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 要】社會工作與精準扶貧有著天然的內在契合性。本文主要從促進參與、評估和調研、鏈接資源和確保成效四方面闡述社會工作助力精準扶貧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社會工作;精準扶貧
眾多學者認為,國家脫貧攻堅政策是社會工作發展的大好機遇。筆者認為,精準扶貧攻堅階段的開展需要社會工作的助力,需要社會工作專業隊伍的參與。侯利文博士曾在《社會工作與精準扶貧:理念牽引、技術靶向與現實進路》中曾發問:一是精準扶貧中,社會工作何以可為?二是精準扶貧中,社會工作何以作為?很遺憾的是,研究尚未給予我們有效地解答。從社會工作對象的定義上來看,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時至今日已經擴展為所有遇到自己不能克服的困難而陷入危機狀態的人,而社會工作首先考慮的還是最需要幫助的貧弱者,這就意味著貧困人口必然是社會工作的基本服務對象。由此可見,社會工作與精準扶貧有著天然的內在契合性。本文主要從促進參與、評估和調研、鏈接資源和確保成效四方面闡述社會工作助力精準扶貧的實踐路徑。
一、社會工作能有效動員貧困戶主動參與
精準扶貧的順利完成,需要貧困對象的參與,我國扶貧要從輸血式扶貧轉為造血式扶貧。過去,我國扶貧常常是著重于為貧困對象提供物質幫助,這并沒有使貧困對象擺脫貧困,反而形成了一種依賴的心理,針對這種現象,社會工作助力精準扶貧,秉持“助人自助”理念和運用“賦權增能”的方法實現貧困對象自助能力的提高,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社會工作可以借助“優勢視角”幫助服務對象發掘自身所具有的的獨特優勢和資源。社會工作者創造條件讓服務對象發掘自身的優勢,利用自己本身所具備的優勢參與到脫貧致富中。很多情況下,貧困對象看不到身邊有的資源。社會工作者協助貧困對象建立社會支持網絡,激發貧困對象發展動力,調動貧困對象參與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早日實現造血式脫貧。例如,社會工作助力廣州韶光市新豐縣梅坑鎮梅南村的扶貧工作,通過優勢視角,幫助村民搭建社會支持網絡,組織村民成立了“創業致富互助促進會”等社會組織后,村民脫貧致富的自主性得以激活,使得村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過程中,社會工作者多鼓勵貧困對象了解自己的脫貧致富的能力,讓他們做扶貧工作的行動主體和決策主體,充分調動貧困對象參與扶貧工作中,賦予他們決定自身發展的權利,從而更好地脫貧致富。
二、社會工作能深入貧困戶家庭進行困難評估與調研
對于精準扶貧中甄選貧困對象,一般的甄選方法是由專業機構完成,這樣的方法不僅成本極高,而且往往是通過抽驗結果推論整體,極其不精確。社會工作助力精準識別,可以彌補行政力量甄選帶來的不足。社會工作有一套系統的評估方法,既考慮到環境、資源匱乏等主觀因素,又兼顧貧困對象自身缺乏脫貧能力、受教育文化程度低等主觀因素;既全面分析到致貧的原因,又看到了貧困對象具備的優勢。社會工作綜合運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以做到精準識別貧困對象。第一,社會工作深入到貧困地區實地走訪和調查,科學的搜集貧困對象的資料,有針對性、個別化地開展實地調查;第二,社會工作能夠遵循精準扶貧的甄選要求為每一位貧困對象建卡立檔,通過收集的數據,客觀地分析致貧原因,為貧困對象制定特色的脫貧計劃;第三,社會工作者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根據調查走訪的結果形成調研報告,有助于精準扶貧政策的改進;第四,社會工作作為政策倡導者,社會工作者可以向政府等相關部門提出政策的改進建議和倡導一項新的社會政策的出臺,及時的將調查所得反饋給有關部門。通過貧困評估和調研能力的不斷增強,讓社會工作者在貧困地區,找到真正貧困的家庭,使精準扶貧政策能落到實處。
三、社會工作可多方鏈接資源
長期以來,我國傳統扶貧多是由政府撥款,行政人員自上而下實施的方式進行。這樣的傳統扶貧方式造成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加之扶貧資源有限,無法使資源合理分配到有需要的貧困對象之中。因而,要實現精準扶貧成效,就必須在提高效率的基礎上,拓展獲取資源的途徑,豐富資源的內容。社會工作作為資源的鏈接者和籌措者,一方面通過開展相關活動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扶貧活動中來,擴寬獲取資源的渠道;另一方面積極與政府、企業和個人加強聯系,形成多方合力,共同幫助扶貧對象。我國社會學家費孝通認為,中國的格局是一種“差序格局”,把它形容成是一顆石頭扔進水面所形成的一層層波紋。這種格局是以人們自己為中心的,逐漸推出去,由內及外。“差序格局”傳統下,社會成員遇到困難傾向于依靠家族、親友等“強關系”人群。社會工作幫助貧困對象充分利用親朋鄰里之間的親密互動關系,讓貧困戶之間實現互助,通過周圍他人的幫助以及彼此之間幫助共同成長來擺脫貧困。馬曉含認為,推動精準扶貧前進的重要生力軍是社會力量,通過社會力量的積極參入可以促成多方共贏局面的實現。社會工作作為一支重要的社會生力軍的存在,可以彌補政府單一行政力量推動的不足,促進多方參與精準扶貧,推動互助精神的傳遞,為貧困對象鏈接更多的資源。
四、社會工作可確保扶貧成效
精準扶貧的實施,民眾最關心的話題之一是精準扶貧成效。對于精準扶貧成效的評估,基層組織單方面的評估存在著很大的主觀性,為了實現精準扶貧成效的主觀評估需要引入第三方參與評估工作。第三方參與評估一方面可以防止基層組織精準扶貧成效造假,另一方面保證精準扶貧落到實處,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由此可見,引入第三方參與精準扶貧成效評估十分有必要。
項目評估是社會工作的主要專業職能之一,具備專業的評估方法和過程。社會工作作為第三方,獨立于精準扶貧基層組織之外,可以保持成效評估的客觀性。社會工作可以從三方面保證扶貧成效,首先,在扶貧對象精準識別問題上,社會工作助力可以通過實地走訪調查貧困對象生活的環境使得識別工作更加的精準;其次,在具體的幫扶措施上,社會工作助力可以根據貧困對象具體的貧困原因制定幫扶計劃,有具體的、有針對性的為貧困對象提供幫扶措施使得幫扶措施更符合貧困對象的需求;最后,在脫貧成效上,社會工作根據客觀性等原則,按照扶貧資源的投入、產出和最終效,實事求是地考核某地區某戶貧困對象的脫貧情況。
五、結論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扶貧攻堅的沖刺階段,為了有效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中共中央大力支持社會力量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形成合力共同努力早日完成精準扶貧工作。社會工作本身具有的獨特的專業優勢,決定了社會工作對精準扶貧帶來的強大推動力量。從社會工作助力精準扶貧的路徑來看,社會工作助力精準扶貧不僅可以深入貧困戶家庭進行困難評估與調研、能有效動員貧困戶主動參與、可多方鏈接資源、助力貧困地區教育扶貧,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確保扶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