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摘 要】加快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緩解農村地區能源供需矛盾,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昭通市農村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包括農村戶用沼氣池、太陽能、節柴改灶的分析,總結出農村可再生能源在建設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和不足,提出相應的措施和對策供參考。
【關鍵字】農村;可再生能源;現狀
1.昭通市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現狀
農村每年農作物種植可產生約2472萬噸秸稈,禽獸養殖可產生約659.2噸糞便,全市大部分農村生活用能結構滯后,無碳區(昭陽區、魯甸縣、巧家縣及永善縣南部高寒山區等)主要以秸稈和薪柴為主的生物質能,有碳區(威信縣、鎮雄縣等)的地方多數農民使用熱效率10%—20%的老虎灶,加之煤炭價格(每噸1000元)和偏遠山區電費(每度電1元—1.5元)偏高,農村農作物秸稈廢棄田間地頭、畜禽糞便隨意排放和生活垃圾亂倒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加快發展農村能源,改變傳統的能源利用和消費模式,把能源資源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產品勢在必行,使得農村能源資源得到有效可持續利用,促使農村地區陳舊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轉變,改善農村生存環境,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水平,保護了生態環境。
1.1生物質能的利用。生物質能是太陽能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轉換、固化和儲存的能量,它是可再生的,它不受或者較少受自然因素的制約,而且可加工轉換。秸稈、薪柴、樹皮、谷果殼等是目前我市農村節柴灶和秸稈轉化技術的主要燃料,根據這一特點,全市積極推廣和普及節柴灶的利用,科學地將這些燃料通過生物轉換和熱化學轉換技術可為糧食、民居供暖,炊事等提供能量,同時也減少對田間地頭環境的污染。目前已在全市十一縣(區)遍及推廣節柴改灶,累計推廣農村節柴改灶26.49萬戶,受益群眾達132.45萬人。據調查,1眼節柴灶比傳統普通灶1年可節約薪柴約10立方米,可為農民增加經濟收入約500元。
1.2以沼氣為紐帶的能源生態模式。
1.2.1戶用沼氣池。我市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由巧家縣科委首先研究和開發利用,1997年,戶用沼氣建設項目納入政府項目安排,并給予資金扶持,補助資金從500元∕戶提高到2000元∕戶,全市以8立方米曲流布料池型為標準示范池推廣,部分縣區實施了少量的軟體沼氣池和分離浮罩式沼氣池,據全市農村可再生能源統計,截止2018年底,全市累計建設戶用沼氣池43.8798萬戶,受益群眾達219萬人。據調查,農戶建一口8m3沼氣池,每年可產氣約480立方米,每口沼氣池每年為農戶增加經濟收入達2500元左右;
1.2.2中小型沼氣工程2個,池容均為50立方米,年產氣量0.9萬立方米,每年解決4余噸畜糞的無害化處理,減少對農村生活環境的污染,年產生經濟效益達1萬元;
1.2.3沼氣綜合利用示范點1個,每年解決600余噸畜糞的無害化處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年產生經濟效益達1.9萬元;
1.2.4病舊池改造和農村服務網點建設。據全市農村可再生能源統計,截止2018年底,農村服務網點建設522處。覆蓋農戶數達104400戶;病舊池改造1200戶,有效解決了農村能源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和農戶的后顧之憂;
2.存在的問題
農村能源與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緊密聯系,農村能源的發展狀況對于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我市農村能源建設工作在國家、省惠農政策的幫扶下,其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明顯,得到社會各界和農戶的好評和肯定,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以下幾點:一是可再生能源利用更新知識和更新技術緩慢,對生物質能源來說,絕大部分秸稈、薪柴仍以直接燃燒為主,生物質汽化、碳化技術尚未在農村試點應用;糞便資源大部分直接作肥料和生活垃圾亂堆亂放,我市沼氣綜合利用技術推廣的試點極少;太陽能利用技術處于試點開發和推廣階段。二是管理不到位,對沼氣而言,絕大多數農戶沒有按《沼氣用戶手冊》操作方法管理,未按時進出料,并且出渣難,從而影響農戶建池的積極性。三是技術指導和監督不到位,未完善后續服務體系,對存在困難和問題未及時排除,農村能源的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影響老百姓的積極性。四是因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養殖牲口人戶偏少和建池成本高,戶用沼氣池的推廣難度大。五是財政補助低,農戶無力承擔費用,就太陽能熱水器而言,一臺太陽能成本價約2500元,財政補助資金每臺1000元,農戶自己承擔1500元;
3.對策和建議
3.1加強宣傳 深化認識。農村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雖然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仍顯得十分薄弱,它是一項社會公益性工作,靠一兩個部門難以見成效,必須是政府重視,公眾參與,部門配合,整合行動才有所作為。一是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抓好實施規劃,落實配套措施,多方努力整合資金;二是采取電視、網絡、示范點帶動等多種方式加大宣傳國家相關惠農政策及農村能源建設的意義和作用,轉變農民思想。
3.2創新發展方向。3.2.1充分挖掘沼氣綜合利用技術,引用和研究更經濟、更保溫、更實用的沼氣綜合利用模式;3.2.2大力加強環保能源工程建設,對大中型養殖企業,要建議配合進行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不僅可以有效解決畜禽糞便的污染問題,而且保護農村生產生活環境衛生;4.2.3積極開發利用新型清潔能源,繼續穩步推廣戶用太陽能熱水器,探索建立1—3個太陽能路燈示范點,我市春季多風少雨,夏季溫度偏高,冬季空氣干燥,年平均日照數1500小時以上,年平均氣溫約12.6℃,具備很好的太陽能資源;3.2.4全面普及節柴改灶,要積極推廣秸稈氣化爐節能新技術,不斷提高農村生產生活用能效率。
3.3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國家在沼氣工程、太陽能、節能灶等農村能源建設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在實際建設的過程中,農戶自籌資金較難,嚴重影響工程的建設,因此,各級部門要結合實際,整合資金,切實做好工程的資金保障體系。
3.4建立農村能源生態村示范點。每個縣(區)根據各自的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科學合理規劃1個—3個農村能源示范點,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的積極性,發揮示范作用。
3.5建立技術保障體系。各級部門在建設農村可再生能源項目時,一定要因地制宜,不可盲目套搬,結合當地自然條件,選擇適宜本地區的產品和技術,積極引進消化和吸收先進技術和工藝,改進產品質量,提高積極效應和競爭力。加大技術培訓力度,爭取村村有技工,全力打造一支高技術隊伍。
3.6建立服務體系。農村能源的工作始終做好“三分建設,七分管理”,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創造多種類型的服務體系模式,一般情況下,要保證每個村至少有一個懂技術的人員,做到小事不出村,要保證每個鄉(鎮)至少有一個村級服務網點,做到大事不出鄉,能及時為老百姓解決問題和困難,提高服務質量,推動農村可再生能源事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石林、米慶華、喬聚林等.農村能源利用.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2】云南省昭通市沼氣池建設預科研報告. 昭通市林業勘察設計隊,2003.
【3】聶君、任曉遠、宋寶會等.新農村能源技術及應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4】胡向軍.云南農村能源技術推廣和實踐.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