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峻冰
【摘 要】自從習近平主席自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大多數國家對此表示積極的贊同和支持。其中,印度因為其地理位置和經濟規模成為“一帶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但是,中印兩國的貿易發展雖然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與經濟規模相比并不協調。如果雙方實現“一帶一路”戰略的貿易發展對接,能夠讓中印兩國的經濟更好發展,從而構建出新型雙邊經濟共同體。本文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對中印經貿合作的動力與障礙進行分析。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印經貿合作;動力基礎;障礙
一、“一帶一路”和中印合作的概況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分別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簡稱“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符號,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運、責任共同體。截止2019年4月30日,中國已經和131個國家、30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87份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文件,為各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基礎。
2018年,4月27日,中印國家領導人在武漢進行了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非正式會晤,兩國領導就中印關系等重大國際問題展開了意見交換,并且構建了兩國全面合作的宏偉藍圖,并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的工作規劃和實施步驟。雖然印度還沒有加入“一帶一路”,但是這次會晤是兩國的關系特別是經貿合作關系良好發展的重要開端,意味著中印關系將邁向新的高度。
二、深化中印經貿合作的動力基礎
(一)中印經濟合作機制多元化,經濟關系更加緊密
近年來,中印多邊和雙邊的經濟合作機制促進了中印經濟合作。2010年,中印企業首席執行官論壇成為中印基礎設施與經濟合作的重要紐帶;2013年,中印財金對話機制成為中印在財政金融方面的重要合作機制;2015年,中印經貿論壇上印方企業與中方企業簽署了一批相關文件,在金融、能源、信息技術等各個領域進行了業務合作洽談;2016年中印經貿論壇又將合作探討的領域擴展到了更多其他領域。此外中印發展圓桌研討會等多次對話成為中印經濟轉型、貿易協定等方面合作的重要對話平臺。經濟合作機制越來越多元化,使得中印經濟關系更加緊密。
(二)經濟高速增長是雙方深化經貿合作的最根本動力
近年來,中印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全球中發展最快的,同時,兩國良好的經貿合作是兩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手段,必須重視雙方的合作。中印兩國擁有龐大的經濟市場,能夠為兩國的企業提供更多的銷售空間和發展渠道。同時,在兩國的市場貿易中都存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如果不加以處理會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兩國如果能夠對雙邊貿易和國內產業加以引導,對產能過剩的問題有著很大幫助。此外,兩國的貿易有很強的互補性,中國目前主要出口印度機電產品,而印度則出口中國所需的礦產和初級工業制成品,滿足了雙方國家經濟發展的需求,解決了諸多資源和勞動力問題。
(三)“一帶一路”倡議為兩國經貿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雖然印度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并不積極,還提出了“香料之路”“季風之路”等計劃來針對“一帶一路”。但是印度位于海陸絲綢之路的交匯點,并且“一帶一路”的主旨就是為了推進各國經濟發展和深度合作,對于“一帶一路”所提出的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的核心思想,印度對此還是非常感興趣的,這為中印深化合作提供了新機遇。
三、深化中印經貿合作的障礙分析
(一)中印經濟合作缺乏金融支持
中印金融合作還處在初級階段,金融合作的形式單一且沒有制度性。從貿易開放度和資本開放度來看,印度要普遍高于中國。印度的金融監管更為完善,但是兩國之間的資本市場和金融監管的合作并不足。此外兩國互設的金融機構數量很少,經濟合作缺乏融資平臺。中印在相互利用風險資本投資重點產業發展和金融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很少,沒有簽署貨幣互換、本幣結算等協議,導致經濟項目的合作缺乏金融支持,阻礙了雙方的投資和貿易發展,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惡性循環,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中缺乏競爭力。
(二)中印貿易發展問題突出,印度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前,中國對印度出口的主要是家具工業制成品,印度主要是原材料和初級產品的出口,造成兩國之間貿易逆差的擴大。印度為了緩和這一局面,采取關稅、反傾銷、質量問題的保護手段來針對中國企業。由于中國企業應訴的程序復雜,也使得印度不斷使用反傾銷的手段來緩解貿易逆差。
(三)中印相互投資的規模領域狹窄,落后于發展規模
首先,中印兩國的投資領域較窄,中國主要投資印度的電子、通訊、工程機械等,印度主要投資中國的軟件、醫藥、鋼鐵等方面,但兩方投資都很少涉及到化工、石油、文化教育這些方面。其次,印度對中國的投資規模不僅小,而且很不穩定,中國對印度的直接投資在國家排名中位列28,但是由于印度自身經營環境問題,抑制了中國企業投資的積極性。除了以上問題,中印之間投資效率低下,投資成本過高,都成為抑制相互投資規模增長的重要原因,“一帶一路”成為助推中印合作發展的重要機遇。
四、深化中印經貿合作的建議
(一)正視現實,正確把握兩國關系,為經貿合作營造良好環境
和平共處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原則和主題,目前中印關系已經不是過去的關系,要從中印共同經濟利益為出發點,妥善處理兩國的分歧。同時,利用好中印戰略經濟對話、上海合作組織、二十國集團等合作機制,開展經濟貿易上的和平對話,及時溝通,交換意見,促進雙邊關系以及經濟合作的良性發展。
(二)創新貨物貿易合作模式
首先,要積極開展產業內的貿易,中印應該通過產品差異化、優質化生產,積極開展產業內貿易,實現均衡發展。其次,以“一帶一路”中的自貿區建設標準來建立中印經濟自貿區,為中印貿易的合作提供便利條件。再者中印可以協商建設陸上公路,積極推進中印鐵路的建設,縮短貿易運輸的距離,打通貿易通道,減少貿易成本。最后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加強計算機信息技術、軟件外包、金融服務等其他行業領域的合作,拓寬中印貿易合作領域,促進雙方各個領域的全面發展。
(三)推動“一帶一路”與“季風計劃”的理念、功能對接
“季風計劃”是印度根據自己的立場所提出的戰略方針,可以“一帶一路”倡議和“季風計劃”的利益交匯點出發,在追求共同發展的基礎上滿足各自所需。因此要加快能源、交通、通訊三大網絡建設,推進中印自貿區的談判,為兩國的經貿發展創造出更加穩定、開放、透明的合作環境,實現經濟與兩國關系的和諧發展。
五、結語
中印兩國要想通過“一帶一路”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和國際貿易發展,必須要正視貿易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不能只停留在歷史而忽視未來的發展,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把握兩國關系,為中印經貿合作創造良好的相處環境。同時要充分利用現有平臺加強兩國的通話,讓“一帶一路”成為兩國關系和經貿發展的牽引繩,為構建新型雙邊經濟共同體而奮斗。
【參考文獻】
[1]楊立偉.“一帶一路”:中印關系發展的新機遇[J].國際商貿,2016
[2]張新民.中印貿易競爭與合作分析[J].人口與經濟,2009(3)
[3]謝向偉.“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印經濟合作探析[J].東南亞南亞研究,2017
[4]張苗.“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印貿易關系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