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然
【摘 要】現如今,隨著化石能源的大量開采和使用,使得資源日益耗盡。更重要的是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已經對全人類的生存發展構成威脅,嚴重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態環境。因此,積極探索和開發新能源已經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問題。國家為了治理環境污染已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新能源的出現為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帶來了希望,也能大大緩解能源短缺問題。作為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國,調整產業中不合理的結構,不浪費資源,不犧牲資源,實現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共贏是我們必然要考慮的問題。保護生態環境和改善生態環境是我國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基于此,試圖探討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現狀,希望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環保;新能源
一、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前景
能源一直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優質能源的出現和先進能源的使用,我國能源消耗主要以石油、煤炭等一次能源為主,但隨著石油危機的爆發,人們開始意識到能源危機的問題,這些一次能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當開采量達到一定限度時,就會使社會陷入能源危機。與此同時,近年來全球氣候問題日益嚴重,由二氧化碳引起的溫室效應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綜合兩點,國家越發重視環境保護和可再生新能源的使用。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對整個社會乃至整個世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滿足人類可持續發展提供新能源。
(一)核電產業發展的現狀
核能發電是利用核反應堆中核裂變所釋放出的熱能進行發電的方式。雖然核資源是不可再生能源,但核能具有明顯的發電優勢,污染相對較低,它與火力發電極其相似。以核反應堆及蒸汽發生器來代替火力發電的鍋爐,以核裂變能代替礦物燃料的化學能。作為核電的核心產業,核電設備的國產化是核電設備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目前我國在建核電站的國產化率平均達到70%左右。在核電設備部件中,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對內構件控制桿燃料裝卸料設備、一體化安全殼頂蓋等均已實現100%國產化,國內廠商的核電設備制造能力大幅提升。由于核能幾乎是零排放,因此,核能發電受到廣泛關注。
(二)風能產業發展的現狀
風能是一種清潔而穩定的新能源, 在環境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日益嚴重的今天,風力發電作為全球公認可以有效減緩氣候變化、提高能源安全、促進低碳經濟增長的方案,得到各國政府、機構和企業等的高度關注。1986年,我國第一座風電場—馬蘭風力發電廠在山東榮成并網發電,是我國風電史上的里程碑,標志著中國風電行業的開端??傮w來看,中國風電行業發展經歷了早期示范、產業化探索、產業化發展以及大規模發展四個階段。早期示范階段(1986-1993 年)、產業化探索階段(1994-2003 年)、產業化發展階段(2003-2007 年)、大規模發展階段(2008年至今)。此外,由于風電技術相對成熟,且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和資源有效性,因此,風電也成為近年來世界上增長最快的能源之一。
(三)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的現狀
太陽能作為一種可永續利用的清潔能源,尤其是在全球氣候變化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低碳經濟得到各國大力扶持的情況下顯示出巨大的開發應用潛力。光伏發電技術可以用于任何需要電源的場合,上至航天器,下至家用電源,大到兆瓦級電站,小到玩具,光伏電源無處不在。除此之外,光伏發電的應用還可以與農業、環境等結合在一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政策補貼邊際影響降低,技術迭代帶來的成本下降將逐步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
(四)生物質產業發展的現狀
生物質能源的污染性比較低、分布比較廣泛、儲存量比較豐富且應用廣泛。因此,生物質能源發電有助于節能減排,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與此同時,生物質發電在解決“三農”問題和擴大可持續能源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生物質能源的利用有生物質直燃發電、生物質混燃發電、生物質氣化發電。盡管如此,生物質能的推廣和應用仍然需要面臨許多困難。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們對生物質能的認識程度不夠、生物質能源的收集方法落后等。
總的來說,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形勢良好,可再生能源、核能成為了各國積極發展的對象。特別是對發展中的中國,能源問題更是急需解決的戰略問題。
二、我國新能源產業現存的一些問題
(一)新能源的生產成本較高,需要國家的補貼
就拿新能源汽車來說,在生產成本上新能源汽車還是無法與傳統汽車競爭,過高的生產成本需要國家的補貼,而政府的干預也會對新能源汽車造成一定的影響,會使得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居高不下,因此導致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力小于傳統汽車。其他新能源產品也有類似情況。
(二)缺乏整體規劃
伴隨著國際上低碳經濟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國新能源產業近兩年獲得了快速的膨脹,但由于擴張的速度太快,使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陷入無序的狀態,特別是近兩年快速擴張的風電、多晶硅等新興產業出現明顯的重復建設傾向,新能源產業這種虛熱的狀態,不得不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
(三)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
我國新能源企業的大多規模小,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高,關鍵設備和零部件主要靠引進,企業自主研發能力薄弱。有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技術的專利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這一方面說明我國對于新能源技術研發的投資重點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同時又從另一個方面說明我國新能源企業自主研發能力低下,從而制約了我國新能源技術產業化轉化的效率和能力。因此,我們必須突破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
三、緩解我國新能源產業的困境的對策
(一)加大新能源技術研發力度
我國從事新能源技術研究的機構分布在上百個高校和科研機構,數量雖多,但由于力量分散,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建議整合具有一定實力的新能源研究機構,成立中央級新能源科學研究院。抓住有利時機,積極創造條件吸引國外高端研究人才。以新能源重大基礎科學和技術的研究為重點,加強科研攻關,盡快改變我國新能源科學技術落后的面貌。
(二)有序推進新能源產業化和市場化進程
只有實現新能源的大規模產業化和市場化,才有可能使新能源的利用成本降至具有競爭力的水平,為新能源普及打下基礎。在新能源開發成本較高、使用不便的情況下,推進新能源產業化和市場化必須由政府作為推手。
四、結論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對于我國未來應對世界能源危機有重大意義。新能源與傳統能源想比,具有可持續性。新能源的重要作用在于未來它是一種可替代性能源。歐洲國家的減排目標,幾乎是靠可再生能源的替代來實現。雖然我們現在大量使用煤、電、油、氣,但不能輕視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因為它在未來會起主導作用,這個歷史的趨勢不會改變,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魏平強.習近平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與實踐研究[D].成都:西華大學,2016.
[2]張繼周.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0,(6):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