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笑
【摘 要】隨著科研領域“放管服”改革的推進,如何把握好“放”和“管”的界限成為新的問題,特別是科研人員與財務人員之間的協同配合和有效溝通面臨著新的挑戰。本文以部分公立醫院為例,簡要闡述目前科研經費的財務管理面臨的常見問題,并結合問題的形成原因,嘗試提出解決對策,助推公立醫院進一步優化和規范科研經費的財務管理方式。
【關鍵詞】科技體制改革;放管服;科研經費;財務管理
一、前言
2015年5月,李克強總理在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協同推進,即‘放、管、服三管齊下”。這次會議標志著“放管服”這一概念正式進入大眾視野。2016年6月,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委員會會議上指出,要在科研領域推進“放管服”改革,提高高校和科研人員的自主權。此后,黨中央和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推進落實科研領域“放管服”的政策性文件,包括《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16〕50號),《國務院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國發〔2018〕25號)等,不斷深化科研領域改革,將科研經費管理權下放至項目承擔單位或者項目承擔人,鼓勵其自主管理和監督使用。
近年來,廣東省積極響應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要求,不斷推動促進省級科研經費的“放管服”改革。2017年,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省級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粵委辦〔2017〕13號),大力推動省級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的管理方式改革。2019年1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粵府〔2019〕1號),持續加大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力度。2019年6月,廣東省財政廳、廣東省審計廳印發《廣東省財政廳 廣東省審計廳關于省級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的管理監督辦法》,進一步規范省級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提升科研項目資金績效,落實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經費管理自主權,激發科研創新活力。
科研領域工作者迎來了我國科研管理制度改革新的春天,“放管服”改革有利于將科研工作者從不合理的管理制度中解放出來,進一步潛心于科研創新研究。但是,隨著科研領域“放管服”改革的推進,如何把握好“放”和“管”的界限成為一個新的問題,特別是科研人員與財務人員之間的協同配合和有效溝通面臨著新的挑戰。各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都應當思考如何在“放開”的同時,做到規范管理,即:如何合理劃分單位一線科研人員的使用管理職能和財務人員的監督管理職能,這是“放管服”改革拋出的問題。本文以部分公立醫院為例,結合科研人員與財務人員常見沖突情境,簡要闡述目前公立醫院科研經費財務管理面臨的常見問題,并結合問題的形成原因,思考提出解決對策,不斷促進公立醫院進一步優化和規范科研經費的財務管理方式。
二、公立醫院科研經費財務管理常見問題
科研人員和財務人員理論上應當相互配合,共同促進科研經費發揮其最大效益。但是實踐中,雙方的立場并不一致,甚至出現對立現象。“放管服”背景下,公立醫院科研經費財務管理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較為突出:
(一)內部制度規定未完全體現“放管服”精神要求
當前,盡管國家和地方都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推進落實科研領域“放管服”的政策性文件,但是部分單位并沒有及時制定或修改配套內部制度規定。這一方面是由于謹慎性思維,盡管“放管服”文件已經落地,但是單位完全實施仍需要一定的研究和緩沖過程。另一方面,單位內部制度的修訂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內部各個部門之間協調配合,重要制度的修訂需要征求各方意見,所以會出現當下部分單位的內部制度規定滯后于“放管服”精神要求的情況。
作為科研人員,普遍都對“放管服”精神略有了解,對財務制度改革抱有較高期待,所以當自己所在單位仍沿用舊有制度時候,難免會有所不滿,甚至認為財務人員固守成規,沒有切實為科研人員考慮。
(二)單位未建立長期可持續的科研助理制度
目前,部分公立醫院初步建立了科研助理制度,幫助科研人員進行經費管理和財務報銷等事項。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科研人員將時間和精力集中于科研創新上,提高科研工作效率。但是,現有的科研助理制度也暴露出很多問題。一是科研助理人員流動率較高,缺乏可持續性。調研發現,科研助理入職時簽訂聘用合同一般為2-3年,實際到期前離職的情況居多,并且與下任人員工作交接不夠充分,導致財務報銷工作出現遺漏或超期現象。二是科研助理入職時缺乏培訓,財務知識儲備不夠充分。新入職科研助理對醫院的科研經費管理和報銷制度缺乏了解,主動學習積極性不足,只能被動依賴財務人員指導和糾正,降低了財務工作的運轉效率。特別是由于科研助理對財務概念和要求理解不到位,導致向科研人員錯誤傳達了財務人員的要求,造成了科研人員與財務人員的間接溝通失效甚至激化矛盾的情況。
(三)科研經費的信息化管理程度較為落后
目前,我國公立醫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普遍較低,在科研經費管理領域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科研信息系統過程管理不夠完善,多側重于前期管理,對于課題結題后的情況缺乏掌握。調研發現,大多數科研信息系統一般只記錄科研項目的名稱、類型、經費負責人、總金額等基本信息,對于科研項目的結題時間、結余經費金額等普遍缺乏記錄,存在一定的管理風險。二是科研信息系統與財務管理系統未能完全對接,存在“信息孤島”的現象。實踐發現,部分醫院的財務管理系統與科研信息系統存在數據不一致的情況,信息系統對接工作急需進一步推進。三是科研信息系統和財務管理系統未能按照科研人員角色功能開通相應權限。這導致科研人員嚴重依賴科研部門和財務部門來掌握個人科研經費的使用情況,極大地增加了科研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的工作量和日常運行壓力,降低了服務效率。
三、對強化科研人員與財務人員協調配合的思考
如何在科研“放管服”改革過程中,不斷推進科研人員與財務人員的協調配合,最大化科研經費使用效益,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實踐問題。結合問題成因,思考提出以下建議:
(一)與時俱進,修訂完善單位內部制度規定
單位的科研與財務部門應當將制度的更新和修訂作為一項經常性重點工作,結合國家政策要求和行業實踐,不斷完善內部規定,最大化運用科研“放管服”精神,為一線科研人員合理“松綁”。同時,財務人員應當定期開展最新制度學習和培訓,不斷提升財務服務能力。
(二)薪火相傳,增強科研助手制度可持續性
一是要建立科研助手入職培訓制度,將基本的財務報銷制度要求作為科研助手入職培訓的重要內容。二是可以適當開展科研助手評優活動,帶動學習積極性,同時可以積極向他們征詢改進科研和財務服務的合理建議。三是做好科研助手離職管理,將人員流動對科研經費的影響降到最低。
(三)推陳出新,提升科研經費信息化管理水平
科研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滯后將嚴重阻礙未來科研財務管理工作的發展,單位必須將提升科研信息系統建設作為重要工作,完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對接,確保數據一致性,充分借助信息系統減少低效勞動所占日常工作量比重,促進提高財務服務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劉靜.高校科研“放管服”改革研究[J].科技與創新.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