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 杜瑜凡
【摘 要】伴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我國與沿途各個國家的經濟合作、貿易往來更加密切。本文選取我國會計準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所應用主要的會計準則的應用中的主要的13項具體會計科目在定義、范圍、確認條件、計量、列報與披露5大對比項目。采用系數匹配法與模糊聚類分析法研究我國會計準則與他們之間的趨同程度,從而推動我國“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的會計準則的“走出去”。
【關鍵詞】一帶一路;趨同程度;模糊聚類
一、引言
王國華和曲曉輝(2009)以及Nguyen和Gong將統計學領域的模糊聚類分析法引入到會計學領域,這是會計領域的創新。模糊聚類法能夠對若干項準則進行分層,對對比結果的反映更加準確、直觀,能夠總結出準則之間的差異,最適合本文的研究目的,所以本文將采用模糊聚類分析方法,結合系數匹配法與賦值法計量我國會計準則與越南的會計準則、泰國的會計準則以及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水平。
二、會計準則趨同程度計量及分析
目前,“一帶一路”還處于戰略建設初期,因此,我們選擇與這些領域相關的的會計準則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我們選擇了固定資產、資產減值、石油天然氣開采、存貨、投資性房地產、收入、建造合同、借款費用、所得稅、外幣折算、企業合并、租賃以及政府補助十三項具體準則進行差異程度或者是相似程度的對比。我們將采用模糊聚類與系數匹配的研究方法進行測量我國會計準則與越南會計準則、泰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建的趨同程度。
我們將所選取的十三項會計具體準則看作是單個會計準則所構成的樣本集合X={x1,x2,x3.......x13}我國的每一項具體會計準則與其他三個會計準則分別根據定義、范圍、確認條件、計量、列報與披露五個方面進行對比,在進行對比時,將完全相同賦值為1,完全不同賦值為0,基本相同賦值為0.8,基本不同賦值為0.2.
在獲取賦值數據后,根據對比點及其賦值統計的結果,計算被分類對象的相似程度的統計量,采用夾角余弦法計算(i,j=1,2,…),建立模糊相似矩陣:
R=|rmn|n×n
求得模糊相似矩陣后,利用褶積計算求得模糊等價矩陣。會計準則模糊相似矩陣經過三次褶積計算轉化為模糊等價矩陣R^
計量結果描述與分析,通過對我國存貨等十三個會計準則與對應的越南、泰國的會計準則以及國際會計準則進行對比,得到了五個對比項目,與IFRS374個亞對比點與越南396個亞對比點與泰國421個亞對比點并得出每一項具體會計準則每一項的的趨同度。
根據公式(1)可以計算出目前我國十三項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度=
(240*1+33*0.8+9*0.2+92*0)/(240+33+9+92)=0.717.與泰國的會計準則趨同度為(239*1+34*0.8+10*0.2+100*0)/(239+34+10+100)=0.7與越南的會計準則趨同度為(234*1+55*0.8+16*0.2+91*0)/(234+55+16+91)=0.71.然后利用公式(2)得到十三項具體會計準則模糊相似矩陣和模糊等價矩陣并繪出聚類圖。
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在存貨、資產減值、外幣折算三個項目的趨同度最高,匹配系數在0.76以上,而特殊行業的石油天然氣開采趨同度不太理想。
(3)我國會計準則與泰國會計準則在存貨、資產減值、收入、借款費用、外幣折算項目的趨同程度比較高,置信度達到了0.71以上。在固定資產、企業合并以及特殊行業的石油天然氣開采項目上趨同度較低。
我國與越南在存貨、收入、建造合同、政府補助、借款費用、所得稅、外幣折算、企業合并項目上的趨同度較高,反映出我國與越南密切的經濟往來帶動的會計的相互影響,但是在特殊行業的石油天然氣開采項目上與會計準則的置信度不足0.4,差異較大。
三、結論與啟示
本文選取了我國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所涉及的十三項主要具體會計準則為研究對象,我國的會計制度在大體上與“一帶一路”參與國中的主要采用的會計準則因為國情的不同存在了一些差異,但是在整體水平上保持了實質性趨同,本文分析的十三項會計準則與其他三個會計準則的趨同性,有利于降低不同國家之間的差異,縮小分歧。在特殊行業如石油天然氣開發與租賃方面,我國應在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合作中努力減小差異,繼續推進與其他國家會計準則的趨同,從而促進合作。
【參考文獻】
[1]張雅婷.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會計制度國際趨同戰略[J]. 時代金融,2017(11):227-228.
[2]林靜怡. “一帶一路”戰略中如何推進我國會計國際化[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07):149-150.
[3]黃嘉蔚. “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推進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J]. 財會學習,2018(23):16-17.
[4]阮英俊(NGUYEN ANH TUAN). 越南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研究[D].湖南大學,2013.
[5]陳毓圭. 會計審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化發展趨勢及其對策研究[J]. 財會通訊,2005(10):6-8.
[6]楊鈺,曲曉輝. 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程度——資產計價準則的經驗檢驗[J]. 中國會計評論,2008,6(04):369-384.
[7]曲曉輝. 論會計趨同化與差異性[J]. 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09,23(03):3-8.
[8]楊鈺,曲曉輝. 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程度——資產計價準則的經驗檢驗[J]. 中國會計評論,2008,6(04):369-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