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冰雅
【摘 要】我國傳統法律中慫恿尊、長對卑、幼的家暴一直影響至今,當下社會同樣存在著嚴重的家庭暴力現象。家暴和其他暴力一樣,侵犯基本人權,同時給受害人造成心理上的創傷和精神上的負面影響。政府推出了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來維護婦女兒童以及老人等家庭成員的合法權益。但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十起涉家庭暴力典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在司法實踐過程中,我們的反家暴法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關鍵詞】家庭暴力;正當防衛;人身安全保護令
一、家暴產生原因
我國家庭暴力的產生原因,主要分為四點:生活壓力的發泄、不正當生活習性的惡劣影響、社會監管且懲治施暴者不到位、以及傳統法律中的文化影響。
第一、生活壓力的發泄。在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出,家暴中的施暴者通常情況下以男性為主,而受害者通常為女性,其次為未成人和老人。男性在外進行長期的工作、人際交往活動中,會逐漸積累生活的壓力和心理上的負擔,而其自尊心常常也十分高傲。與此同時,家庭也隨之成為了他們的宣泄場所。由于男性天生在心理、生理上比女性具備一定的優勢,因此,虐待、辱罵、毆打甚至性虐待女性也就成為家暴的常見類型。
第二、社會監管不利并且懲治施暴者的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完善。在我國,家暴容易被大家理解為“家事”,“家丑不可外揚”也就成為了大家避而不談,不愿得到外界幫助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國在對待護受害者權益時一直處于被動狀態,在通常情況下,很少會有相關部門主動管理。盡管家庭暴力性質比社會上一般暴力惡劣,但它成了相關部門不予介入,懲治過輕的真空地帶,這實際上是對施暴者的姑息縱容,失去了法律應有的震懾和預防作用。應當追溯至傳統法律中對待家庭成員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三,傳統法律中的文化影響。晉律把“五服”與刑法結合起來,尊長侵害卑幼用輕刑,相反,卑幼侵尊長則用重。除此之外,唐律中的規定也是加劇了有著天差地別之分的長晚輩、夫妻關系。子孫如果違反祖父母、父母的要求,則長輩們就可以合法地施以家暴。在夫妻關系中,如果丈夫過失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則可以不被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假如妻折夫一支,加凡人三等,流三千里,過失減二等合徒二年半。”這與丈夫過失弒妻相比,也是天壤之別。i也就是說,我國傳統法律的規定,都在鼓勵著家暴的實施。
二、家庭暴力的認定和預防
在司法實踐中,家暴的認定具有一定的難度。首先,家暴行為具有隱蔽性。此種暴力行為多發生在相對封閉的家庭內部,知情人很少,即使知情也為了少惹事而不愿意作證,導致受暴人舉證困難,如果施暴人不承認,往往證據難以查證。其次,家暴行為一般具有持續性。如果施暴者的第一次暴力行為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以后就會反復發生,通常暴力行為也會越來越頻繁。再次,隨著時間的推移,家庭暴力行為的傷害程度通常是越來越重。還有就是受暴人態度的反復性,大部分受暴人顧慮較多,由于與施暴人是一個經濟共同體,所以很多受暴人只是希望司法機關教育一下施暴者,而不是將其繩之以法,這也往往會使案件的依法處理陷入僵局。最后,暴力行為手段具有殘忍性。ii
(一)家庭暴力犯罪認定的困難
家庭暴力認定難,是全世界家庭暴力訴訟中的難題。訴訟中爭議事實的認定需要通過證據來證明,家暴犯罪同樣不例外。但是家暴案件的認定過程與普通案件有著明顯的不同,即“證據少,證明難”。通常情況下,“家庭暴力發生在家庭中,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即使有偶爾知曉的證人,也大多因為不愿意或不敢而拒絕作證。家庭中成員的證言,因為被認為與當事人雙方有利害關系,法院很少采納。” iii
(二)受暴人以暴制暴行為的定性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十起涉家庭暴力典型案例之中,薛某鳳故意殺人案—養女被養父長期性侵殺死養父獲刑。薛某鳳自幼遭受養父性侵,薛某鳳成年并結婚后仍受其養父威脅并性侵,進而在其養父欲再次性侵時趁其不備將其捆綁、殺害。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薛某鳳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
在司法實踐中,受暴人殺害施暴人的行為如何定性具有爭議。由于家暴行為的特殊性,常常與故意殺人、正當防衛有著密不可分,卻又難以辨別的關系。正當防衛是針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行為實行防衛,所謂正在進行,是指不法侵害正處于已經開始并且尚未結束的進行狀態。而受暴人都趁施暴人不備“以暴制暴”殺死施暴人的行為,多數情況下都是趁施暴人不備,或是酣睡或是醉酒不備,才動手殺害施暴人因而無法認定其為正當防衛。但是考慮實際情況,多數女性無法在正在受到家暴時就做出有利的反抗,由于男女性力量差異、身高差異等生理心理上的差異,女性此時的反抗或暴力自救很可能會激化男性的激烈情緒,甚至會出現致死的傷害。筆者認為這是非常不平等的對抗。因此,對于女性而言,無法正面反抗家暴時,多數人會采取暗中反抗的方式。雖然有時間上的滯后性,但筆者認為其性質應該屬于正當防衛的特殊情況。
(三)預防家暴犯罪機制
人身安全保護令是反家暴、保護受害人利益的一把利劍并且在我國試點法院已經運行多年。人身保護令即是在普通法下由法官所簽發的手令,命令將被拘押之人交送至法庭;以決定該人的拘押是否合法。人身保護令是以法律程序保障個人自由的重要手段。任何人士如果被拘押,皆可以由自己或他人向法院挑戰拘押的合法性,并迅速獲得裁決。在某些地方,人身保護令在國家緊急狀況下可以被暫停。保護令主要針對的案件是防御型家暴案件,也就是說在于防止家暴危險的變現。iv當申請人曾經遭受家暴,具有家暴常有反復的特點,被申請人的家暴行為有再續的可能時,申請人即可以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除此之外在家庭中,如果兒童和老人也受到了家暴,我國新出臺的反家暴法就可以保護他們。針對受侵害的兒童、老年人的救助措施主要有:強制報告制度、照料和養護服務以及國家監護等。例如,民政部門為受暴兒童和目睹暴力的兒童提供的專門庇護和照料服務。這種臨時性救助機構提供,也可以通過家庭寄養、自愿助養等方式進行。照料服務的內容除日常生活起居保障,還包括為這些兒童提供心理疏導、情感撫慰等。
注釋:
i 王立民,《中國當今家暴的傳統法律原因》,《政治與法律》,2017年第12期。
ii 趙秉志、郭雅婷,《中國內地家暴犯罪的罪與罰 ———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四起家暴刑事典型案件為主要視角》,《法學雜志》,2015年第4期。
iii 陳敏:《關于家庭暴力認定難的思考》,載《法律適用》2009年第2期。
iv 余文堂,《獨立保護令案件的家暴證明》,《人民司法》,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