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
【摘 要】2015年6月漯河市召開文明河南建設工作座談會。會議指出,對文明河南建設工作要認識到位、重點突出、嚴格要求、務求實效。要把文明河南建設與當前我市“兩城同創”結合起來,同部署同考核,通過“兩城同創”工作的開展促進文明河南建設。本文通過打造“文明河南”建設“文明漯河”的戰略意義和主要任務,來提出文明漯河建設的措施。
【關鍵詞】文明河南;文明漯河
2013年11月15日郭庚茂《在全省領導干部會議上的講話》指出要緊緊圍繞打造富強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麗河南“四個河南”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加強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制度建設“兩項建設”,推動河南全面深化改革,將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成果轉化為我省發展思路、發展舉措的進一步完善提升,轉化為深化改革的重點突破,轉化為黨的執政能力和干部隊伍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2014年1月16日,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文明河南建設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并提出《推進文明河南建設的若干指導意見》。2014年11月14日漯河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推進文明河南建設若干指導意見《實施方案》,對我市推進文明河南建設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市委書記馬正躍主持會議并講話,強調要高度重視、虛功實做、抓好結合,不斷提高城鄉居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為富民強市加快發展提供精神動力。2014年12月漯河市出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文明河南”建設的若干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實施方案,要求各級黨委、政府把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指導意見》、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列入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加強教育引導,營造輿論氛圍,建立長效機制,持續抓好各類創建活動,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2015年6月漯河市召開文明河南建設工作座談會。會議指出,對文明河南建設工作要認識到位、重點突出、嚴格要求、務求實效。要把文明河南建設與當前我市“兩城同創”結合起來,同部署同考核,通過“兩城同創”工作的開展促進文明河南建設。
一、準確把握“文明河南”建設語境下的“文明”內涵
“文明”是一個有多種內涵的概念。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文明指人類改造世界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社會進步和人類開化狀態的標志。在《辭海》中文明一是指文化,如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二是指人類社會的進步狀態,與“野蠻”相對;三是指光明,有文采。在西方,文明譯為civilization,來源于拉丁文civilis,意思是“公民的、國家的、社會的”進步狀態。據百度百科的釋義,文明是指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根據一般的劃分標準,文明分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是人類改造自然的物質成果。表現為人們物質生產的進步和物質生活的改善,是精神文明的物質基礎,對精神文明特別是其中文化建設起決定性作用,物質文明的性質為生產方式所決定。精神文明是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過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人類智慧、道德的進步狀態,精神文明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及政治保障,法律保障和智力支持。精神文明包括兩大方面:一是科學文化方面,包括社會的文化、知識、智慧的狀況,教育、科學、文化、藝術、衛生、體育等項事業的發展規模和發展水平;二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會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會風尚和人們的世界觀、理想、情操、覺悟、信念以及組織性、紀律性的狀況。
201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倡導文明新風。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大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愚公移山精神、紅旗渠精神、焦裕祿精神。深入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廣泛開展“做文明人、辦文明事”主題實踐活動。《指導意見》: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培育“做文明人、辦文明事”的社會風尚,形成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的思想道德基礎和良好社會環境。兩個文件關于文明河南建設的內涵,集中到一點就是: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
(一)注重細節
文明無小事,細節決定成敗。要想在文明上拿到高分,就必須尊重文明的細節。不隨意丟棄垃圾、不隨地吐痰、不闖紅燈、不說臟話等,這些體現在人們日常那個生活的細節是“小事”,但展現的卻是河南形象的“大事”,傳遞出的是河南人的文明素養。
(二)突出重點
針對“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的突出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的基本任務。河南結合省情把“文明河南”建設作為一項基礎工程、靈魂工程,突出做好幾項重點工作:一是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二是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三是開展文明城市和文明單位創建活動;四是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五是大力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為未成年人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漯河市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任務,突出道德建設、誠信建設、法治建設和服務型機關建設四項重點任務,提出開展“踐行價值觀、文明我先行”主題系列活動。
二、打造“文明河南”建設“文明漯河”的戰略意義
(一)推進文明漯河建設為漯河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智來自于知,來自知識的儲備和積累。知識又靠教育來獲得。《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漯河市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堅持價值引領,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創建活動全過程;堅持貼近師生,使每一名師生都成為創建活動的實踐者和受益者;堅持注重實效,引導創建活動穩步推進、普遍開展,力戒形式主義;堅持廣泛參與,把創建活動延伸到班級、宿舍和每個師生員工,夯實校園文明根基。每年推出一批市級“文明校園、文明班級、文明教師、文明學生”,每三年推出一批市級“文明校園標兵”,并擇優推薦優秀學校參評省級、國家級文明校園。
漯河市加強文明行為規范宣傳教育,編印了《漯河市民行為規范100問》、《優質服務100問》和《農村居民基本行為規范50問》等,免費發放給市民,并通過大力宣傳引導,促進市民文明行為習慣養成。利用道德講堂、遠程教育平臺,加強對居民文明公約、行為準則和文明城市測評應知應會內容的宣傳普及。
(二)推進文明漯河建設確保漯河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和水平
孫中山曾說過:物質文明與心性文明相持,而后能進步。當一個民族經濟發展起來之后,往哪個方向走,精神文明建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今天的中國,連續連續30多年保持近10%的經濟增長,城鄉居民收入更是增長30倍以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時我們還宣稱和平崛起,走和平發展的道路,這是符合人類文明發展方向的。就漯河來說,我省提出了富強河南、文明河南,做大做強河南的同時,漯河也在其中,也把握了經濟發展的正確方向。
(三)推進文明漯河建設是重塑漯河形象優化發展環境的迫切要求
這里的形象指城市以其自然的地理環境、經濟貿易水平、社會安全狀況、建筑物的景觀、商業、交通、教育等公共設施的完善程度、法律制度、政府治理模式、歷史文化傳統以及市民的價值觀念、生活質量和行為方式等要素作用于社會公眾并使社會公眾形成對某城市認知的印象總和。以前河南人在外地的形象就是造假、偷、騙、吹。現在漯河舉辦了十四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食博會的影響力是一年比一年強,舉辦規模是一年比一年大,展會效果是一年比一年好。
(四)推進文明漯河建設是創造美好生活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徑
美好的生活,不僅需要GDP。當解決了溫飽問題,人們幸福指數的提高更多地依靠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舒心的生活環境。目前我市在道德建設領域也面臨著很多問題,人們對提升道德水平的愿望十分強烈。文明漯河建設通過倡導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字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將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等核心價值觀真正植入到人們的大腦,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必將大大促進文明素質的提高。加強文明建設,提升道德水平,做文明漯河人。
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明河南”建設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人們做文明人、辦文明事,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核心價值觀不僅廣泛作用于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方面,而且對每個社會成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有著深刻的影響,直接決定著人們的文明取向。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的,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
近年來,中國社會正值發展關鍵期、社會轉型期、改革攻堅期和矛盾凸顯期,人們思想上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加,社會輿論多元并進,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出多樣化態勢。這就迫切需要在社會生活中明確樹立起一面價值觀念上的精神旗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其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內核,具有先進的價值理念和鮮明的價值導向,為人們判斷是非對錯、作出價值選擇提供正確的標準。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抵御西方意識形態滲透
當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蕩相互碰撞相互競爭,對我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同時伴隨著中國的崛起,西方國家將我國的發展壯大視為對其價值觀念和制度模式的挑戰,加緊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河南作為擁有一億人口的大省,必然也會受到強烈的沖擊。形勢要求我們必須在思想文化領域公開樹立起鮮明的旗幟,科學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性所在,用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提高辨別中西兩種價值觀的能力,筑牢抵御西方價值侵蝕的“銅墻鐵壁”。
(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化解思想道德領域危機
價值觀是思想意識的“主心骨”、精神文明大廈的“頂梁柱”。當前在一些領域存在著“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的不良問題,敗壞了社會風氣,損害了河南形象。必須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弘揚正氣,抑制邪氣,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的社會氛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正確的價值引領和有力的精神支撐。
四、打造“文明河南”建設“文明漯河”的主要任務
(一)道德建設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道德是文明的基礎。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職業道德標準和相應的要求,要善于通過教育提升、輿論引導、社會實踐等多種途徑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揚正氣、講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二)誠信建設
孟子:“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漢代文字學家許慎:“誠,信也。”“信,誠也。”誠信是社會良好運行的道德基礎,誠信事關河南的形象,也事關漯河的形象。當前誠信危機是道德領域最突出的問題。十八大報告指出:道德失范,誠信缺失,將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作為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來開展專項教育和治理。要把誠信體系建設作為文明河南建設的基礎工作,增強誠信意識,加強誠信教育,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監測機制、評價機制和懲戒機制,有效引導價值取向,規范人們的行為。加強誠信建設,做信義漯河人。
(三)法制建設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社會學研究表明,在一個社會秩序穩定、人員流動較小而大家彼此熟悉的熟人社會,有共同道德感的約束;而在一個社會流動加速的陌生人社會中,由于缺乏共同道德感的約束,各種造假之類的非法活動就自然多起來,我們不可能單純依靠道德的約束,還必須依賴法律,道德只有在法律具有足夠的懲罰力度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起來。所以說法治是社會文明的標志之一,法律法規是推廣社會主流價值的重要保證。要充分發揮法律懲惡揚善、激濁揚清的硬約束成效。要加強知法守法用法教育,引導人們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讓法治成為全社會的共同意識和行為準則;要完善法規制度,把公民道德規范和道德建設要求體現到法規制度之中;要加大執法力度,嚴懲違法犯罪活動。
(四)服務型機關建設
黨政機關是展示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黨政機關的工作能力、工作狀態、工作作風如何,直接體現著河南、漯河的文明形象。建設服務型機關既是黨和政府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更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要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樹立服務就是生產力、就是綜合競爭力、抓服務就是謀發展的理念,努力提高服務能力,健全服務機制,提升服務水平。
五、文明河南漯河實踐現狀
打造“文明河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中文化建設在河南的具體化,是一項全局性工作,需要作為當前全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一項重要任務來積極推動。今年以來,漯河市按照“踐行價值觀 文明我先行”主題系列活動方案要求,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文明河南建設工作,大力開展全民守禮行動,從城市到農村,從學校到企業,從機關到基層,黨政機關辦事效率明顯提高,群眾滿意度直線上升;“十佳市民”不斷涌現,善行義舉層出不窮;企業誠信經營成為風尚,凝聚力不斷增強;農村發展和諧穩定,孝老敬親文明守禮蔚然成風。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結合漯河實際,通過“文明河南”建設推進“文明漯河”建設,從接地氣、叫得響、易操作角度下功夫,開展一系列主題活動,力求突出漯河特色;要加大宣傳力度,查漏補缺,對照有關要求不斷提升建設質量和水平,通過法制建設、道德建設、誠信建設等,使“做文明漯河人”、“做信義漯河人”等成為廣大市民的自覺行動。
六、加強建設文明漯河的措施
(一)大力發展經濟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也表明,人首先要滿足食物、水、空氣等生理需求,而后才是建立其上的精神需求。毛澤東也說過:“我們不能餓著肚子去‘正誼明道,我們必須弄飯吃,離開經濟工作談教育、學習,不過是多余的空話。”文明漯河的首要前提是富強漯河的建設。
1.大力發展經濟是文明漯河建設的物質基礎,是文明漯河建設的條件和保證。
無論是西方經濟學還是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起點都是物質生產活動。這是人類社會最需要、最基本的活動,也是從事其他一切活動的最基本前提。首先,只有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有了社會分工,一部分人才有可能從繁重的體力勞動解放出來,用全部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精神生產活動。而從事物質生產活動的人們,由于生產效率的提高,有了更多的閑暇,從而有更多的時間享受精神文明的成果,使精神文明的產品有了市場,因此促進了精神文明和文化產品的豐富和繁榮。其次,物質生產活動的過程也創造人類文明。生產技術、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生產過程的知識積累和追求更美好的物質產品的過程,就是文明的創造和積累過程。再次,文明的創造、保存、傳遞都必須具備相應的物質條件和設施。可以想象,如果沒有現代印刷和電子設備,僅僅靠人類用筆去抄寫現代文明成果是什么樣子的。所以,沒有必要的物質條件和設備,文明的創造、保存、教育和傳遞就難以很好地繼續。
2.大力發展經濟是文明漯河發展程度的主要衡量指標。
文明是很難量化的,就如同定義文明很難一樣。福澤諭吉說,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最終靠公民的行為來彰顯,他將其概括為公民“智德”的高低。這種“智德”水平可以感受,但很難量化。它體現在公民工作、生活和人際交往的各個方面,體現在公民對個人、家庭、自然和社會的態度上,通過一件件工作、生活和人際交往中的小事來體現。在一個資源相對稀缺的社會里,當人們對物質財富的追逐成為生活中的主要目的時,是無暇去關心“智德”的豐裕與否的。因為一個有教養的文明人的養成本身也不是吸風飲露的,需要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因此,一個文明的社會必定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社會,積累足夠的物質財富,生產力足夠發展,讓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創造文明,享受文明。如果沒有發展,就沒有人類社會的繁衍和興旺,創造的物質財富最終會被耗盡,因此,一個不發展的社會,其文明是不可持續的。在這一點上,即便是對經濟最嚴厲的批評者,也不能否認。所以,一個文明的社會,是更能夠促進經濟發展的社會。
3.大力發展經濟是文明漯河建設的主要目的之一。
一個文明的社會,必然是一個相對豐裕的社會,這種豐裕建立在相對于人口增長速度更快的經濟發展速度上,只有這樣,人均財富的擁有量才能不斷增加,政府也有更多的實力從事公共事業和公共服務,整個社會的福利程度才能提升。因此,一個文明的社會,其經濟發展必然是良性的,足可以支撐整個社會文明的維持和發展。一個文明的社會,其公民和社會的福利程度必然是不斷提升的。
(二)加強教育引導
1.強化學校教育。
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納入教材、教輔和課外讀物,列入學校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課程。要針對不同學生群體、不同教育階段,制定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形式和標準,不斷創新方法和手段,切實做到課程設置、教育形式和評價標準能夠適應青少年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入心入腦,成為廣大青少年的共同價值追求。
2.重視家庭教育。
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起,以良好的家庭氛圍鞏固學校教育成果。家長要重視對孩子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人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文明禮貌教育,積極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家長也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做到誠實守信、孝親敬老、鄰里和諧、與人為善,用自己良好的言行修養影響和教育孩子,使孩子自覺養成健康的行為方式和正確的是非觀念。
3.抓好社會教育。
把社會教育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和平臺,不斷挖掘、整合社會教育資源,拓寬社會教育渠道,形成全社會共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局面。進一步挖掘、利
用紅色教育資源,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參觀紀念活動、主題教育活動,教育和引導廣大群眾培養愛國情感、培育民族精神,學習革命傳統、陶冶道德情操。
(三)營造輿論氛圍
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引導作用。新聞媒體應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點,不斷拓寬宣傳渠道,運用新聞報道、主持召開城市規劃執法檢查組會議,聽取言論評論、訪談節目、專題節目等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事物、新典型,理直氣壯地批評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錯誤言行和丑惡現。同時,新聞媒體要強化行業管理和行業自律,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感,不為錯誤觀點提供傳播渠道,不制造和傳播虛假新聞,不混淆視聽,積極營造良好的輿論宣傳環境。
(四)加大漯河形象的對外宣傳力度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被評為“中國品牌城市”,而且是中西部首個、全國第二個獲此殊榮的城市。漯河是中國首個“食品名城”。此外,漯河還先后摘取“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等桂冠。
漯河歷史悠久,在賈湖遺址出土的國寶-7000多年前的七音骨笛,是世界最早的樂器;發現的8000-9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號是迄今為止世上最早的文字雛形;出土的釀酒遺留物將人類釀酒史推到了9000多年前。賈湖遺址發掘出的炭化稻米及石磨盤、磨棒、石鏟等實物,表明8000年前這里已最早有了人工栽培水稻。編纂了世上最早字典《說文解字》的許慎也生活在這片土地。建于隋開皇四年的小商橋被認定比公認最早的石拱橋-趙州橋還要早20多年。
漯河是國家二類交通樞紐城市。孕育了亞洲最大肉類加工基地-雙匯;全國第一家葡萄糖飲料生產商-樂天澳的利;全國最大的方便面商之一南街村等國內外知名企業。
漯河市現有5個國家4A級景區:沙澧河風景區、開源森林公園(現名金鳳凰鳥文化樂園)、小商橋、南街村和許慎文化園。
【參考文獻】
[1] 提高道德素養 建設文明河南[N]. 河南日報. 2013-12-16 (004).
[2]朱金瑞.焦裕祿精神與文明河南建設[N]. 河南日報. 2014-05-23 (013).
[3] 耿儷洳.育道德風尚 鑄城市靈魂[N]. 嘉興日報. 2015-09-20 (001).
[4] 孔喜梅.經濟文明在文明河南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