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卓


【摘 要】長江經濟帶是我國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沿海沿江沿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長江經濟帶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不僅有利于促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而且對全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有很好的借鑒意義,進而促進我國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乃至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本文將圍繞長江經濟帶11省市制造業轉型升級問題,從產融結合的視角,深入研究產融結合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影響路徑,對產融結合的發展及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長江經濟帶;產融結合;制造業
一、研究現狀及背景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對于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研究,國外學者首先從制造業升級理念和升級方向進行了研究。Zhang(2014)提出使用網絡、云計算、服務器計算和制造產業結合能使制造資源和能力變得統一化、智能化,并且使制造資源能夠共享、循環的制造服務,即云制造的概念[1]。Veugelers(2013)和Tether & Bascavusoglu-Moreau(2011)認為,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成產創新不是獨立的,而是互相關聯、互相彌補的[5]。其次,國外學者還對產融結合的相關理論進行了研究。Kroszner(1999)和Ciamarra(2012)指出,金融關聯有助于降低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的不對稱,從而有利于企業的融資;但是,Angelini(1998)卻認為,金融關聯并沒有降低,甚至提高了融資成本[2][3][4]。最后,國外學者對Solow模型進行了擴展。Martha Jiménez(2014)在Solow模型的基礎上,引入人力資本要素,對擴展的索羅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從而得出人力資本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6]。對于Solow模型的擴展,本項目將從產融結合的視角出發,將產融結合作為一個解釋變量引入Solow增長模型中進行深入研究。
2.國內研究現狀。對于產融結合與制造業的關系。鄭文平等(2000)提出,產融結合的發展要面向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為中小企業的產業投資提供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并由此促進產權交易和資產重組[8]。楊竹清(2017)深入分析了2008-2015年中國非金融上市公司的產融結合與全要素生產率之間的關系,得出企業產融結合對全要素生產率的確有明顯促進作用 [13]。王元月等(2018)認為產融結合能有效降低企業的非效率投資,金融發展會強化產融結合對企業非效率投資的改善作用[7]。譚小芳等(2018)以2007-2016年滬深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的實證研究發現,產融結合對制造業企業研發不足、加重研發投資過度的機理 [12]。黃昌富等(2018)從產融結合的廣度與深度的角度對滬深A股上市的制造業企業研究得出,產融結合的發展對企業財務績效負相關,與市場績效正相關;產融結合的發展有助于改善企業投資效率[14]。對制造業產業升級的研究。張永恒等(2018)認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供給層面,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應從提高要素流動形式多樣化、提升各類要素稟賦等級、細化要素稟賦分類、創造更多具有創新性的新要素等四個方面著手[11]。陳瑾等(2018)從功能性產業政策、市場需求、裝備制造業資產結構軍民融合產業聚集、信息技術與裝備制造業深度融合、產學研結合機制、國際分工網絡等方面提出建議[9]。對Solow模型的研究。熊俊(2005)基于索洛增長方程式分別放松三個基本假設,對索洛模型進行了重新的推導,最終得出經濟增長的兩個直接來源,一是物質資本、簡單勞動力、知識資本和人力資本等四種要素投入的增長,二是四種要素綜合生產率的增長[10]。李德煌等(2013)從教育、勞動力再培訓、身心健康和勞動力合理流動四個維度,通過因子分析法將其融入人力資本,并將人力資本要素引入擴展的Solow模型[15]。
(二)、發展背景
1.國際背景。中國傳統制造業在國際中面臨競爭加劇、政治風險、沖突風險時有發生的情況,“中興遭遇美國制裁”和“中美貿易戰”就是典型的案例。中國目前雖然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制造業,在國際競爭中也具有強有力的競爭優勢,根據《2016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顯示,中國再次被列為最具競爭力的制造業國家。但是在制造業競爭力關鍵因素中,成本競爭力排名第二,排名首位的仍然是人才,中國雖然人口眾多,但是頂尖人才數量少,制造業產品質量水平也相對較低。據預估,2020年美國將會超過中國成為最具競爭力的制造業國家。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中國傳統制造業重制造,輕研發,人才培養力度弱,長期以來對低人力成本、土地成本、要素成本的依賴,導致“中國制造”品牌附加值低,始終位于微笑曲線低端,容易被發達國家卡主核心技術,導致產品無法完成,同時在與發達國家高質量產品的競爭中缺乏競爭力。與發展中國家相比,隨著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廉價勞動力優勢淡化,越南、印度、巴西利用其更為廉價的勞動力紛紛涉足制造業。
2.國內背景。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是貫穿我國東西的水運大動脈,素有“黃金水道”之稱。2016年9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確立了長江經濟帶:“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新格局:“一軸”是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托,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推動經濟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發展;“兩翼”分別指滬瑞和滬蓉南北兩大運輸通道,這是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基礎;“三極”指的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的三大增長極;“多點”是指發揮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級城市的支撐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使長江經濟帶成為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充分發揮長江經濟帶橫跨東中西三大板塊的區位優勢,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推動長江上中下游地區協調發展和沿江地區高質量發展。近幾年國家對長江經濟帶的發展越來越重視,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支持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對長江經濟帶的傳統制造業行業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二、實證分析
(一)模型的選取及推導。在所有的生產函數中,C-D(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是唯一一個能同時滿足所有經濟假設和經濟特征的生產函數。但是隨著經濟發展,傳統的C-D生產函數已經不能完美地解釋現有的經濟現象。首先是技術進步不變已經不符合實際了,此外,僅用K和L來解釋產出不僅不能體現資本和勞動力的使用效率也不能體現其他要素對產出的影響。綜上,本文將產融結合度這一變量引入Solow模型中,即:
(1)
其中,t表示第t期,Y表示產出,A表示技術進步,θ表示產融結合度,K和L分別表示資本投入和勞動力投入,α、β分別表示資本要素和勞動力要素的彈性系數,且α+β=1,δ和γ表示技術進步和產融結合度的彈性系數,對規模報酬的份額不產生影響。
把(2)式兩邊同時取對數,可得:
(2)
(3)式是引入產融結合度之后的Solow模型,由(3)式可得,經濟增長可以從技術進步、產融結合度、資本投入以及勞動力投入四個角度進行分析。本文將選取經濟增長作為被解釋變量,產融結合度作為解釋變量,技術進步、資本投入和勞動力增長率作為控制變量,對Solow模型進行擴展分析。
(二)指標的選取及數據處理。本文將采用長江經濟帶沿線11省市GDP增長率的百分比作為被解釋變量Yt,采用融資規模變動率的百分比作為解釋變量θt,控制變量為技術進步率At (R&D投入強度的百分比,即R&D投入總量占GDP的比重)、作為資本投入Kt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的百分比)、作為勞動增長率Lt (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千分比)。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及中國金融統計年鑒,由于R&D投入總量2010年以前的數據只有部分年份,所以,本次模型只選取2011年-2017年共7個年份。
(三)實證結果
表3 ADF平穩性檢驗結果
根據模型的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僅有被解釋變量GDP增長率和解釋變量產融結合度以及控制變量勞動力增長率的滯后一階是平穩的,但是如果將顯著性水平擴展到10%,所有變量的滯后一階都是平穩的。
模型回歸結果如下:
Y=0.289Y-1+0.052θ-1+3.6/3A-1-0.046K-1+0.34L-1 (3)
從模型結果可以看出,在過去幾年的經濟增長中,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技術進步,其次是勞動力的變動率和其自身的影響,產融結合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系數只有0.052,雖然不大,但是要比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力大。
產生這種結果是因為,固定資產投資的使用率不高、投資結構不完善,這恰恰與產融結合度有很密切的聯系,這也與過去我國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一致性。過去幾十年的經濟發展大多依靠勞動力的大量投入以及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但是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其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在逐漸的削弱,而固定資產投資的使用往往是粗放的、缺乏效率的。
三、長江經濟帶產融結合發展路徑
縱觀西方產融結合發展模式,大體上有三種,分別是以德國為例的銀行主導型、以英美為例的市場主導型、以韓國新加坡為例的政府主導性。針對我國產融結合發展狀況,以及產融結合對我國傳統制造業升級的影響分析,為更好地促進我國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我國的產融結合發展可以走“政府引導—市場發揮”的道路,即“以政府為主導、以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大型企業集團為中心主體、以非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及中小制造業企業為外圍,以專業的資信評級機構為補充”的“中心—外圍”產融結合模式。
1、對政府而言。第一,政府作為引路人,為市場發展制定法律法規,守住法律的底線,為市場的良好發展提供制度保障;第二,在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的時候,政府應該維護市場的秩序,保證公平正義,促進良性競爭;第三,政府應該發揮服務作用,推動簡政放權、深化放管服改革,為市場和企業提供便利。
2、對金融機構及資信評級機構而言。首先,銀行業金融機構應該協同資信評級機構建立完善的資信評級制度,使用科學嚴謹的調查和分析方法對制造業企業的資產狀況、履約各種承諾能力和信譽程度進行全面評價,并將其評價結果出具給產融結合各主體,為企業融資提供資信支持;其次,根據資信評級機構出具的資信狀況對不同企業制定不同的信貸標準,適當的放寬貸款條件,為更多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提供融資支持;非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充分發揮吸納閑置資金的功能,充分調動社會上的各種資金,為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市制造業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3、對大型企業集團而言
第一,大型企業集團經濟實力雄厚,資信狀況良好,應對風險能力強,在行業中占主導地位,因此,大型企業集團可以憑借自己的資金、信譽、管理等優勢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比如阿里巴巴集團的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重慶宗申集團入股的重慶富民銀行等。第二,大力發展融資租賃業務,成立融資租賃公司,可以有效地緩解生產設備的結構性失調狀況。第三,發展“拆借”業務。在制造業行業,不僅發展資金拆借,而且開展產品、設備拆借業務。
四、長江經濟帶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路徑
長江經濟帶沿線11省市,制造業發展程度不同,面臨問題也不盡相同,因此在推動長江經濟帶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時候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1、重視制造業高素質勞動力和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消失,我國傳統制造業面臨勞動力資源結構性短缺、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嚴峻問題。因此,要促進長江經濟帶制造業轉型升級,必須加強勞動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勞動力,推動制造業行業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同時,大力引進制造業行業高素質人才。
2、延長制造業產業價值鏈,提升附加值。傳統制造業產業大多圍繞初級產品和低端產品的生產,這也嚴重制約了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因此,在推動長江經濟帶制造業產業升級時,必須延長制造業產業鏈,加強研發和品牌宣傳,提升制造業產業價值鏈,這不僅能推動制造業產業升級,而且能夠提高產品競爭力,推動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進而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