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維嬌(1121)
山東省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一制兩檔”政策的實施是一種過渡性的實踐嘗試。新政策的實施后能否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需求值得深思。選擇醫保并軌后實施“一制兩檔”政策的章丘區旭升鄉,通過隨機抽樣的方法,向居民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居民參保的選擇傾向及對政策的滿意情況,為遵從客觀事實,更嚴謹地研究“一制兩檔”居民滿意度,本次調研對象不包含統一繳納80元費用的大學生和兒童。調查對象484名,男性居民276人(57%),女性居民208人(43%),均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100%。其中選擇一檔181人(37.4%),參加醫保二檔的有303人(62.6%)。
一、“一制兩檔”政策農村居民滿意度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對問卷的單因素進行概率統計,我們發現農村居民對“一制兩檔”政策的個人繳納費用、報銷比例及報銷流程方面給予了較高的評價。而居民對政策不滿意的方面涉及到定點醫療機構的服務以及政策的保障力度等因素,現在我們對居民評價的各方因素展開具體分析。
(一)對“一制兩檔”認同的具體表現
1.醫保費用承擔方式與承擔比例
絕大多數農村居民更普遍接受二檔費用,個人繳納費用比重位列第二,充分體現了農村居民對個人費用設置的認可。通過調查發現,農村居民的綜合素質普遍在提高,醫療意識增強,在個人與國家基金籌集的分擔和管理方面有了更高的責任感。
2.個人負擔率
調查中有65%的居民對當前醫保個人負擔率滿意,這與濟南市最新調整的政策有很大關系。市三級定點醫療機構,統籌金支付比例由35%提高到40%;在二級及一級定點醫療機構,統籌金支付比例由55%提高到60%;在定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統籌金支付比例由60%提高到70%[1]。個人負擔率大大降低,不僅利于實現“全民參保”,也有利于參保居民的就醫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村居民的幸福感。
(二)對“一制兩檔”相關服務不滿意的方面
1.定點醫療機構服務
農村居民對“一制兩檔”政策最不滿意的地方是定點醫療機構的服務。定點醫療機構作為醫療服務提供的壟斷者,因經濟利益的驅使,在參保人員就診時,濫開藥、大處方、亂檢查相類似的就診現象普遍存在。當前的醫患關系緊張,居民對醫療機構的服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對醫保政策的認知和評價。
2.保障力度
43%的居民認為醫保對低收入家庭的就醫消費有了積極的影響,但更多的居民(57%)認為實施的醫療政策應繼續加大對低收入家庭的政策優惠。國家應對低收入家庭進一步提高國家補助,增加其承擔醫保風險和責任的能力。政策內包含大病種類較少,醫療費用居民個人負擔較重。
(三)農村居民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
1.農村居民對醫保相關政策的認知
農村居民了解的政策的途徑非常有限,在與調查對象溝通中得知他們了解政策多是通過村委會工作人員口頭介紹或是從報紙、親友口中了解,加上政策本身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居民了解度偏低,那對政策實施的理解滿意度就不會樂觀。
2.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行為規范
調查中了解到居民之所以對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評價較低,原因在于濫開藥、重復檢查、報銷材料審核不嚴等不合理現象普遍存在,這根源在于缺乏對醫療機構嚴格監督和管理。
3.個人負擔率和報銷范圍
居民個人負擔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就醫方向的選擇,個人負擔率降低,人們會更愿意去大醫院治療疾病。醫保報銷比例提高,大病病種繼續增加保障范圍,對低收入家庭或弱勢群體來說是在根本上給予救助,這更能體現政策建立保障公平性的初衷。
二、“一制兩檔”政策農村居民滿意度調查完善建議
(一)強化定點機構服務的監督和管理
在醫療環境方面,我們要改善定點醫療機構衛生環境,對醫護工作人員不僅要重視提高專業技術知識,更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在信息管理方面,通過提高城鄉居民醫保信息系統與定點機構信息系統,實現對醫療保險報銷的實時監控;在監管機制方面,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鼓勵參保人員參與監督。
(二)加大政策宣傳力度
可通過社區宣傳櫥窗、政策宣傳單頁、廣播電視電臺宣講醫保政策,定點定期為居民提供政策咨詢服務,使廣大參保人員充分了解醫保政策和就醫的各項規定,在了解政策的基礎上根據自身需要作出合理選擇。
(三)繼續提升醫保保障力度
首先實行個人繳費與政府補助相結合為主的籌資方式,合理劃分政府與個人的籌資責任,鼓勵集體、單位或其他社會經濟組織給予扶持或資助;其次,應繼續提高醫保報銷比例,為防止參保家庭因病返貧,適當推行大病醫保。
【參考文獻】
[1] 《關于調整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部分政策的通知》國發(2016).