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榮
【摘 要】我國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對煤炭需求量較高,國家加大了煤礦企業的發展力度,其中煤礦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安全生產是整個企業管理中較為重要的環節,應在生產過程進行有效的監管,這就需要采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實施安全監管體制與監管模式。但是,在監管的過程中,政府很難對其實施有效的監管,導致監管體制與監管模式出現一些問題,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
【關鍵詞】煤礦;安全監管體制;監管模式
我國在煤礦安全管理的過程中,其管理主要是由中央政府下放到地方政府的一種形式,在此過程中使我國煤礦安全監管體制與監管模式出現不同程度問題,政府在此基礎上很難對煤礦實施全面監管。本文首先分析了煤礦安全監管體制與煤礦安全監管模式,再對我國煤礦安全監管體系與監管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分析,最后著重分析我國煤礦監管體系與監管模式的改進措施。
1、煤礦安全監管體制與煤礦安全監管模式
煤礦安全監管體制主要是指國家相關部門在對煤礦安全監管期間形成的縱、橫方向的組織關系,主要包含權限、管轄分工以及種類等。在煤炭安全監管體制中,國家安全監察局與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共同承擔監管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安全監察局能夠對監管部門執行情況提出整改意見。煤礦安全監管模式主要是指在對煤礦進行安全監管時,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在監管方法與形式選擇過程中形成的整體特征,比如,美國對礦山安全監管過程中十四信息服務模式[1]。在對煤礦安全監管體制與監管模式實施研究的過程中,需要在歷史以及宏觀環境中進行全面對比研究。
2、我國煤礦安全監管體系存在的問題
2.1 中央各部委間存在的問題
我國在進行煤礦安全監管的過程中,中央各部委承擔著主要責任,其中在職能分配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分配不清晰、明確,致使管理重復以及推卸責任的情況發生,比如,我國國土資源部與安監局對下設的煤礦具有越界開采管理職能,極易重復管理的情況。此外,在管理的過程中,沒有形成完善的監管體系,致使監管體系相對較為分散,很難對安全問題實施有效的協調與解決。部門之間沒有將各自責任明確劃分,這對協調工作的順利進行造成較大影響。
2.2 國家利益與監管體系沖突
我國地方政府行使了執法權力,這在較大程度上為了經濟發展,盲目追求利益,斗志地方保護主義的盛行,此種情況沒有較好考慮到煤礦安全問題,只注重經濟的發展,不符合我國利益。我國煤礦安全監管體系設置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監管部門對煤礦安全實施全面管理,以此提高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性,但是在實際生產中,出現國家利益與監管體制產生沖突的情況,導致檢查與管理不到位。
2.3 煤礦企業與監管體系之間的問題
2.3.1 加重煤礦企業負擔
目前,煤礦安全監管體系在實施的過程中,不同部門采用的檢查管理模式相同,使煤礦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需要應對多個部門之間的相同管理模式,不但會增加企業負擔,而且對企業生產與經營造成較大的影響。比如,國家在進行新文件發布的過程中,企業會同時收到不同部門下發的相同文件,企業需要根據程序進行回復,這在較大程度上增加了企業負擔[2]。
2.3.2 增加企業經濟負擔
在我國煤礦監管體系中,企業由多個部門相同體系管理,此種管理模式也表現在了安全培訓過程中,其中培訓內容有較高的相似度,并且培訓地點一般情況下在一些風景地區,這在較大程度上增加了企業培訓費用,同時培訓效果也相對較低。此外,企業在面對不同部門的監察工作過程中,無形之中增加了企業成本。
3、我國煤礦監管體系改進的措施
3.1 提升垂直管理模式
實施垂直管理模式的主要目的是由中央政府擺脫地方政府保護與干預,以此在此基礎上對一些行政事務實施全面的控制,這在較大程度上能夠確保的行政執法過程中的權威性以及統一性,從而提高管理質量。此外,我國在政府在實施垂直管理模式的過程中,能夠對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處理,這也是一項較為重要的法律制度。在煤礦監管體系中使用垂直管理模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可對不同職能部門的負責進行有效的明確,這在較大程度上可有效避免推卸管理責任與重復管理的情況發生;(2)能夠對當地政府煤礦企業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可使中央政府通過基層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科學的決策,并且在基礎上為資源合理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全面提高的企業生產力。
3.2 調整監管體系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政府取消了煤炭部,從而使煤礦安全管理方針發生變化,在較大程度上改變了煤礦企業被監管的狀況和地位,進一步提升了在安全生產方面的自主權。此外,對監管體系實施有效的調整,還能夠提升地方政府監管權限,主要是因在于原有監管體系中,國家監管權力較為分散,致使很難有效提升煤礦安全監管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對監管體系實施合理的調整尤為重要。
3.2.1 監管體系調整方案
對監管體系進行調整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我國煤礦安全監管方針進行有效的調整,從地方監管、國家監察向地方協助、行業管理、國家監察方向發展,以此構建系統、科學的安全檢查模式。其次,對不同部委煤礦安全垂直管理模式權限實施針對性調整,將不同部門管理模式進行合并,由國家煤礦安監局統一管理與實施。最后,國家煤安監局在進行管理與實施的過程中,應對地方政府安全生產進行垂直統一管理,其中在管理期間,應對各級政府煤礦安全監管實施特派制度。
3.2.2 確保調整后監管體系的有效運行
首先,對煤礦生產市場準入實施嚴格把控,以此對源頭實施有效管理,為此各級部門應根據煤礦行業法律、法規行使一定的管理權力,并在此基礎上上對行政審批責任制的深度全面完善,這在較大程度上能夠對行政許可行為實施有效規范,以此做到按規章制度辦事、按法律法規辦事。其次,煤礦在運行管理的過程中,出現了較大的事故,應加大對管理責任人的處罰力度,同時對事故當事人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標準賠償。此外,為了提升管理質量,應對行政處理制度向刑事責任追求制度方向改變,追求責任人的刑事責任。再次,構建完善的阿暖責任制。在此過程中應對行政首腦責任制度實施有效的改變,主要是因堤防政府部門是該地區煤礦安全生產的主要責任人,因此若出現安全事故是由行政行為所致,應由行政首腦承擔。最后,對煤礦事故過程中的舉報行為進行一定的獎勵,并將此歸入到獎勵制度中,不但會增強群眾的力量,而且提升管理者自身的安全管理意識,做到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3]。以上四個方面能夠有效確保調整后監管體系的良好運行,除此之外,在對事故發生率較高的縣級煤礦監察管理過程中,應采用省級監管方法對其實施直接監管,能夠有效使監管難度降低,這對縣級煤礦企業的未來發展的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4、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煤礦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對現有監管體制與監管模式進行適當的調整。同時,還應對煤礦行業的監管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此舉可提升我國煤礦安全監管能力,也符合我國國情及煤炭行業特點,具備較高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代海軍. 波蘭煤礦安全監察制度及其啟示[J]. 中國煤炭, 201(6):151-154.
[2]楊應江. 煤礦安全監管工作的機制研究[J]. 低碳世界, 2017(8):112-113.
[3]姜瑞. 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 冶金叢刊, 2017(7):18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