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昭江
摘 要: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沿線各國之間的商業往來日益頻繁,我國對外投資也逐年增加,并且發展迅猛.但目前我國尚未構建一個成熟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我國企業對于“一帶一路”沿線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投資難以得到有效的安全保障,面臨著政策變動、政治、戰亂等多重風險,并且基于現有的制度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缺乏國內法的支持、在行使代位權時也常處于劣勢等。因此有必要建立我國自身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通過建立國內立法、完善爭端解決機制、借鑒MIGA等方法,來切實保障我國日益增長的海外投資的安全,以此更進一步刺激“一帶一路”沿線國的經濟往來。
關鍵詞:一帶一路;風險;海外投資保險;制度構建
中圖分類號:F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6 — 0088 — 04
一、海外投資保險制度構建的必要性
(一)可防范我國海外投資面臨的多重風險
隨著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的投資情況十分樂觀,中國對沿線各國的投資也不斷增加,根據商務部網站所轉載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的新增投資達143.6億美元,投資金額占總額的12%,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7217份,合同額1443.2億美元,占同期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4.4%,我國對沿線國家并購62起,投資額88億美元,同比增長32.5%①,但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多為發展中國家,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普遍不太高,國家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有的國家甚至內部經濟結構還不夠合理。因此我國企業在對外投資時存在一定的商業和非商業風險,其投資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同時也會增加我國企業對沿線國進行大規模投資的難度。
1.戰亂風險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由于各國經濟、文化、政治、法制水平不同,其國內局勢問題不容小視,政治穩定情況也有所不同,部分國家發生戰亂的風險較高,2005年至2014年間,發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風險案例有33個,其中就包括了菲律賓、緬甸、敘利亞等有社會動蕩現象的國家②,有的國家政府首腦近年來頻繁更替,戰爭、恐怖主義襲擊也頻有發生,這些都無形中增加了國內企業對沿線國進行投資的難度。
2.政治風險
我國海外投資的東道國會因海外投資影響到自身重大利益時采取一些政治措施進行處理,利用司法手段進行干預,常見的是政府違約或市場控制,東道國通常會通過頒布法律禁令來阻止境外投資影響到本國企業的生存,例如頒布一系列限制性法律規則和政策來限制境外投資進入;有時東道國也會臨時提高稅收,對海外投資征收高額稅收,以此來限制境外投資的涌入;有時也會采取剝奪性措施,主要指東道國對外國企業的資產強制征收、征用③,東道國的這些措施都會對來自東道國境外的投資產生負面影響,給我國企業的對外投資帶來不可預測的風險。
3.經濟風險
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多為發展中國家,各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基礎也存在著一定的不平衡,部分國家或地區金融市場發育不足、抵抗經濟風險的水平也較低,甚至還存在著投資回報不穩定等經濟風險,沿線國家和的確多數信用風險級別為中高級,并且部分國家的投資匯率風險問題突出①,這些無疑都給我國企業對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海外投資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也帶來了一定的經濟交往阻礙。
4.環境與衛生風險
環境與衛生風險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環境風險主要存在于部分制定了防止環境污染的禁止性法規和政策國家,如印度尼西亞規定有部分行業為禁止投資行業,或是以旅游業為主導的國家,如馬爾代夫對于環境污染問題相當重視,沿線部分國家和地區在注重加強與其他國家經濟往來的同時,也不忘嚴格防范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一旦投資項目在東道國境內引發大氣污染、水源污染、噪聲污染、放射性污染、化工污染等環境污染事件,不僅會使得當地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遭到破壞,還會引發東道國政府、當地民眾甚至是環境保護組織的反對,這些也會對海外投資帶來一定的程度的風險,但可以自行降低風險程度。
衛生風險主要存在于經濟欠發達的國家,由于經濟欠發達,國家基礎設施落后、教育普及度低、衛生意識差等社會發展問題,再加上落后的醫療條件,疾病的肆虐程度較其他國家更為嚴重,海外投資在這些國家難以得到有效的衛生保障,東道國也由于經濟發展困境而難以伸出援手,因此,衛生也會是海外投資的一項風險評估標準,同時也是會阻礙海外投資流入的一個原因。
5.社會風險
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投資所遇到的社會風險主要是宗教、種族因素,“一帶一路”沿線正好將目前國際社會上宗教、種族沖突問題最為突出的地區囊括其中,如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同時沿線國家中少數國家存在著國際恐怖組織駐扎地,分布著不少民族分裂勢力和國際恐怖主義勢力,這些較大的社會風險都給海外投資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
(二)利于實現亞投行的宗旨與職能
亞投行即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由中國于2013年倡議,并于2015年正式創立,成員國共同簽署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以下簡稱《亞投行協定》),已獲得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通過?!秮喭缎袇f定》第一條第一款即規定了亞投行的宗旨,簡單而言即為兩項,“通過投資創造財富”和“加強合作應對挑戰”,“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正好契合了亞投行的兩項宗旨,沿線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該倡議之下進行更為緊密的合作,每年的交易額均以千億為單位計量,并保持著較為穩定的增長。沿線各國的區域合作在創造更多財富的同時也在加強合作以應多國際社會復雜且多變的挑戰,最主要的即為“一帶一路”沿線國之間的投資風險與爭端解決問題,這些需要區域內國家的緊密合作,由投資者、母國和東道主國之間在海外投資保險的框架下交換意見,保障海外投資安全的同時能夠促進區域內更為緊密的商業往來。
《亞投行協定》第二條規定了亞投行的職能,四項職能概括而言就是推動投資、融資支持、鼓勵私營資本和強化服務,“推動投資”這項職能在海外投資方面所體現的是通過防范海外投資風險這一措施,而防范海外投資風險最為切實有效的方式即為投保,加強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的構建正好能夠落實亞投行的這項職能,較為完善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又能夠保護“一帶一路”區域內資金的安全,從而有了實現了“融資支持”這項職能。對鼓勵和補充私營投資而言,投資收益最大化往往是私營資本的最高追求,它比公共資本更追求資金的匯報率,而風險的防控是獲得好的投資回報率的前提②,海外投資保險正是防控私營資本海外投資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亞投行的自身“功能定位”構成了構建海外投資保險機制的基石之一③,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的構建也更有利于亞投行宗旨和職能的實現。
二、我國目前海外投資保險存在的不足
相比較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尚未構建一個完善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目前現有的海外投資體系也存在著較多不足,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一帶一路”倡議下產生的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問題,難以保障當下我國急劇增長的投資規模和多元化的投資領域。
(一)尚未有國內法予以支持
我國在對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上,法律與實踐發展的不相適應性表現得越來越明顯,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來規定海外投資保險制度,在《保險法》中完全沒有涉及到海外投資保險制度,僅有的兩個有關海外投資保險的規范性文件是2005年由國家發改委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發布的《關于建立境外投資重點項目風險保障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以及2006年由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大對境外重點項目金融保險支持力度有關問題的通知》①,這兩個規范性文件的立法層級較低,在面對我國企業對外投資保險案件時并沒有起到有效的作用,同時,這兩項規范性文件的內容都較為籠統,隨著2013年之后的“一帶一路”倡議的提起,我國對外投資規模越來越大,參與到海外投資中的私人和企業也越來越多,僅僅只靠這兩則通知是遠遠不夠的,完全不能滿足當前解決海外投資保險案件的需要,雖然我國同許多國家都簽訂了雙邊投資協定,這些雙邊投資協定對于保障我國企業的海外投資的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有關我國國內企業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方面依舊是空缺的,有關承保、投保、保險范圍、賠償方式等均未曾規定,因此,無論是從國內的法律政策來看,還是我國簽訂的雙邊投資協定來看,都不能夠解決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當中的保險事件。
(二)行使代位權困難
投資者在東道國的投資遭遇到風險之后,可以尋求外交保護途徑,但首先就必須滿足用盡當地救濟原則,這也是外交保護中的一項基本原則,若東道國并不提供海外投資企業保護的,則可以請求母國本國出面為企業的合法利益尋求救濟。而在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當中,當我國企業在國外遭遇到風險后,且已在東道國用盡了方法依舊不能尋求救濟的,我國的保險機構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即“中信?!?,會代為實現,行使代位權來向母國要求賠償,賦予了由“中信保”承擔的私力救濟以公力救濟的保護色彩,同時又避免把投資者與東道國之間的糾紛擴大化,不至于上升到國與國爭端的層面,不僅有利于將投資糾紛控制在私法解決層面,而且減少了兩國的沖突②,但“中信保”作為海外投資保險的承保機構,由于沒有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確定其地位,也沒有賦予其相應的行使代位權的權利,使得“中信?!痹谛惺勾粰噙^程中始終處于劣勢地位。
(三)爭端解決機制缺失
海外投資經營者與海外投資保險的承保機構之間難免會發生保險爭端,當發生此類型的爭端時,由于海外投資保險的承保機構通常為國家機關或代理一國的機構,這時就不能在像普通保險爭端一樣適用平等主體之間的爭端解決方式予以解決③,應當有專門的爭端解決機制對海外投資保險爭端這一具有特殊性的爭端進行解決,典型的如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在《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中就有規定,要求因擔保合同引起的投保人與多邊投資擔保機構之間的爭端應當提交多邊投資擔保機構進行仲裁,但目前我國并未構建起自身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也并未設置專門的海外投資保險爭端解決機制,當發生海外投資保險爭端時就只能夠參照普通民事爭端在兩個平等民事主體之間解決,但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地位,因此在與海外投資者之間以平等民事主體的姿態解決爭端時會處于一定的不利地位。
三、構建我國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的構思
(一)建立完善的國內立法
南美洲、非洲、東南亞等地區因其自身金融市場的巨大潛力,近年來受到了許多中國海外投資者的青睞,但這些地方又是發生社會、政治、經濟風險可能性較大的地區,但由于缺乏國內立法的支持,對于投保后發生爭端的解決沒有可預期效果,我國的海外投資在這些具有潛力的市場進行金融投資時會受到一定的限制,轉而會繞開市場競爭激烈的北美、歐洲市場,從而回到國內進行投資,因此,完善我國的海外投資保險法律制度可更有利于我國企業大膽地進行海外投資,也能夠實現我國跨國投資的持續發展,更重要的是在遇到海外投資保險爭端時,能夠有法可依,以此來切實保障我國海外投資者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至于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建立我國的海外投資保險立法,可以采取以下三種方式:第一,可以在我國現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基礎上進行修訂,額外增加一章專門規定海外投資保險制度,將投保方式與金額、承保范圍、行使代位權等問題囊括其中;第二,立法機關可以制定一部專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外投資保險法》,這也是多數國家所采用的做法,以單獨立法的形式來保障我國海外企業的對外投資;第三,在“一帶一路”背景之下,由中國發出倡議,沿線各國和地區簽訂區域內的海外投資保險協議,著重協商設立獨立的海外投資保險爭端解決機制,在此框架之下構建“一帶一路”的海外投資保險機制,但沿線國眾多,各國社會、政治、文化、宗教等不盡相同,想要統一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前兩種方法更可取。
(二)建立爭端解決機制
在前文中也已提到,當海外投資經營者與海外投資保險的承保機構之間發生爭端時,由于海外投資保險的承保機構的特殊性質,會使得在不存在海外投資保險爭端解決機制的背景下,使海外投資保險承保機構特殊地位喪失,將與海外投資者成為平等的民事主體,只能按照相關國內法,參照民事爭端解決方式解決爭議,會使得海外投資保險承保機構在爭端解決過程中處于不利地位,放在我國,就是使得唯一提供海外投資保險服務的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處于一定的不利地位。
要想防止此情況的發生,建立專門的海外投資保險爭端解決機制是最為有效的方式,放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之下,我國在未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間簽訂雙邊或多邊投資協議時,可以明確將海外投資經營者與海外投資保險的承保機構之間發生的海外投資保險爭端解決方式和相應的解決機構規定在其中,以雙邊或多邊投資協議的方式建立起兩國或多國間的海外投資保險爭端解決機制。此外,還可以發揮出我國人民法院在“一帶一路”區域內解決海外投資者與承保機構之間解決爭端的作用,2018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國際商事法庭分別在深圳市、西安市揭牌并開始辦公,這標志著人民法院服務保障“一帶一路”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給“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務和法治保障①,在此基礎上,人民法院可以試著發揮其在解決海外投資保險爭端上更大的作用,大膽地建立起更多的專門商事法院以解決此類案件。
(三)借鑒多邊投資擔保機構
多邊投資擔保機構是國際上解決私人投資者與東道國之間海外投資保險爭端的專門機構,其隸屬于世界銀行集團,我國是其創始成員國。公約成員國簽訂了《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公約中對于多邊投資擔保機構的設立、法律地位、宗旨、承保范圍、解決機制等都有詳細的規定,我國在構建自身的海外投資保險機制時可以充分借鑒《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的相關規定,同時,多邊投資擔保機構有著完善和詳細的制度體系與合同格式,我國海外投資保險機構應該借鑒這些具體文件和格式合同,制定自己的海外投資保險規章、合同和其他文件②,不僅如此,《公約》中對于合格投資者、合格東道國等都有詳盡的規定,這些都是我國在構建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的過程中值得借鑒的地方。
除了借鑒,我們還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多邊投資擔保機構成立后,在投資擔保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也積累了相當多的海外投資保險經驗,多邊投資擔保機構作為一個隸屬于世界銀行集團的國際經濟組織,本身就有著獲取海外投資保險方面經驗和知識的便利條件,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可以與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實現信息共享,在我國尚未建成成熟的海外投資保險爭端機制前,我國企業可以利用合格投保者的身份向多邊投資擔保機構投保,并利用信息共享以獲取多邊投資擔保機構的相關信息,給我國海外投資企業向多邊投資擔保機構申請提供幫助。不僅如此,包括我國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61個國家均為多邊投資擔保機構成員國,且絕大多數為發展中國家,都是符合申請擔保的成員資格要求的③,可以充分利用向多邊投資擔保機構申請擔保的機會,以降低投資風險。
四、結論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國的海外投資不斷發展,但在資本輸入繁榮發展的同時,暴露出來的投資問題也越來越明顯,僅以我國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為切入點就存在著幾點不足之處,解決這些問題不僅有助于我國國內法的完善,也有利于保護我國的資本輸入以及進入我國的資本輸入,在區域內不斷完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不僅符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球治理的理論,也能夠提高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國的國際地位,在實踐中進一步推動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的構建,以此大力推定“一帶一路”框架下經濟的共同發展與進步。
〔責任編輯:孫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