致使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的臨床發病率不斷升高,且對患者若不能夠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還將會引發冠狀動脈阻塞,致使心肌灌流量明顯降低,并進一步導致心肌梗死的發生[2]。
當前臨床上治療心肌梗死時多采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方法,但需注意的是盡管這一種治療方法可起到較為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但患者在術后較易并發支架內血栓,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將會構成嚴重威脅[3]。對此本次研究就探討了應用替羅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聯抗血小板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情況,與單用氯吡格雷的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血小板聚集率有明顯降低,且主要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也明顯更低,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臨床上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采取替羅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聯抗血小板治療可有效減小血小板聚集率,降低主要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
參考文獻
張晶,王慶勝,楊紅梅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病變患者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不同血運重建策略的療效和經濟學評估[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5,31(3):169-174.
范芮,李惠榮.心肌梗死擇期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左心室重構和收縮功能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6,22(5):16-16.
張北玉,劉燦君,孫爽等.瑞舒伐他汀早期干預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冠狀動脈血流的影響[J].中國循環雜志,2013,28(4):27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