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魯扉
【摘 要】隨著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保險公司車險經營明顯分化,中小型保險公司的車險經營難度在逐步增大,如何化解車險經營困境成為廣大中小保險公司需要去面對的問題。本文對最近一次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市場化改革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梳理,在分析商車費改對財產保險行業特別是中小保險公司影響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小保險公司的應對策略及建議。
【關鍵詞】中小財產保險公司;商車費改;行業影響;策略及建議
一、前言
車險是我國財產保險行業的支柱險種,多年來,車險保費收入占財產保險行業總保費收入的比重70%以上。隨著近年來商車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推行,車險保費規模占比呈現出持續下滑的趨勢,但截至2018年底,車險保費收入占財產險保費收入仍超65%。
為解決社會上普遍反映車輛保險產品保障范圍小、高保低賠等問題,在我國保險監管部門的主導下,財產保險行業于2015年6月份正式啟動了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市場化改革,意在解決多年來車險發展積累下來的詬病,擴大車險承保范圍,提升資源使用效率。
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三年多來,我國車輛保險市場發生許多積極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方面商業車險的出險率大幅下降,車主的風險意識明顯增強;另一方面車險投保率顯著提升、保險范圍逐步擴大,保險的社會保障職能得到了顯著提升。但是,隨著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推進,車輛保險市場呈現集中度提升、強者恒強的局面;中小保險公司車險經營出現市場份額下降、綜合成本率上升、經營困難的局面。
為此,本文擬通過深入分析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相關舉措、特點及保險公司的策略,尋找中小保險公司在車險市場化改革后經營困難的原因,提出相關解決辦法,以幫助中小保險公司逐步走出困境。
二、2015年我國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沿革
2015年,原中國保監會連續發布了《中國保監會關于深化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和《中國保監會關于印發〈深化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正式開啟了新一輪的車險費率市場化征程。截至目前,這次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市場化改革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監管部門以遞進的方式推動著我國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的真正市場化。
(一)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市場化改革第一階段的主要特點
2015年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第一階段,自2015年4月1日開始,試點范圍為黑龍江、山東、青島、廣西、陜西、重慶等區域,并2016年6月在全國范圍內推開。
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就是建立了自主渠道系數和自主核保系數的概念,并將全國大部分地區自主渠道費率和自主核保費率調整系數的浮動區間分別為[0.85-1.15]。
(二)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市場化改革第二階段的時間及特點
“費改第二階段”于2017年6月8日啟動,以原中國保監會發布的《關于商業車險費率調整和管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為標志。
費改第二階段的主要特點是,進一步擴大財產保險公司商業車險費率定價自主權,進一步擴大其下浮的空間;并將全國不同省市根據其業務特點,將自主渠道系數浮動下限下調至0.7或0.75、自主核保系數從0.70到0.85不等。
(三)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市場化改革第三階段的時間節點及特點
我國商業車險“費改第三階段”于2018年3月15日拉開帷幕。2018年3月份,中國保監會發布了《關于調整部分地區商業車險自主定價范圍的通知》,正式啟動了廣西、陜西和青海三個地方自主定價的試點。
這個階段是我國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終極階段,商業車險定價開始向完全市場化進發;市場主體可以根據自身的業務偏好、風險判斷和管控能力,確定自身的商業車險價格。
三、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對中小保險公司的影響
新一輪商業車險條款費率改革自2015年啟動以來,商業車險保費的折扣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由此導致了保險行業車險保費規模增速明顯放緩。截至2018年底,我國財產保險行業車險保費規模7834.02億元,同比增速4.12%,車險綜合成本率99.86%,承保利潤10.53億元;其中前三大財險公司(人保、平安、太平洋)利潤總額為94億元,是行業車險總利潤8.93倍,大部分中小保險公司處于虧損狀態。車險經營結果的加劇分化,說明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正在對我國財產保險行業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一)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市場化改革對行業的整體影響
如前所述,本輪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市場化改革的主要特征是擴大費率系數的浮動范圍。具體表現為商業車險自主折扣系數持續走低,單均保費不斷下降,市場競爭趨于激烈。
1、車險保費收入增速放緩
根據中國保險監管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以來,我國車險市場保費收入的增速逐年下降,2018年全年車險保費增速僅為4%,部分省市出現了行業性車險保費負增長的情況。2015-2018年車險保費規模和增速見下表:
表一:2015-2018年車險保費規模和增速情況
2、行業車險市場集中度在逐年提升
數據顯示,商車車險條款費率市場化改革以來,行業車險市場份額呈現出大公司增長的趨勢。2014年,車險行業前三大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為66.15%,前八大公司的市場份額為86.14%;截至2018年前三大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為67.47%,前八大公司的市場份額為86.62%。無論是前三家,還是前八家車險的市場份額都在提升,說明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的市場化改革對大公司有利。
表二:2015-2018年市場份額集中度情況表
3、精算定價技術得到了快速推廣應用
隨著商車改革的持續推進,各家公司都對車險定價技術給予前所未有的重視,大部分保險公司都開始組建自己的車險定價隊伍,制定、完善、優化精算模型,豐富定價因子,并在完全自主定價地區、直銷渠道的家用車業務上投入使用。在營業貨車方面,通過分析駕駛員行為的車聯網技術也已經在商車定價和風險控制中得到實質性運用,中大型保險公司開始嘗試將Adas、DMS、全景影像等最新科技用于風險預防和輔助駕駛習慣糾正,并研究這些因素在定價模型中的應用。
(二)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市場化改革對中小保險公司的影響
1.保費規模獲取的難度增加
如前所述,本次商車條款費率改革以來,不僅行業車險保費增速在下降,且集中度在提升,說明商業車險市場化改革以來,中小保險公司的保費獲取能力在下降,發展難度在增加,對中小保險公司的發展模式提出了較大的挑戰。
2.盈利能力下降,生存面臨較大挑戰
2015年以來,我國車險行業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數據顯示,行業車險的綜合費用率從2015年的39%上升到2018年的43.2%,上升4個百分點。綜合成本率2015年的99.38%上升到2018年的99.86%。受車險綜合成本率上升的影響,行業內絕大部分中小保險公司均處于承保虧損狀態,生存堪憂。
3.車險經營難度增加,面臨人員流失的風險
隨著廣西、陜西和青海三個省份全面自主定價的實施,我國保險行業正式開啟從行業定價向保險公司自主定價的轉變。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不僅要求保險公司具有很強的管理能力、市場拓展能力,還需具備專業的技術能力,數據運用能力。由于保險經營遵循大數法則,在全面自主定價后,大公司的優勢將更加明顯,主要表現一方面大公司有龐大的數據,精準定價能力會明顯好于小公司;另一方面,自主定價對保險公司專業人才的要求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行業將掀起又一輪人才爭斗戰,會使相關技術人員向大公司流動。受多重因素影響,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市場化改革后,將增加中小保險公司業務選擇、理賠管理、數據管理及人員管理等多方面的難度。
四、商車費改后中小保險公司車險發展的策略
針對商車費改以來財產保險行業涌現出來的問題,為較好地解決商車費改后中小保險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問題,提出如下策略和建議。
(一)行業商業車險條款費率進一步改革的建議
按照監管部門設計的商車費率改革路線,擬用6-8年全面完成商業車險的市場化改革。目前改革已經到了關鍵時刻,需要整個行業的努力,來確保商車改革的最終成功。
1、進一步統一認識,明確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路線
保險監管當局應組織相關人力對前期商車改革的規劃、路線、目標進行回顧和審視,進一步完善改革的頂層設計和規劃,讓不同規模的保險公司都能對照改革找到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同時加強商車改革的宣導,確保各地監管、行業協會、保險公司、廣大消費者都能夠充分了解商車改革,避免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市場化由于認識上的偏差成為新的熱點和行業風險點。
2、提升監管的嚴肅性,嚴厲處罰擾亂改革的行為
金融監管既要有前瞻性、適應性,更需要監管規則具備約束性。實施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市場化改革是我國保險行業的一項重大決策,監管部門在改革實施前出臺了“中國保監會關于深化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和“深化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兩個指導性文件,闡述了改革的原則、目標和實施步驟。但從改革過程出現的問題來看,整個行業對商車改革路線圖的規劃還不夠清晰,對改革中各階段可能出現問題的準備還不充分,導致商車費改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未能預料到的情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為了降低銷售費用率,行業采取降低商業折扣底限的措施,而每次下調底限不僅沒有降低市場費用,反而引起市場費用的一次次升高。
為此,在商業費改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力量,將部分檢查職能授權行業協會,當地監管部門可以根據行業協會的檢查結果進行處罰,實現銀保監會、各地監管局和各地行業協會三位一體的監管模式。對不按照改革路線圖穩步推進,甚至偏離改革路線、擾亂市場秩序的機構和人員,監管能夠重拳出擊,及時制止影響改革的市場混亂行為,保持市場的整體穩定,維護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
3、切實把握好節奏,有序推進商車改革
商車費改是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是應對金融開放的需要,商車費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整個行業的管理水平和抗風險能力。對監管、保險公司來說,商車費改都是一種新的探索和嘗試,只能是成熟一步推進一步,防止操之過急引起市場混亂。相比國外改革成功案例,我國商車費改的進程較快,改革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需要保險監管部門和保險公司一起去解決,以給市場緩沖留有余地,并通過嚴監管讓行業走出費用非理性競爭的沼澤地,引導保險公司練好內功,為全面市場化改革做好鋪墊、做足準備。
4、加強對中小保險公司扶持,建立開放有序的競爭環境
中小保險公司是非常有活力的市場主體,對維護我國車險市場的競爭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從前段時間的商車改革來看,中小保險公司遭受損失最大,不僅市場份額普遍減少,而且幾乎全線虧損。建議監管能在改革過程中考慮車險市場發展的現狀,考慮中小保險公司的實際,加強對中小保險公司的扶持。一是在監管指標上,設定有別于大公司的監管指標;二是在產品和業務模式創新上,允許中小公司先行先試;三是加強對大公司(包括區域性大公司)的監管。
(二)商車費改后中小保險公司的車險發展策略
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是不可逆轉的潮流,發達保險市場均經歷了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且都經歷行業陣痛期。因此,我國中小保險公司應高度重視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積極采取措施,以趨利除弊,確保快速適應商車費改,并抓住時機做好轉型發展。
1.調整和優化公司戰略定位,有所為有所不為
縱觀我國經營車險業務的內資財產保險公司,基本上都是全國性公司(個別開業時間短的除外),且經營保險車險業務的范圍、業務發展方向、理賠服務等方面基本一致,說明我國保險公司在車險經營方面存在高度同質化的問題。在產品、服務高度同質化的情況下,大公司的規模優勢、管理優勢、技術優勢顯露無疑,在行業利潤不斷下降的情況下,中小保險公司的經營困難是顯而易見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戰略選擇存在明顯偏差導致。
因此,面對商車費改的持續推進,中小保險公司首先應反思自身的戰略定位,是否要定位為全國性公司,車險產品是否需要覆蓋所有車型、所有使用性質。國外商車費改的經驗證明,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過程是一個優勢劣汰的過程,是一個差異化戰略選擇的過程。我們認為,我國的商業費改也將經歷國外較為類似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國的中小財產保險公司,在商車費改的前期積極應對,確定差異化的發展戰略,在經營區域、產品設計等多方面選擇差異化戰略,有所為有所不為,方可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在商車費改的過程中找到生存和發展的方向,并立足于競爭激烈的車險市場。
2.優化自身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流程
根據保險產品的定價原則,風險成本和費率附加構成了保險產品的價格基礎。在風險成本一致的情況下,市場費用和公司內部管理費用的高低成為了產品價格的決定因素;如果進一步假設市場費用是一致的,那決定產品價格高低的因素就是內部管理成本。由于受規模因素的影響,我國財產保險市場上內部管理費用差異特別較為明顯,基本表現為,三大家公司的管理成本低于7個百分點,中型保險公司(行業排名4-8位)管理成本率在10個百分點左右,其他中小公司的管理成本率超過12個百分點。中小保險公司要在競爭中利于不敗之地,客觀需要進一步精簡組織架構,優化管理流程,提高效率,以降低內部管理成本,方可降低產品價格、增加客服服務投入,提升公司車險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3.選擇并深耕符合自身定位的細分市場
不同類型的客戶對車險產品的保障范圍、服務要求是存在差異的。中小財產保險公司需要深入研究不同類型的客戶對車險產品和服務的不同要求,并根據自身的能力和戰略定位,選擇符合自己公司的細分市場。中小保險公司在確定了自身的細分市場后,應組織專人對車險細分市場的客戶需求進行深入研究,推出符合該細分市場的車險產品組合(包括車險主險的保障金額、不同的附加險組合等),明確該細分市場的賠付標準、服務時效,配套有意義的增值服務內容;更為關鍵的是,中小保險公司在選擇好細分市場后,需要做好長期耕耘的準備,年復一年地優化產品組合、簡化銷售流程、提升服務失效和滿意度,逐步形成自身在該細分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并最終構建細分市場的競爭壁壘,轉化為競爭優勢。
4.利用外部合作單位,提升自身能力
在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市場化改革的背景下,車險經營的競爭單純的銷售能力競爭轉變化為產品開發能力的競爭、產品定價能力和報價能力的競爭,而支撐這些能力的是公司的人才儲備、數據儲備以及結合客戶需求的產品設計能力。中小保險公司由于自身數據積累、人員儲備等方面與大公司差距較大,靠自身能力很難解決產品開發、定價和報價等問題,需要借助外部中介機構的力量,建立自身的產品定價系統、提高業務選擇能力、定價和報價能力,以在費率市場化的過程中能利于不敗之地。
5.通過創新產品提高公司的業務發展能力
如前所述,中小保險公司要想在商車費改的大環境下生存和發展,除了有合適的戰略、符合要求的細分市場外,還需要有創新的勇氣和魄力,并在科技等手段的支持下,將不可保風險轉變為可保風險,進而解決商車費改環境下業務和利潤下滑的問題。從國外的經驗來看,中小保險公司可以開發專門針對高風險業務人群,營業貨車專屬產品,基于UBI里程的車險產品,豪華汽車專屬產品等,通過專屬產品搶占細分市場,提高公司的業務發展能力。與此同時,中小保險公司也要善于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將遙感技術、自動剎車系統等運用于相關產品的管理中,在拓展業務的同時,通過風險管理降低風險、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參考文獻】
[1]吳軍.商業車險市場化改革淺探[J]. 上海保險,2011.
[2]彭鵬.中國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及保險監管應對策略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碩士畢業論文 2017 .
[3]林斌. 從國際經驗看我國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市場化改革面臨的風險與對策[J]. 上海保險,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