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運男 申屠彩芳
【摘 要】網絡借貸發展中不乏各種紛爭的存在,如平臺跑路、債權債務人訴訟權益無法得到保障等惡性事件,已經嚴重破壞到現有的司法秩序。文章從實踐角度,就創建網絡借貸糾紛的電子訴訟機制、明確網絡借貸平臺的定性和完善網絡借貸格式條款的認定方法等方面提出構建和完善網絡借貸糾紛訴訟解決機制。
【關鍵詞】網絡借貸糾紛;訴訟解決機制;電子訴訟機制;格式條款
網絡借貸在我國的發展歷程相對較短,網絡借貸糾紛的訴訟解決機制存在很多不足。若不能有效、及時地完善網絡借貸糾紛訴訟解決機制,將會嚴重損害司法公信力,產生更多糾紛。
一、我國網絡借貸糾紛訴訟解決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1.傳統糾紛訴訟解決機制解決網絡借貸存在局限性
網絡借貸糾紛訴訟發生時,可能當事人人數眾多且分散在全國各地,基本不具有訴前調解的可能性,相關訴訟文書的送達也將耗時耗力;在進入庭審程序后,由于網絡借貸關系一般通過線上的形式產生,相關協議及糾紛事實均存儲于網絡介質中,從中提取材料及證據的財力、時間成本也很大。因此需要對現有的網絡借貸糾紛訴訟解決機制進行全面的優化。
2.對網絡借貸平臺的性質規定不準確
網絡借貸行業在我國發展的初期階段,將其定性為“信息中介服務”。但實踐中大多數平臺更多的提供擔保或者其他金融服務,網絡借貸行業已經逐步顯現中介性質的網絡借貸平臺的缺陷。大多數網絡借貸糾紛案件中,網絡借貸平臺存在著擔保、轉讓債權利益等行為,在具體案件中容易造成法官對平臺定型的錯誤。
3.不當認定網絡借貸糾紛訴訟解決機制中格式條款情形
對于平臺來說,使用格式條款能夠減少繁雜的工作量。但對這種未經事前商議的固定合同條款,往往會出現理解差異或者接受條款一方的不知情,導致合同無效情形,減損雙方權益。在網絡借貸過程中,平臺多數采取包括本金、利息、借款期限、責任劃分等在內的固定格式與借貸者簽訂合同,不同意其中條款的便不存在合同訂立的可能性。對于有著迫切需求的當事人來說,格式條款的簽訂不能反映雙方交易的意識自由,借貸者也可能因自身疏忽大意而誤簽了相關條款。
二、網絡借貸糾紛訴訟解決機制存在問題的分析
我國關于網絡借貸的法律法規缺失嚴重,關于網絡借貸定性、行業準入、監管規定及救濟方式等仍不完善。
首先,《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將網絡借貸平臺定性為“信息中介”,但難以滿足實踐中擔保責任和債權轉讓問題的解決。其次,《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核心在于規制民間借貸法律情形,且只提出了網絡借貸平臺承擔擔保責任的類型,并未涉及其他方面;另外,《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只是概括性規定了當事人違反法律法規需要承擔的行政和刑事法律責任,忽略民事責任制度的創新適用。i最后,對于網絡借貸平臺的行業準入和監管上,網絡借貸平臺無需信用審核或者其他規范性手續,這也是大多數平臺違約糾紛產生的根源。
三、完善我國網絡借貸糾紛訴訟解決機制的建議
1.創建網絡借貸糾紛的電子訴訟機制
筆者建議首先應構建覆蓋全國法院系統的網上訴訟服務平臺,其功能應涵蓋包括在線立案、在線閱卷、網上開庭審理、電子數據的調取、網上執行以及相關證據材料的存儲功能等方面的內容。其次還要健全網上庭審機制。由當事人通過網絡實名認證、人臉識別或法院線下認證等方式完成實名認證,再進入網上訴訟服務平臺申請立案,并由服務服務平臺自動識別準予立案,對不符合立案標準的申請進入人工核實。網上開庭的啟動應遵循當事人申請、法院決定的原則,由當事人自行選擇庭審方式。在網絡環境所能提取的證據材料基礎上,可適當增加平臺提供相關網上證據的義務,并在綜合依據借貸人和平臺的交易記錄、溝通習慣及個人信用等后,結合案件事實對證據做出認定。
2.明確網絡借貸平臺的定性
網絡借貸平臺的定性是網絡借貸合法存在的基礎,因此在網絡借貸糾紛訴訟解決機制中,必須由高位階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定性,以實現網絡借貸行業的正當性。ii定性并非將其強制規定限制在法律規定中,而應當根據經營模式和交易規則整體認定。筆者建議相關立法可以將網絡借貸細分為借貸關系、委托或居間關系、擔保關系和債權轉讓關系等,也可根據將來的發展的需要適時地增改相關規定。
3.完善網絡借貸格式條款的認定方法
在網絡借貸糾紛中,需要對借貸人的主觀心理狀態、借貸環境以及條款的合理性進行綜合認定,如借貸人急切需求資金時,往往因為迫切心理而疏于檢查條款,當其他條件成就時可視為該格式條款產生無效情形。筆者認為,認定格式條款是否有效時,應采取兩面解釋:一者,當一方處于絕對的合同優勢時,在沒有其他情況下采取有利于相對方進行解釋。根據當時簽訂條款的大背景,若相對人具有認知的可能性,則可以適用平臺所主張的解釋意義。
四、結語
網絡借貸一邊呈現著突飛猛進的繁榮,另一邊卻是平臺跑路、難以收回借貸資金等各種各樣的糾紛,其訴訟解決機制在實際運用中也略顯不足,成為當前網絡借貸發展的詬病。我國在創新電子訴訟機制基礎上,對于格式條款的簽訂可建立行政機關的事前審查制度,對于不符合規定的格式條款予以限制,充分解決格式條款的不利面。
注釋:
i 馬正琳.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的法律監管[D].蘭州:蘭州財經大學,2017:24.
ii 馬正琳.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的法律監管[D].蘭州:蘭州財經大學,2017:46.
【參考文獻】
[1]李愛君.民間借貸平臺法律制度的完善[J].福州大學學報,2011(6).
[2]卜亞,印夢婷.P2P網絡借貸行業自律:理論模型與跨國經驗[J].金融監管研究,2018(08).
[3]丁海湖,田飛.P2P網絡借貸糾紛審判實務問題研究[J].法律適用,2017(05).
[4]李成斌.P2P網絡借貸平臺民事責任探究[J].法律適用(司法案例),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