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悅 谷勵
【摘 要】吉林省的戰略地位已經發展成為東北亞開發開放的重要窗口,長春市身為吉林省的省會,應該充分的利用現有資源,結合國家的政策指導,發現更多提升長春市區域的提升路徑,為推動區域經濟快速增長砸下夯實的基礎。本文對長春市區域物流能力進行評價并且加以分析,主要是從區域經濟因素、區域交通及物流因素和區域政策因素三個方面選取出了影響長春市區域物流能力的多個指標,并通過熵值法計算出影響長春市區域物流能力的各個指標占的比重,探究提升長春市區域物流能力的解決辦法與措施,進一步的推動長春市的區域經濟發展。
【關鍵詞】區域物流能力;熵值法;區域經濟
一、長春市物流發展現狀
長春市是東北三省的中心,位于我國東北松遼平原腹地。長春市的資源非常豐富,經濟也發達,經過多年來的發展與積累,長春市國民經濟保持了快速的增長,綜合實力也已經明顯的增強了,并且也帶動了物流業得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1物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物流基礎設施是指在供應鏈的整體服務功能上和供應鏈的某些環節上,滿足物流組織與管理需要的、具有綜合或單一功能的場所或組織的統稱,主要包括公路、鐵路、港口、機場、流通中心以及網絡通信基礎等。近幾年來,長春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這為長春市的物流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定地基礎。據有關資料統計:截止到2017年底,長春市全市道路總面積達到7715.2平方米,道路長度3534.7公里,人均道路總面積19.8平方米。公路里程已經達到了20332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已經達到了279.3公里。汽車、農產品、生產資料三大批發市場集群已經嶄露頭角。
1.2物流企業不斷壯大
物流企業的數量逐日增多,從整體上來說,各個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素質也逐漸在提高,一些企業從當初零零散散的小個體戶,已經成長為了具有較強實力的大企業。到目前為止,全長春市經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評定的A級企業有20多家,被政府授予“誠信企業”的有50多家,企業的穩步成長為物流產業的發展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1.3信息技術不斷完善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化也成為了物流行業快速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到目前為止已經擁有了較大型的公用物流信息網站,例如:長春物流信息網。絕大多數的物流企業都擁有屬于自己的網站;將近1/5的車輛安裝了GPS衛星定位功能,實現了實事監管。更多先進的技術設備在物流企業中開始使用,例如:條碼技術、配載配送和路徑優化技術等等。
二、長春市區域物流能力評價體系構建
2.1區域物流能力評價指標的選取
區域物流能力體現了在一定范圍內,物流系統能夠滿足各種物流服務活動的能力。本文將從區域經濟因素、區域交通及物流因素和區域政策因素三個方面選取影響長春市區域物流能力的指標,構建長春市區域物流能力評價體系。
2.1.1區域經濟因素
經濟與物流是有互相推動的,因此區域經濟因素也是衡量區域物流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綜合相關研究文獻,選擇能夠反映經濟總量的相關指標如下:人均地區生產總值(GDP)、社會消費零售總額、進出口貿易總額。
2.1.2區域交通及物流因素
物流業務量是能最直觀的反應物流能力的體現,基于長春市的物流現狀,選擇等級公路里程、貨物周轉量這兩個最直接反應物流量的因素作為指標。
2.1.3區域政策因素
地區的發展很大層面取決于國家的政策方針,既能正確的指引發展方向,又能夠在發展中矯正一切不正確。財政支出是指地方政府為實現其社會和政治職能,按照財政預算將部分財政收入有計劃的投入社會建設項目中的支付行為。能夠反映出政府的關注焦點與投資傾向,是政府宏觀調控的重要措施。城鎮登記失業率是判斷居民所在地區就業情況的關鍵性因素,變相的體現出了政府當年宏觀調控就業的控制手段和力度。由于物流產業和商貿服務業、制造業等多個產業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因此從失業率指標上能夠反映出物流產業的發展態勢情況。
2.2基于熵值法評價長春市區域物流能力
在綜合評價所使用的方法中,熵值法所給出的指標權重值具有比較高的可信度和客觀性,因此基于2011年至2016年(C1-C6)對各個指標所獲取的數據,根據已經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采取熵值法對長春市區域物流能力進行評價。根據2011至2016年各指標的不同變化不同情況來劃分等級,各等級的得分分別為100、80、60、40、20。
利用熵信息的概念確定權重,假設多屬性決策矩陣,用ej來表示所有年份對因素Pi的貢獻值,其中k=1/ln(n)>0,為調節系數,本例中有6個年份,7個因素,所以求得k為0.558111,再求出來k與新矩陣當中每一列和的乘積,獲得的7個積就是所有方案對屬性xj的貢獻度了,至此所有的ej就求出來了:
dj為第j屬性下各方案貢獻度的一致性程度。dj=1-ej,各屬性權重為對應的dj與所有dj和的商,求得各屬性的權重為0.12、0.18、0.18、0.12、0.17、0.11、0.12,因此可得出在影響長春市區域物流能力的眾多因素中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占比重18%,進出口貿易總額占比重18%,全年公路貨物周轉量占17%,地區生產總值(GDP)占比重12%,等級公路里程占比重12%,城鎮登記失業率占比重12%,財政支出占比重11%。
三、長春市物流能力發展的對策
基于以上熵值法對影響長春市區域物流能力的眾多因素所占比重,從區域經濟因素、區域交通及物流因素、區域政策因素三個方面分別提出提升長春市區域物流能力的對策。
3.1區域經濟因素
(1)穩步擴大投資,只要是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穩步擴大投資規模,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地區生產總值。
(2)積極進行招商引資。現在,各地經濟發展既有競爭性,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互相聯系的。因此要積極進行招商引資,努力發展自身的經濟。
(3)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環境、水、電力、通訊、網絡、人力資源等等這些基礎設施一定要不斷搞好,有利于提高地區生產總值。
(4)持續發展第一、二、三產業。一、二、三產業都很重要,都要發展,都要重視,可以為提高地區生產總值打下良好的基礎。
(5)穩步提升人們的收入水平,逐步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就會提高地區生產總值。
(6)夯實統計,明確部門職責。確保社零統計的過程有人抓,有人管。
(7)實施消費促進。要建立長春市核心商圈,提高周邊購買力。
(8)繁榮長春市旅游業,吸引更多的外地消費。加大力度發展旅游行業,帶動旅游消費持續不斷的增長。
3.2區域交通及物流因素
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交通物流運輸是極重要的因素之一,對于物流運輸行業來說,融合了包含倉儲、運輸、信息以及貨代等各行業在內的綜合性服務行業。因此提升區域交通與物流就更能夠進一步提升區域物流能力,具體措施如下:
(1)構造區域物流中心,在長春市政府的引導下,深化交通運輸企業的改革,積極引導交通企業提升自身物流管理水平,構造長春市的區域物流中心。
(2)調整地鐵周邊公交線路及運力,提升城區周邊新建區域公交覆蓋率。新增更新公交車數量。動員社會力量,改造三環以內的各個主要街路是我候車亭、站牌。推動長春市公交場站建設,改造公交車硬隔離設施。
3.3區域政策因素
長春市交通運輸局要加大監管執法力度,持續開展交通運輸重點領域安全專項整治和隱患治理。
(1)推進以公轉鐵為主的貨運結構調整,引導糧食、整車等大宗貨物向鐵路運輸轉移,降低運輸成本。
(2)推進客運結構調整,引導市民公共交通出行由地面轉入地下,發展公鐵、空巴等多種形式的旅客聯程運輸,對凱旋公路客運站、高速站等設施進行維修
(3)建成智能監管服務平臺,解決取證難、執法難、查車難等問題。以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全面提升行業監管與服務保障能力。
【參考文獻】
[1]金偉龍. “一帶一路”戰略下長吉圖區域物流能力評價及提升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7.
[2]陳慧敏.京津冀區域物流能力評價與空間布局優化研究[D].天津商業大學,2018.
[3]王涵. 長春市區域生鮮農產品物流能力評價研究[D].吉林大學,2016.
[4]周泰,王亞玲.提高我國區域物流能力的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03):18-22.
[5]姜瑞華,彭頻.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湖南區域物流能力評價分析[J].中國商貿,2014(04):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