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杰峰
【摘 要】自貿區公證業務拓展和創新為自貿區法律服務共同體進一步賦能和加持。自貿區公證機構圍繞現代法律服務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探索在新時代公證機構主動創新公證法律產品和拓展服務方式,充分發揮公證預防糾紛的職能作用,為社會治理提供新路徑。通過優化體制機制,加強人才儲備和培養,創新公證宣傳方式和全面實施公益公證法律項目,在傳統公證項目上轉型升級,利用信用化手段構建公證民生數據共享平臺,積極參與自貿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為自貿區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公共法律服務。
【關鍵詞】自貿區;公證;拓展與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自貿區公證機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進自貿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設覆蓋全業務、全時空的公證服務網絡,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貿區公證機構是司法行政機關為構建新時代完整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主動服務自貿區法治建設和優化營商環境、服務投資、貿易制度創新的重要舉措。自貿區公證業務的拓展和創新關系到公共法律服務覆蓋面,關系到否全面充分滿足人民群眾、商事主體對公證法律服務和美好生活需要,符合新時代公證法律服務供給側結構改革,是全面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重要體現。
自貿區公證機構與自貿區仲裁機構,律師事務所以及司法鑒定機構、知識產權服務等機構組成法律服務職業共同體,共同致力服務于自貿區法治建設,推動自貿區法律服務市場進一步開放和深度融合發展,構建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現從機制體制、隊伍建設、傳統業務創新升級、信息化手段等方面談談公證業務拓展和創新,為公證機構更好服務于自貿區法治建設提供新的航向。
一、堅持公益屬性,優化公證機制體制
現時,自貿區公證機構大多數屬于公益一類或公證二類事業單位,但由于受人員編制和經費的嚴格限制,嚴重阻礙公證人才引進,人才使用缺乏靈活度,沒有招聘自主權。應該是打破身份界限,暢通人才引進渠道,實行公證機構按需設崗、自主聘用;全員實行勞動合同制管理。經費上采取自收自支方式,全面實行績效工資機制。必須高度重視,要切實與編制、人社局、財政局等部門溝通好,創新公證機構編制管理,制訂并出臺符合現代法律服務業績效方案,為自貿區公證法律服務業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二、重視人才儲備,優化人才資源配置
要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政治標準,強化“四個意識”,高標準培養公證員,努力提高公證隊伍整體素質。從律師、仲裁員、法官、檢察官引進人才,為自貿區公證業務拓展和創新提供智力支撐,維護公證機構公信力和行業形象。
三、創新公證普法宣傳方式
鼓勵推動公證機構積極開展送法進社區、校園、送法進基層等專項公證普法活動。必要時可與基層司法所簽署公證顧問法律服務協議,創新和豐富基層普法宣傳路徑和模式;可以由公證機構牽頭成立“巡回公證普法宣講團”,為居委會、村委會、學校、企業、商(協)會、機關等單位舉辦專題公益普法活動,擴大宣傳陣地和對象,讓更多老百姓知曉公證,信任公證,運用公證。
四、實施公益法律援助,充分發揮行業示范引領作用
積極組織公證員參加自貿區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動。為符合條件的殘疾人、五保戶、低保戶、軍烈家屬、勞動模范以及年滿80周歲的老年人提供免費咨詢、免費預約、免費公證法律援助,彰顯自貿區公證機構主動承擔和履行社會責任制,發揮公證行業在社會公益事業擔當和示范引領作用。
五、重構傳統家事公證業務
組建家事遺囑中心,重構傳統家事公證業務,這是自貿區公證機構主動適應新時代家族財富規劃管理與財產傳承法律服務需求,是將傳統的家事類公證法律服務轉型升級重要舉措和平臺。自貿區公證機構應堅持當事人用戶思維,注重客戶體驗,努力鍛造更優質更個性化更高端的綜合性公證法律服務。無論是服務理念,服務質量,服務產品均應按當事人的需求要有巨大提升。公證機構圍繞當事人委托,了解其真實需求,做好盡職調查,幫助當事人解決交易和物權以及債權、股權安全問題、股權物權交易效率問題、便捷問題、配套問題,創新產品、創新流程。通過進行家事法律咨詢、起草文本、家族財產傳承、跨境法律策劃、遺囑、繼承、意定監護協議、財產約定協議、分家析產協議、信托合同等公證事項,為當事人提供一條龍、綜合性公證法律服務。
六、建立自貿區公證民生數據共享平臺
方便公證機構和居民以及商事主體查詢、核驗、使用、共享民生數據和公證數據,方便自貿區內居民和商事主體工作學習投資生活。應以連通、貫通、融通為重點,由公證機構牽頭推動民生數據相互銜接。加強在法律服務、金融、戶政、教育、商事登記、不動產登記、衛生健康部門、民政部門的婚姻登記等領域的對接和共享交換。
七、積極參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優化公證法律服務供給
2019年3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自貿區公證機構應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批示精神,積極配合,以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為統攬,以實現便捷精準高效智能公共法律服務為目標,緊緊圍繞全國公證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要求,妥善應對簡政便民和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變化,適時調整發展思路和策略,深入推進公證領域“放管服”改革,深化公證減證便民工作。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和人民越來越關注公證,了解公證,需要人性化、體現以人為本、有溫度有溫情的公證專業服務。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形勢下,人民群眾都希望通過公證法律手段去預防糾紛,保護自己財產安全。因此,自貿區公證機構責任重大,任重而道遠。自貿區公證機構應在司法行政機關指導和幫助下,以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臺為載體,通過全面優化體制機制,加強人才儲備,創新公證宣傳方式和全面實施公益公證法律項目,在傳統公證項目上轉型升級,利用信用化手段構建公證民生數據共享平臺,與律師事務所、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鑒定機構、仲裁機構、司法所、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各專業法律服務機構共同參與,構建覆蓋城鄉的自貿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作出了積極貢獻。全面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以公證業務拓展和創新為抓手,著力建設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自貿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必定能適應和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為自貿區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周旻良.發揮公證職能服務浙江舟山群島新區——以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小企業為例[J].職工法律天地,2018(6):272-273.
[2] 劉慧.傳統公證業務的發展和創新[J].活力,2017(17):31
[3] 周軍.公證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思考[J].中國司法,2017(4):41-45.
[4] 趙金良.新形勢下公證業務拓展[J].魅力中國,2018(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