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冰心
【摘 要】在目前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必須進行轉型改革,才能更好地吸納社會資金,為地方市政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本文主要論述了其轉型過程中需要遵守的原則,并提出一些基本的發展途徑。
【關鍵詞】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轉型改革
市場化經濟的不斷發展,為我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轉型提供了方向,要求企業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根據地方的具體情況,不斷的創新融資的模式,與社會資產積極合作,拓寬融資的渠道,科學合理的進行融資。
一、平臺轉型發展
(一)必要性探析
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社會各個行業都在進行內部管理模式和技術層面的改革,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作為地方政府設立的融資公司,以傳統單一的模式已經很難繼續發展,一方面在政府的操控下,企業無法新城內部的管理機制,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關的法律規定,導致融資過程出現很多違規的操作,比如明股暗債現象嚴重[1]。因此,必須加強轉型改革,使得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可以獲得相應的獨立性,不斷完善管理模式并主動發展經營,為我國地方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保證。
(二)可行性探析
就目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轉型情況來看,存在很多成功的案例,尤其在北上廣的經濟發達地區,很多的平臺轉型為控股企業。從傳統僵化的職能中解脫出來,擁有了相對的獨立性,開始了市場化的運營模式,并且大力的吸納社會企業和個人的資產,與社會資產積極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發展。不僅融資的效果較好,企業自身也根據具體情況開始經營盈利性的業務,比如各類會展和公共事業,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保證。另外在新型的模式下,地方政府注入的融資資產也更加的優質,比如公交公司的運營和房地產的開發等等,能夠產生足夠的現金流。
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轉型原則
(一)風險可控原則
由于地方政府平臺的融資情況直接關系到政府部門的負債和收益,還有地方基礎設施的建設[2]。因此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在進行轉型時一定要遵守風險可控的原則,無論是債務的擔保還、資金的流動還是與社會資產的合作都要事先做好分析計劃,避免嚴重不良后果的發生。
(二)政企分離原則
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轉型之后,其定位更接近于社會企業,會受市場發展的影響。因此其與相關政府部門要適當的劃清界限。企業有一定的自由發展的權利,地方政府不得過度的干涉,但是對于融資相關的業務兩者之間要達成一致,并且有明確的權責劃分。與此同時,企業作為獨立的存在個體,也可以按照市場化的模式進行運作管理,比如根據具體的情況發展一些經營性的業務,并且適當的獲取利潤。
(三)債務透明原則
對于市場化的融資平臺,政府要及時的披露平臺的債務情況,同時也要保證披露的信息真實有效,使得大眾對于政府融資平臺的運行情況有足夠的了解,并且就平臺的資金流向等問題進行監督,一方面可以防止融資平臺的腐敗,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強大眾對于政府融資平臺的信任。建立相關的信息公開制度,可以促進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長遠健康發展。另外,除了定期披露融資平臺的債務情況之外,對于平臺的其他情況也要進行披露,比如管理運營的情況、項目的情況等,方便社會全面的了解地方政府融資平臺。
(四)實事求是原則
在我國以往的地方政府融資存在舉債過度的問題,地方政府為了快速的發展地方經濟,嚴重的脫離了地方的現實狀況,盲目的擔保企業與個人的債務,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在市場化的地方政府融資模式下,要遵守實事求是的原則,切忌“超切消費”,地方政府根據自身的財政收入情況和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合理的融資。
三、轉型發展途徑
(一)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
要具體的落實黨中央關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相關規定,遵守其對于國有融資公司的公益性定位,明確融資的邊界,在具體的融資過程中遵守非盈利原則,同時,在市場經濟的調控之下,與其他社會資本共同發展,促進我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成功轉型。
進一步深化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內部體制改革,促進其與地方政府之間明確權責關系,地方政府不過度干涉融資平臺的具體經營,并且消除融資平臺的政府職能,使其有更多的自由,接受市場規律的調控。另外,也可以強化融資平臺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服務于被服務的關系,加強融資平臺的責任意識,保證其融資的效果。
另外要對融資平臺的管理結構進行調整,可以成立相應的董事會,由董事會對公司的運行全權負責,同時要引入職業經理人對公司的具體事務進行管理。著力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建立投資決策委員會和戰略咨詢委員會,并且完善具體的決策機制。其他的諸如風險控制、職工薪酬、各項績效考核等,也應盡快完善相關的管理體系,加強企業整體管理體系的形成,促進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二)提高融資平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加快提高融資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可以促進融資平臺的轉型,保障其可持續的發展。要不斷提高融資平臺的融資能力、對項目的管理和建設能力、對自身經營業務的融資平臺,還要提高其對具體產業的管理水平。為了有效的提高平臺的融資能力,公司的管理者應該積極的整合各項資源,包括政府的政策、資產等,根據具體的資金狀況,不斷的完善自身的資產負債結構,進而提高公司的融資能力,以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3]。
做好項目融資之前的準備工作,及時的召開會議對項目的投資機制、費用管理等進行討論確認,最大限度的發揮項目的商業價值。與此同時,要積極的征求相關利益方對于項目融資的建議,不斷的完善項目交易的結構,加強項目融資風險的監管與控制,確保項目投融資方案的合法合規性,保障其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
(三)明確融資平臺公司的投資邊界
在傳統的融資模式里,一般是政府根據現實的需要確定融資的項目,融資公司無條件進行融資,但是在轉型后的新模式中,融資公司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有條件的為地方政府進行融資。同時,融資平臺公司的融資邊界也比較明確,一方面在政府的事權范圍內進行融資,另一方面也不對各類民間資本的投資構成影響。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可以適當的投資一些經營性的項目,以最大限度的融入市場經濟的發展。總之要明確融資的邊界,規范地方政府的融資行為,確保健康的市場融資秩序。
(四)融資平臺公司積極推進PPP模式
PPP模式具體是指在為了融資和發展的需要,融資平臺依據自身的條件,積極的與政府及社會的資本進行合作,增加融資的渠道,提高融資的質量和效率。就我國目前的具體情況而論,為了促進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的轉型,加快地方經濟建設的發展,很多的融資平臺公司已經融入市場,朝著商業性國有企業轉型發展,也有一部分的融資平臺公司吸引了社會的資金投資,轉型為混合所有制的企業。
四、結束語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發展直接關系到地方基礎設施的建設,因而地方政府部門必須提升重視,積極推動融資平臺朝著市場化的方向發展,建立企業化的融資平臺,給予其更多的獨立性和自由,融資平臺積極主動地完善創新融資的模式,并且為融資平臺提供更加優質的融資資產,使得地方政府融資事業順利進行,促進地方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進而確保我國國民經濟的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潔晶, 張建新.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轉型發展路徑探究[J]. 商業經濟, 2017(1):48-49.
[2] 朱洪寶, 張家文. 新常態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轉型發展探析[J]. 科技視界, 2016(21):232-232.
[3] 陳薪文. 淺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戰略思路及轉型發展路徑[J]. 全國流通經濟, 2016(26):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